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学良给杨宇霆父亲祝寿时突然离场,回家后道出端倪:此人必须除

 WarOH协虎 2020-09-03

1929年1月10日晚,奉系军师杨宇霆、黑龙江省长常荫魁如约来到帅府。少帅张学良和二人相见于老虎厅,但稍几句寒暄之后,他便借口取西瓜解渴离开了厅房。

少帅前脚刚走,两队卫兵便当即从另一个门闯入。只见他们分别押下杨、常二人,并向其宣布罪行:“奉长官命令,你们二人阻扰国家统一,着将二人立即处死,就地执行!”话毕,卫兵随即连开数枪,杨宇霆、常荫槐血撒当场。

张学良给杨宇霆父亲祝寿时突然离场,回家后道出端倪:此人必须除

▲电视剧《少帅》枪决杨宇霆一幕

两年多后,日军炮轰沈阳北大营,铁蹄肆虐东北大地,短短半年就将关外之地尽数夺取。眼见此景,时人又不禁想起那毙命于老虎厅的杨宇霆,长叹一声:“若杨宇霆不死,东北不至于丢得这么快。”

当时人眼中,杨宇霆尚对东北大局如此重要,那么少帅为何还要痛下杀手呢?事情的开始,要从大帅当上“东北王”说起。

一、东北王的智囊

杨宇霆的死,和他的狂傲有关。他的狂,起于张作霖;他的傲,始于“东北王”。这一切,都不得不先说清楚张作霖和杨宇霆的私人关系。

张学良给杨宇霆父亲祝寿时突然离场,回家后道出端倪:此人必须除

▲杨宇霆与张作霖(影视形象)

在早年,杨宇霆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院,回国后的他籍籍无名,但好在托老同学徐树铮的面子攀上了张作霖这颗新星。而初见东家的他,当即就为张作霖送上两份大礼:

袁世凯下台后,杨宇霆献计赶走了袁世凯先前在奉天的亲信段芝贵,让张作霖得以顺势当上奉天省的督军。随后在次年,杨宇霆联合徐树铮扣下了冯国璋在秦皇岛的军火物资,并用其给张作霖装备了七个旅。这些装备,本来是冯国璋用来装备四个甲种师的,因而得此精锐的张作霖一跃挤上军阀宝座,成立了北洋军阀中的三大势力之一——奉系。

借此,杨宇霆深得张作霖器重,也因此当上奉系参谋长,在张作霖身边为其出谋划策。而他在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对东三省的整顿,更是为他的人生增添了一色光彩。

张学良给杨宇霆父亲祝寿时突然离场,回家后道出端倪:此人必须除

当时,张作霖见奉军在战争中兵败如山倒,深感旧派势力无力撑起东北大局,于是委任杨宇霆为东三省陆军整理处的总负责人,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杨宇霆受命之下,除了启用韩林春、姜登选、郭松龄等新派军人,为奉军中高层注入新鲜血液之外,他还改进东三省的军工产业结构,直接把东北地区的军工生产力带到了全国第一。与此同时,杨宇霆奉行“避免中日冲突,假利套诱日本”的方针,利用留学日本时的同学关系不断套路日本,诱其给予奉系所需资源和物资,又不停“赊账”,在外交上纵横捭阖。一时之间,让东三省发展一片大好,实力也蹭蹭上涨。

经此改革,奉军不仅让关东军忌惮,还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一战雪耻。而在这场战争之后,奉系势力独霸长江以北,大半中国处于张作霖的影响和控制之下。“东北王”自此名震江湖,而杨宇霆作为幕后的推手,也因此收获了狂傲的资本。

二、命运的伏笔

只是,第二次直奉战争成就了杨宇霆,也为杨宇霆的死埋下了伏笔。

先是,战争结束后,张作霖漠视战功卓著的郭松龄,反而将奖励尽数给予了杨宇霆。而郭、杨二人分别作为奉军中“陆大派”和“士官派”的领头人物,本来就素来不和。这一次大帅的偏心,更是激化了郭对杨宇霆的憎恶,以及对大帅的失望。

张学良给杨宇霆父亲祝寿时突然离场,回家后道出端倪:此人必须除

▲郭松龄(左)和少帅影视形象

只不过,郭松龄占着有少帅的赏识和师徒关系,在奉军中还是有一席之地。因而,在向少帅吐完苦水之后,竟然当着他的面提出了“老帅不堪,若要东北崛起强盛,还需辅佐少帅上位”的主张。

当时,少帅张学良并不知道郭松龄已有反奉的想法,只是在听完他的倾诉之后去找父亲评理。怎奈大帅主意已决,少帅亦知无回天之力,因而最后只得顺从。因为这件事,杨宇霆这个人便开始在少帅心里生出了个疙瘩。

不久后,郭松龄举兵反奉,这一切对于张氏父子而言都来得毫无征兆。而郭松龄大举的“清君侧”口号,直接将矛头对准了大帅身边的杨宇霆,这让少帅在无奈的同时,又更添了对杨宇霆的疏远。

而如果说,是郭松龄的被冷落让少帅开始不待见杨宇霆,那么郭松龄的反戈战败身死,就是让少帅自此与杨宇霆结怨的转折点。

张学良给杨宇霆父亲祝寿时突然离场,回家后道出端倪:此人必须除

战后,杨宇霆密令处死被俘的郭松龄,以及父亲张作霖报复性的让其曝尸三日,都深深震撼了少帅“幼小”的心灵。江湖人心险恶,军中关系更是不堪。见自己的恩师落得如此结局,少帅虽明白父亲也是逼反郭松龄的元凶之一,但却在内心把一切都怪罪在杨宇霆身上。或许正是春风得意的杨宇霆还不知道,郭松龄的死,正是他命运中最大的伏笔。

三、大帅身死后的变局

3年后,皇姑屯的爆炸声彻底改变了东北的政局。尽管杨宇霆第一时间宣布支持少帅,但大帅的身死,却让东北的权贵们大多都倒向了杨宇霆的怀抱。

张学良给杨宇霆父亲祝寿时突然离场,回家后道出端倪:此人必须除

▲皇姑屯事件剧照

皇姑屯事件后,站在东北权力最顶端的杨宇霆还自认张家“执父”,开始对少帅指手画脚,甚至经常在公开场合指责他的错误或不足。他或许不知少帅本就对他有个人恩怨,但少帅为了东北的大局在表面上做的谦让,却是让他看在眼里,也更加助长了他蔑视少帅的气焰。

不过,在少帅当政初期,二人最主要的矛盾其实是在东北易帜上。别的张学良可以忍,但在易帜上他从未礼让过杨宇霆。

少帅之所以执着于东北易帜,一是他秉承恩师郭松龄的意志,单纯以中国军人的心态希望终止军阀割据,全国一统;二是老帅被日本人设计陷害,因而以老张家为首的奉系不可能再与日本保持暧昧关系,不论国仇还是家恨都必须划清界限。

张学良给杨宇霆父亲祝寿时突然离场,回家后道出端倪:此人必须除

▲杨宇霆影视形象

而杨宇霆想得更加复杂了。他的思想依旧停留在奉系割据的时代,虽然并没有完全反对东北易帜,但他希望站在东北割据的立场上从南京方面和日本都取得最大的利益。换言之,也是间接在为他这个奉系参谋长争取更多的利益。再加之在日本陆军中,有许多高官将领是他留学日本时的同学,这是他辅佐张家的政治筹码,因而放弃日本支持易帜对他而言,就无异于自断双臂。

因此,在“执父”意识的加持下,杨宇霆时常针对易帜问题当面顶撞少帅,甚至不惜当众骂他“不懂事”。如此言行,对于一个掌权人来说无异于凌辱。而当少帅操持完东北易帜,携同奉系高层与南京方面派来的代表进行合照时,杨宇霆的突然离去便是公然在媒体面前以下犯上了。

四、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或许对杨宇霆而言,一个“磕毒”的年轻人并不足以撼动他在东北的地位;他让东北做出的改变,以及他在应付日、俄两国中所扮演的角色,也都是他站在权力顶端的政治资本。

然而,杨宇霆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他虽成就了张家,但他的一切却都是死去的老帅给予的。于是,在那个封建思想还比较浓厚的军阀时代,杨宇霆的行为多少都算忤逆,而少帅即便采取极端手段应对,对于时人来说也只不过是一种收回权力的方式。

因此,当杨宇霆自以为掌握了东北的军政大局时,一场杀局也在他父亲的寿宴上开始酝酿。

张学良给杨宇霆父亲祝寿时突然离场,回家后道出端倪:此人必须除

1929年1月5日,适逢杨宇霆家父大寿之日。杨宇霆在家中摆下寿宴,宴请了奉系几乎所有的高官权贵。其场面之大,甚至连关内的南京、各地方军系、关外的日本关东军都派了代表前来贺喜。而作为杨宇霆的上司,少帅张学良也备下重礼前去相贺。

只不过,这场寿宴为杨宇霆的地位撑足了面子,却让少帅体会到了真正的“危机”:

当少帅走进杨府时,宾客们依旧我行我素地各行其是,即便是少帅的副官大喊“副总司令到!”站在门口那几位和少帅距离最近的,也不过是简单转了下头,撇了几眼又继续回到原来的交谈中了。

而当杨宇霆走进厅堂时,全场宾客无不肃穆,尽数站起。当杨宇霆落座之后,百官们才敢坐下。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此情此景像极了杨宇霆才是东北真正的掌权人,而少帅反而成了众宾客中普通不过的一员。于是,当宴会开始,全场再次回到喧闹中时,少帅见全场都在吹捧杨参谋长,而杨宇霆也不来相迎,便在不到15分钟后愤愤离场。

张学良给杨宇霆父亲祝寿时突然离场,回家后道出端倪:此人必须除

回到家,再也忍不住心中愤懑的少帅举起家中的花盆就是摔,随后一连整夜一句话也不说。少帅的夫人于凤至看在眼中,顿时便知道了少帅不快的原因。第二天一早,于凤至正准备安慰少帅,却没料到他在倾吐了几句之后,突然说了一声:“杨宇霆必除。”

五、占卦杀杨常

作为少帅的贤内助,身为旁观者的于凤至还是保持着清醒。她清楚杨宇霆对于奉军的重要性,更明白如此内忧外患的时局必不可少了杨宇霆的操持。

于是,在于凤至的劝说下,少帅暂时压下了怒火,但杀心却已经在他心中形成。数天后的1月10日,杨宇霆携同黑龙江省长常荫槐登门帅府,便成了少帅决断的最后时机。

张学良给杨宇霆父亲祝寿时突然离场,回家后道出端倪:此人必须除

那天下午,杨、常二人向少帅提议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还直接带来了合同让少帅签字。如此大事却备好合同来要少帅签字,无异于以下犯上自做决断。而当少帅想要问清缘由、且提议要经过南京方面审核之时,杨、常二人却不顾少帅的感受,直接大骂少帅“不懂事”。常荫槐说得更加过分:“别扯这些幺蛾子,麻利签了!”

双方就此事扯到了晚饭时间,少帅提议让二人留下吃饭,打算缓解一下气氛。怎奈二人目中无人,根本不理少帅的盛情,推说家里已经安排了晚饭,便吃完饭再回来。

二人暂且离开后,少帅忍不住拿起茶杯就是一摔,大骂:“杨、常欺我太甚!”于凤至听到大厅的声音,便知此事已经难以挽回。于是她来到少帅面前,向少帅提议:“古人遇事占卦决疑,不如今天就卜上一卦,看看天意吧。”

张学良给杨宇霆父亲祝寿时突然离场,回家后道出端倪:此人必须除

说罢,少帅拿出一枚银元,说:“若袁头都朝上,便杀二贼。”没成想连续投了三次,都如少帅说法。

于凤至看了看银元,解释可能两面重量不一,不如换一面再试几次。这一次,少帅改了方向:“若袁头三次朝下,便是天意。”说罢,又投了三次,皆是袁头朝下。

“天意!”见卦如此,少帅叫来府中卫兵,向其细数了杨宇霆的罪状,连同常荫槐以前对少帅的不敬也算了进去。这二人经常互相支持,掌控东北军政大局,二人若除,少帅必定是重掌大权。

张学良给杨宇霆父亲祝寿时突然离场,回家后道出端倪:此人必须除

晚间,杨、常二人照约来到帅府。卫兵们按少帅的要求将其迎至老虎厅,而不知死期已到的二人却依旧一副咄咄逼人的姿态。少帅一开始假意和解,但不论他怎么劝说,杨宇霆都是一句“快签了”了事。于是,失去耐心的少帅借口去楼上取来冰镇西瓜来为两位大臣解渴,离开了大厅。

“去楼上取西瓜”其实是暗号,在门外埋伏的卫兵听到暗语,在少帅离开老虎厅后随即冲入。他们押下杨、常,宣读了二人的罪状,之后未等二人反应过来,旋即开枪射杀。

事后,少帅向东北各界宣布杨宇霆罪状,并保证该事情不株连任何人。东北军政界见少帅如此杀伐果断,立马表示归顺。最终,这起在我们当今看来影响不亚于皇姑屯案情的事情,就这么被平稳地过渡过去了。

两年多后,日本关东军突袭沈阳北大营,东北陷于日寇铁蹄之下而呻吟。时人感慨万千,纷纷追忆起杨宇霆。只是追忆的人们或许没有想到,杨宇霆的死,早就在大帅称霸时就注定了。

参考资料:

1、《张学良枪毙杨宇霆之真相》(顾建平)

2、《张学良枪决杨宇霆、常荫槐内幕》(王春华)

3、《国家干城之材终为军阀制度之殉——张学良为何突杀杨宇霆》(书剑为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