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耀银作品:溺水儿童,是这个时代的痛​———彝良两河镇黑水河溺水儿童事件有感

 诗韵依依 2020-09-03

诗韵依依 

文学微刊

素笔为你写邂逅   素笔为己爱停留

溺水儿童

是这个时代的痛

作者|赵耀银  主编|幽梦静美


有人说:“明天和意外,你永远不知道,哪一个先来”。意思就是说,出乎预料的事往往会意想不到地发生。

据昭通都市在线报道,彝良两河两孩子下河洗澡不幸溺水死亡。

事情是这样的,8月21日下午1点左右,彝良两河3名10多岁的孩子在两河苗圃希望小学附近的黑水河里洗澡,2名不幸溺水身亡。据了解,洗澡的3名孩子中,有2名是兄妹,3人均是两河镇大竹村山后组人。2名姓兰(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在带),1名姓陈(单亲家庭)。妹妹不幸溺亡,哥哥存活了下来,陈姓孩子刚小学毕业。

噩耗传来,溺水儿童的家人们是那么痛不欲生,而我们这些知道此消息的人也无不唏嘘感叹,两个花朵般的孩子就这么离世而去,
不得不说,溺水儿童,是这个时代的痛,但是,留给我们的更多的还是思考。


溺水儿童,究其根本,很大一部分是留守儿童,就是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本可以在父母的怀抱里,享受美好的童年,却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拼,或因各种原因,让孩子留守于老家由老人照看,成为“留守儿童”。他们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远离父母亲,他们更渴望得到一份原始的亲情的温暖。

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他们有好有坏。好处是他们可以自由发展自己的特长,成长环境比较宽松,但不好的地方在于,作为父母,本该是他们最亲密的人,却因为长期疏远,和孩子感情疏离。

就是因为“留守儿童”这样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受到受到爷爷、奶奶们的溺爱,性格变得嚣张跋扈,做事不听老人劝阻,以至于做出意想不到的事情来。还有些孩子,因为缺乏父母关爱,性格变得敏感、自卑,做事容易极端化而危害他人健康。

只愿这个社会携手为儿童,让留守儿童和其他困境中的孩子都有所依、有所教、有所乐!

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懂得了陪伴孩子的重要性,也愿意分出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他们意识到了陪伴对于孩子是最利于成长的,这是一种进步。


这里,我不谈如何教育孩子学习问题,这是一个重大课题,不是简短几句话可以说得清的,所以,我只谈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在日常中不受到意外伤害的一些个人看法。

首先家长们一定要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敬畏生命,加强防范。

其次,可以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家长们也要言传身教,时刻教育孩子遇事多向家中长辈问询,千万不能将孩子单独留在家里。

2、阳台上和窗户下边不要摆放东西,避免孩子爬上去。清除家中一切危险因素,如栏杆间距宽大的阳台、楼梯、矮窗台等。

3、剪刀、刀子等危险物品,都要收好方。药品一定要放好,避免孩子误食。饭锅、热水瓶等,要放到孩子拿不到的地方。

4、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家长要教育孩子们从小树立安全防范意识,不到危险的地方玩耍,不和陌生人人接触等等,懂得危险无时无刻不在。


其实,在这个社会上,每一个因故离世者不是与你我无关的陌生人,这是社会的痛,只有尽可能将一切危险做到防患于未然,类似的悲剧才不会重演,那么,人类也不会有更多的悲痛。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很多人在疫情中举步维艰,都期待着熬过这场劫难迎来更好的生活。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只是人生太过无常,惟愿逝者在天堂安息,生者在前行中无畏、平平安安......


下附作者简介:

作者: 赵耀银,男,80后,云南彝良人,爱好文学。在外务工,闲暇之余,用文字表达自然和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