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色列刚刚建国时,以军装备的是什么武器?现实不禁为它捏把冷汗

 WarOH协虎 2020-09-03

1948年5月中旬,流亡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终于再一次在故土之上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国家。历经数个世纪的流浪,无数场大大小小的排犹运动,直至元首掌权之后的种族灭绝行为,终于让这个人才辈出的民族无比热切地期待着故国的重建。当联合国181号决议生效之后,一个覆亡许久的犹太国家近在眼前。

只可惜,对于颠沛流离的犹太人来说,故土不再是留着奶与蜜的"应许之地"。当本·古里安于5月14正式宣布以色列建国时,他从未想到,战火会如此之快地再一次降临在犹太人的头上。

16日凌晨,4万多装备精良的阿拉伯联军向以色列发起进攻。第一次中东战争就此拉开帷幕。而此时,以色列方面尚难与之匹敌。如何快速地将现有的部队,全方位的武装起来,成为了摆在以色列政府面前的第一道生死考验。此时,刚刚从二战战场上退役下来的武器,显然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以色列刚刚建国时,以军装备的是什么武器?现实不禁为它捏把冷汗

装备M-4的以色列国防军

早在正式建国之前,犹太民兵组织"哈加纳"便开始谋求正式的军队武装。虽然英美等国支持犹太人复国,但是他们对于帮助建立武装方面,显然有所保留。与后续给人的印象不同,美国在以色列建国初的那段时间根本没打算提供军事援助,甚至对阿以双方都进行了武器禁运。对于即将到来的战争,当时的"哈加纳"肯定不妄想能用走私进来的一战的烧火棍与阿拉伯军队抗衡。为此,他们借助遍布世界市场的代理人寻求正规的军火贸易。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一个愿意与他们进行大规模军火贸易的国家,却是来自"铁幕"之后的捷克斯洛伐克。早在1947年,苏联高层就默许了犹太代理机构与捷克斯洛伐克的军火贸易。

在二战期间,大约有50万犹太人服役于苏联红军。在主观立场上,苏联不认为将要建国的犹太人是自己的潜在敌人。此外,捷克斯洛伐再重新独立之后,意外地继承了一完整的军工流水线和德式装备。在全面转向苏式装备的时候,如何处理这一批武器就成了一个难题。

以色列刚刚建国时,以军装备的是什么武器?现实不禁为它捏把冷汗

以军曾经装备过的K98

当时,战后盟军各国对于缴获的德制装备,更倾向于销毁或者配发警察以及边防部队。而对于资金相当紧缺的东欧国家而言,将这些德制装备卖给犹太人,不仅是一笔可观的军火买卖,而且还名正言顺——毕竟不用涉及到苏联的一线武装。因此,双方很快达成了购买合同。

就这样,"哈加纳"于1948年1月签下了第一笔军火订单:200支MG-34、4500支k98以及5040万发弹药。直至1948年10月,这个爽快的社会主义卖家,为以色列国防军(IDF)提供了约3.5万支k98、1万把刺刀、5500多挺MG-34(配1万条弹链)、900挺ZB-37重机枪、500挺ZB-26轻机枪、500支CZ-27半自动手枪,以及数数以亿计的配套弹药

在如此预想不到的情况下,犹太人拿着昔日不共戴天仇敌的武器,以保卫自己的家园。

以色列刚刚建国时,以军装备的是什么武器?现实不禁为它捏把冷汗

1948年的以军步兵

虽然有了最基础的枪支弹药,但还尚缺乏机械化装备。而此时,热情的捷克人又为以色列提供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选择——Sd.Kfz.251半履带车。当然,捷克斯洛伐克也为叙利亚提供了四号突击炮。毕竟都是战前敌军的装备,对被纳入苏军武器装备体系下的捷克部队来说,这些东西用不上也就不如卖掉好了,还能节省维护成本。

即便在战前急急忙忙采购了一番,待至建国时,以色列装甲部队堪堪可用的重装备也仅有一辆M-4、两辆装甲车。余下的150辆装甲车辆由于武器禁运条例的原因,没能得到武装,无法参战。为此,古里安不得不急忙电告本国的联合国——争取时间重整武备。随后经由一番斡旋,在当年的6月11日,阿以双方同意停火四周。

以色列刚刚建国时,以军装备的是什么武器?现实不禁为它捏把冷汗

以色列国防军的机场防卫队,其车辆为美制M-3装甲侦察车

在宝贵的停火时间里,世界各地的犹太人抓紧时间向祖国输送重型装备以支持国防军的整备。经由拆解、走私等各种名目和渠道,犹太人为国防军从意大利、法国、美国等地方采购了些许坦克装甲车。这份装备目录有:法制的2辆雷诺R-38、10辆H-35/39轻坦,英制的2辆"克伦威尔"巡洋坦克、美制的2辆M-4,以及部分装甲车。

以色列刚刚建国时,以军装备的是什么武器?现实不禁为它捏把冷汗

以军涂装版H-39

借助这一段重整的时间,得到重整和扩充的以色列国防军很快就扭转了局势。毕竟,他们当中很多人是参加过二战的老兵,即便没有大战经验,也有丰富的民兵战斗经验。而由于建国初种种不可避免的客观条件,此时的以色列就跟当年的我们一样,用的是万国牌的武器。由于种类繁多,且看如下的表格:

以色列刚刚建国时,以军装备的是什么武器?现实不禁为它捏把冷汗

当然有了这些"外援"基础后,以色列也开始着手研发适合国情的武器了。在工业基础尚较薄弱的时候,他们便针对这些二战装备进行强化升级。其中最为令人称道的便是对M-4"谢尔曼"的升级了。

以色列升级版为的M-4代号为M50/51超级谢尔曼,是一款典型的"小车扛大炮"。基于M-4的底盘,以色列人还将AMX-13的炮塔放置之上,颇为有意思的是,埃及军队也有这么改装的案例。

以色列刚刚建国时,以军装备的是什么武器?现实不禁为它捏把冷汗

以军俘获的埃及军队改装过的M4

而对于多出来的AMX-13的底盘,以色列军工也颇为敬业的基于其研发出了一款自行火炮。自50年代起,以色列军工就走上了"外源-更新"的发展道路。基于这些久经沙场的老将,以色列发展出了各种本国型号,并逐步发展出一套自成体系的军工。不过这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以色列刚刚建国时,以军装备的是什么武器?现实不禁为它捏把冷汗

基于AMX-13底盘的改装版

借由手上的"万国牌"武器,以色列渡过了建国初期的艰难时刻。不过令人遗憾的是,中东这一片众多文明古国的发祥地,依旧没能迎来长久的和平光景。但愿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能够早日沐浴在和平的阳光之下。

参考资料:

1、Israel Land Systems (Current and Former Types).militaryfactory

2、《中东战争中的坦克战》,李鹏

3、《沙漠战火砺铁骑(上)中东战争中的以色列装甲兵》,房兵

4、《德军IV号坦克》,何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