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景帝宠妃如厕遭野猪袭击,侍卫抗旨不救,太后:大忠臣,赏他百金

 雨霁视角 2020-09-03

读《史记》知历史,今天小雨继续为大家带来《史记》讲解。

《史记·酷吏列传》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郅都,河东大阳人也.以郎事文帝.景帝时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尝从入上林,贾姬在厕,野彘入厕.上目都,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贾姬,都伏上前曰:“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姬等邪?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上还,彘亦不伤贾姬.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上亦赐金百斤。

这个故事讲的是,汉景帝七年,汉景帝带着宠妃贾氏及一众人等去上林院游玩,上林院是西汉时的皇家林园,如同今天的非洲野生动物园一样,不仅大,而且散养着各种飞禽走兽,在没有特殊保护的情况下,游上林苑还是挺危险的。

景帝宠妃如厕遭野猪袭击,侍卫抗旨不救,太后:大忠臣,赏他百金

这个贾氏为汉景帝生了两个儿子,一个是赵敬肃王刘彭祖,一个是中山靖王刘胜,也就是刘备的先祖,所以贾氏在当时特别得宠。

在游玩的过程中,贾氏突然觉得肚子不舒服,就准备去上厕所,汉景帝和几个侍卫就在不远处守着。

结果这时,一只野猪突然出现,直接冲进了厕所,吓得贾妃一声尖叫,汉景帝英雄救美之心一下子就上来,忙让侍卫郅都前去救援,但郅都就是不动,汉景帝心疼得不行,心想:你不去,那就只能我自己去了,于是提起大宝剑就准备亲自前去救美人,谁知,这时,一旁的郅都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说道:

景帝宠妃如厕遭野猪袭击,侍卫抗旨不救,太后:大忠臣,赏他百金

陛下,天下的美人千千万,你何必为了一个美人去这样冒险,这个美人没了,咱再找一个不就行了,万一你有个三长两短,那大汉的江山要怎么办,太后要怎么办,您三思啊。

汉景帝一听,这话说得有道理啊。

当时郅都应该还有一些话说不出口,当时那个紧急情况,你让我一个侍卫进去救你的妃子,她这会可是在上厕所,这姿势相当不雅啊,现在你是不怪我,认为我救驾有功,秋后算账的时候,你恐怕就不这么想了,到时还问我看到了什么,那我真是百口莫辩。

而且郅都作为一个练武之人,实力能否PK过野猪,他心里应该当时就有了判断,自己这会去救,不是白白送人头吗?

景帝宠妃如厕遭野猪袭击,侍卫抗旨不救,太后:大忠臣,赏他百金

正当汉景帝还没有回过神来时,野猪已经冲出厕所,跑进林子里去了,贾妃入厕所的厕所危机也算成功解除了,贾妃梨花带雨的从厕所出来,汉景帝见状心疼的不行。

也没心思玩了,匆匆忙忙打道回宫了。

这事过去之后,贾妃定然不高兴,假如将来贾妃得了势,那郅都的日子想必不会好过,但当时强势的窦太后得知此事后,心里却很是高兴。

郅都的回答也是十分漂亮,为了太后,皇帝怎么可能在意一个女人呢,这话说的窦太后心花怒放,因此重赏了郅都金百斤,皇帝也赏赐了百斤。

景帝宠妃如厕遭野猪袭击,侍卫抗旨不救,太后:大忠臣,赏他百金

当然可能有人会想,堂堂皇家园林,怎么可能让野猪乱跑,秦朝灭亡后,汉初的几位皇帝都比较节约,所以对上林苑一直没有进行修整和翻新,许多地方都破败不堪。尽管这个故事怎么听都是一股民间地摊野史的感觉,然而历史上它真的发生过,并且还记入了《史记》当中,《资治通鉴》也有记载。

郅都“一根筋”的忠君自然很受赏识,很快便开始飞黄腾达,官也越做越大。

但仔细分析郅都劝汉景帝的那一番话,会发现这是一个眼里揉不进沙子的人,这样的人当了官,必然是酷吏做派,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郅都在《汉书》酷吏传中,排第一。

景帝宠妃如厕遭野猪袭击,侍卫抗旨不救,太后:大忠臣,赏他百金

酷吏在皇帝看来,忠心护主,对任何事情都无条件地执行,六亲不认,而且不惧怕权贵,也不通人情,由于他施法严苛,朝中大臣和皇亲贵族无不畏惧他,背后称他为“苍鹰”。

但酷吏的结果往往都很惨烈,郅都自然不例外。

郅都被提拔为济南太守,一上任,他就杀了地方豪族大户,把济南郡治理得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后来又被提拔到京城当官。

他不改醋吏本色,无论是皇亲国戚、还在达官显贵有违法行为的,他都绝不放过。

汉景帝的庶长子刘荣被废后,改封为临江王,在封地侵占宗庙土地修建宫室,引汉景帝的猜忌,被召入京城中审问此事。

景帝宠妃如厕遭野猪袭击,侍卫抗旨不救,太后:大忠臣,赏他百金

这本来是皇帝自己的家事,私下处理就好,但郅都不管,他认为这事触发了律法,必须严惩,他对刘荣的审讯异常严酷,这到底是亲儿子,犯再大的错汉景帝也舍不得儿子受这样的苦,于是亲自想了一个委婉的办法,只要刘荣肯写认罪书,这事就算过去了。

然而郅都却不同意,他认为必须将此事审理清楚,坚决不给刘荣笔墨,就是不让他写认罪书,最后,窦太后派窦婴暗中送去刀笔,结果刘荣在写了认罪书后,便在中尉府自杀了。

窦太后得知自己的孙子被郅都所杀,当时就怒了,要杀了郅都为孙子报仇,但汉景帝为了保护郅都,便将他革职,算作对他的惩罚,来搪塞窦太后。

景帝宠妃如厕遭野猪袭击,侍卫抗旨不救,太后:大忠臣,赏他百金

不久又将他调往雁门任太守,匈奴人一听郅都来了,竟不敢来犯境,甚至还用木头刻成郅都,做成箭靶。

尽管郅都在雁门起到如此大的威慑作用,最终也没能逃过窦太后的清算,最终郅都人头落地。

郅都这样的行为并不能说不对,但法理不外乎人情,郅都对任何一件事都严格执行,不做一丝转圜,这也成了他丧命的关键。

中国人讲究事缓则圆,特别是在那个家天下的封建人治社会,人治大于法治,郅都这样的酷吏,自然难有生存空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