分享

洛伊滕会战:4万普军力战双倍奥军,重挫8万敌军,柏林转危为安

 WarOH协虎 2020-09-03

1756月12月5日的洛伊滕村庄,奥军早先未曾想过,他们八万大军竟然被普鲁士3万6千士兵逼迫到节节败退的境地。如果此时的洛伊滕一旦失守,那么整个奥军当无险可守,赤裸呈现在普军面前,等待普军的裁决。

洛伊滕会战:4万普军力战双倍奥军,重挫8万敌军,柏林转危为安

为了据守最后的阵地,村中奥军的中校到少校军官全部阵亡,上尉亲王不得不挺身而出,举起战斗的旗帜,他们和普军的白刃胶着在一起,前方普军的炮声却不断掠过他们的耳畔,隆隆作响。但双方军队都已经陷入了忘我的厮杀,只为争取存活的希望。这一幕便是发生在七年战争中拯救普鲁士于危亡的洛伊滕之战。

一、首都告急

18世纪中期,奥地利王位继承的问题引发了欧洲各国的战争,普鲁士趁乱窃取了奥地利的西里西亚地区。然而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不仅未能令欧洲各国的利益得到有效分配,还遗留了一系列问题。于是此战结束后,欧洲各国和平的表象下其实暗藏汹涌波涛。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知道奥地利战后的改革是为夺回西里西亚做准备,于是它接受了英国递来的橄榄枝。

洛伊滕会战:4万普军力战双倍奥军,重挫8万敌军,柏林转危为安

可是,普鲁士与奥地利的结盟,令它们原有的盟友纷纷感到背叛,于是奥地利得以借机联合俄、法、萨克森、瑞典等多国针对普鲁士。普鲁士的国王腓特烈大帝知道,此时如果他不采取行动,等各国军队会合,普鲁士军队将无法抵抗,于是他主动出击,兼并了萨克森,并试图占领南下奥地利的门户布拉格,争取一年内逼迫奥地利投降,他好腾出手来瓦解其他军队。

然而,科林战役的失败令战火燃及普鲁士国门,各国的军队都已经从八方来袭,普鲁士陷入四面楚歌的绝境。为了打开局面,腓特烈在罗斯巴赫一役中以一敌二,击败法奥联军,取得辉煌胜利。然而罗斯巴赫战役只是让普鲁士击败入侵军队中的一支,本身没有多大战略价值。可此时普鲁士南部的西里西亚却又再度告急。

洛伊滕会战:4万普军力战双倍奥军,重挫8万敌军,柏林转危为安

老实说,腓特烈虽然给了贝费恩公爵四万普军阻击此处奥军,他却对贝费恩击溃奥军不报希望。但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贝费恩如此之多的普军连牵制防御奥军都做不到。此时曾经大败腓特烈的道恩元帅已经率领8.3万奥军进入西里西亚,一路凯歌,打开了普鲁士东南的门户,西里西亚随时可能陷落,最重要的是它的陷落会令柏林受到威胁。

二、战火即燃

刚结束罗斯巴赫会战的腓特烈来不及休息,闻讯又马不停蹄赶往西里西亚。此时已是欧洲11月的寒冬,反普同盟的各国已经准备宿营过冬,他们也以为普军取得罗斯巴赫如此辉煌的胜利,也应该会暂时缓和对联军的抵抗。可是令奥军的卡尔亲王和道恩元帅极其震惊的是,腓特烈大帝竟然马不停蹄赶往帕赫维茨,并于12月4日用一支轻骑兵夺取了洛伊滕以西20公里的纽马克的补给中心。

洛伊滕会战:4万普军力战双倍奥军,重挫8万敌军,柏林转危为安

其实腓特烈也不愿如此疲于拼命,但是此时法军已经被成功阻击,俄军和瑞典军队也因寒冬而停止了进攻,如果他不趁机改善形势,那么等天气回暖以后,欧洲各国再度袭来,那么那时普鲁士就将真的无力回天。所以腓特烈只能趁着罗斯巴赫的威慑,果决机动地迎击西里西亚的奥军,寻求决战。说起来有点滑稽和偶然,事实上,腓特烈错以为奥军只有35000人,才会信心十足的率领33000普军寻求决战。

此时,听闻普军逼近的卡尔亲王决定为避免炮火烧到西里西亚首府布雷斯劳,他们应该主动迎敌,于是奥军8.3万人匆匆越过施韦德尼茨河,并在该河以西寻获阵地。最终,奥军以洛伊滕为中心,从南到北5个村庄布阵,向西方展开防御攻势,奥军骑兵部署于两侧,预备队置于侧后方。但是奥军因人数过多而将防线过于展开,导致了两翼协同不便,兵力不够机动灵活。

洛伊滕会战:4万普军力战双倍奥军,重挫8万敌军,柏林转危为安

令奥军始料未及的是,他们占领的此处阵地,腓特烈比他们更加熟悉,因为数年前普军曾在此处进行过军事演习。腓特烈知道附近有处高地名叫波尔尼,一旦占领此处,奥军的一切布局他都将洞悉。1756年12月5日凌晨,腓特烈亲率3.6万大军向洛伊滕地区开进。天色拂晓,雾霭弥漫了波尔尼,腓特烈悄悄领军靠近,并最终占据了波尔尼。

三、声东击西,攻其不备

随着雾气散尽,奥军的一切部署情况都被腓特烈获知,此时的他天时地利可谓都已占尽。而奥军却因为面前被山体阻挡视线,对普军行动一无所知。腓特烈当即将普军由四路纵队改为两路,其中左翼对奥军右翼进行佯动进攻,而右翼部队则借着波尔尼的山体进行掩蔽,迅速迂回到奥军左翼。

洛伊滕会战:4万普军力战双倍奥军,重挫8万敌军,柏林转危为安

普军右翼率先发动了进攻,看到普军声势浩大,气势汹汹地袭来,奥军道恩元帅当即调遣左翼部分兵力及预备队对北部右翼奥军进行支援。可是当奥军猛烈反击时,普军主力却雷声大雨点小地撤离了阵地,道恩以为腓特烈因兵力少而被奥军吓退。然而当北部的枪声消失,南部的奥军却骤然发现,南翼普军却像变戏法一样出现在了奥军面前

此时南翼奥军不过只有一个中队骑兵防守,其余都被北调,所以当战斗爆发时,南翼奥军瞬间落败于普军真正的主力。更令奥军不利的是,普军北翼部队撤离以后,已经机动迅捷地调往了南翼,协同南翼奥军一同展开攻势。普军南翼的主帅弗兰茨将军被打得措手不及,当他意识到情况极其危及时,立刻请求卡尔亲王支援,但卡尔亲王却始终认为普军主力在北方,故意忽略了弗兰茨的请求。

洛伊滕会战:4万普军力战双倍奥军,重挫8万敌军,柏林转危为安

很快,随着情况进一步恶化,道恩元帅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当即下令改变部署,收拢兵力,试图以洛伊滕掩护,进而在北方重新构筑一条东西走向的防线,抵御已经从南部展开攻势的普军。然而,洛伊滕东部的森林和西部的高地间一共2000米左右,地势狭窄,使得奥军不得不呈锐角展开,兵员拥挤地挤在一起,人数优势得不到丝毫体现。

四、奥军败退布雷斯劳

腓特烈大帝看到奥军处境,把握战机,命令右翼迂回到奥军新防线的东侧,左翼猛烈进攻吸引奥军注意。然而奥军宁折不挠,在洛伊滕舍生忘死地与普军厮杀。此时村中负隅顽抗地奥军校官全部阵亡,最后只能让上尉来进行指挥。这名时任上尉的亲王曾这样说道:"把部队布置在正面几乎是不可能的,连续不断的炮击是我们以前从没有想过也没有面对过的。"战争的残酷可见一斑。

洛伊滕会战:4万普军力战双倍奥军,重挫8万敌军,柏林转危为安

然而普军并不会对他们进行怜悯,这是一场事关普鲁士存亡的战斗。见到久攻不下的腓特烈决定把精锐的禁卫军也投入战斗,经过半小时的激战,禁卫军也不负众望地击退了奥军的反击。此时奥军在左翼集结重兵,妄图对普军左翼发动有力进攻,进而令普军阵线崩溃。可他们未曾料到,他们被夹在了洛伊滕村和更西侧的普鲁士骑兵中部。

就当奥军右翼发动进攻时,他们的侧面毫无防备地受到了普军骑兵侧面袭击,当即崩溃。与此同时,普军左翼也成功应用火炮阻击并击溃了奥军右翼偷袭骑兵。而腓特烈见势大好,当即迂回奥军主力背后,奥军左翼和中央完全毁灭。最终,普军成功全军从东、南、西三个方向对奥军呈包围态势,奥军最终有心无力,余部撤回布雷斯劳。

洛伊滕会战:4万普军力战双倍奥军,重挫8万敌军,柏林转危为安

此战奥军伤亡近万,被俘1.2万人,损失火炮116门,而普军却仅伤亡6000人左右。此战的胜利令西里西亚重新把控在普鲁士的手中,与罗斯巴赫会战一同彻底瓦解了反普联盟的包围圈,极大改善了普鲁士次年的作战形势。此战的军事艺术,就如同拿破仑的奥斯特利茨战役一般。拿破仑曾经攻入柏林时,对腓特烈评论道:"先生们,如果他仍旧在这里,那么就没有我们站在这里了"。

罗斯巴赫会战与洛伊滕战役让世界彻底记住了腓特烈,这两场战役让腓特烈的才华尽显,这两场战役也让普鲁士转危为安,在烈火中得以锻造。但腓特烈大帝真正伟大之处并非是取得战争的硕果,而是在一帆风顺的人生中突然坠入地狱后并未就此被击败,反而因此而更加强大,才会有王者归来。

伟大之人不在于顺境之下取得何种成就,而在于当他遭遇重大挫折后能否苦中作乐,彰显斗争精神,显然腓特烈做到了。所以我们需要信仰,需要信仰如腓特烈那般的英雄,因为正是这些极具拼搏与牺牲精神的伟人,才能引领我们正确走完漫长的人生之路;也正是因为这些极具牺牲精神的人,才能让自己的民族行得更远。


参考资料:

《腓特烈大帝与洛伊滕之战》 张青之,许剑群

《七年战争的海啸》 麻光炳

《普鲁士腓特烈大帝的生平战役》 顾剑

《The Wars of Frederick the Great》 Dennis Showalter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