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仓颉造字:天降小米,百鬼哭嚎,既然是故事,哪来这么多造字台?

 史海烂柯人 2020-09-03

“我们中国的汉字,落笔成画留下五千年的历史。我们中国的汉字,一撇一捺都是故事。”

前一阵很流行的这首《生僻字》,大家应该很熟悉了,相信不少朋友也是从此对“魃(bá)魈(xiāo)魁(kuí)鬾(jì)魑(chī)魅(mèi)魍(wǎng)魉(liǎng)”这些生僻字印象深刻了。

所谓生僻字,就是生活中不常见、不常用的字,它们在刚造出来的时候也是为了适应某种需要,只不过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需要逐渐被弱化。而说起造字来,大家脑海中可能马上会想起仓颉造字的故事来。那么,大家知道仓颉是在哪造的字么?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有趣的话题。

一、仓颉造字,史有所载

再进入正题前,我们还是先来熟悉下关于仓颉的知识。

仓颉,又叫苍颉,复姓侯刚,号史皇氏,传说他是黄帝的史官,是我们华夏民族的“造字圣人”。

仓颉造字:天降小米,百鬼哭嚎,既然是故事,哪来这么多造字台?

仓颉造字

仓颉造字的传说,以《说文解字》里的版本流传最广:

“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在发明汉字之前,人们用结绳记事的方法记录信息。说得简单些,也就是在绳子上打个结,来代表发生了个什么事,而不同的打结方式,又代表着不同的信息。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一多就混乱了。作为史官的仓颉,无疑是非常能够体会到这种痛苦的。于是他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种种,尤其是鸟兽脚印的启发,通过简要刻划它们的样子来区别、记录。

仓颉造字:天降小米,百鬼哭嚎,既然是故事,哪来这么多造字台?

博物馆展出的“结绳记事”

关于仓颉造字的传说,其实战国时代的文献已有不少记载。例如《吕氏春秋·君守》:“奚仲作车,仓颉作书。”《荀子》:“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虽是只言片语,但却很朴实的指明了仓颉造字的事。

不过到了汉代,仓颉和造字的故事就更加“丰满”了:

一方面,仓颉被“神化”了。

例如《淮南子》里就说“史皇(指仓颉)生而能书”,意思就是说他生下来就能造字,显然是把造字当成了仓颉与生俱来的天赋、超能力了。既然仓颉有超能力,那他外表自然也不能跟普通人一样。

所以就如《论衡》里“仓颉四目”之类的说法流传开来了,仓颉有四只眼睛。这也不难理解,鸟兽脚印多的是,凭啥别人看不见他,偏偏仓颉就能看到区别造出字来?这种说法就给了个合理的解释,因为仓颉有四只眼。

仓颉造字:天降小米,百鬼哭嚎,既然是故事,哪来这么多造字台?

仓颉像

另一方面,仓颉造字这一事件也更加的“神奇”。

《淮南子·本经训》里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意思就是仓颉造出字来之后,天上开始下粮食,百鬼开始在夜间嚎哭。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种说法是文字产生之后,民风就不纯了,百姓不好好耕地,所以天上就跟下雨似的下粮食赈灾;鬼害怕其罪恶被人用文字揭发,所以在夜里哭泣。当然,仓颉造字、百鬼哭嚎的故事,显然是有些离谱了。

二、仓颉遗迹,遍地开花

仓颉造字的故事大家了解了,那仓颉在哪里造出字来的?这要说起来,光仓颉造字台就有不少。

一个在西安恭张村东南,现在是一个高约10米、周长100米的夯土台。外面还包了一层青砖砌成的砖台,南面有一道宽8米斜45度的坡,中间则水泥抹面,上书“仓颉造字台”5个大字。据传至少在唐代,这里就是仓颉造字的地方了。据《法苑珠林》载:

“唐西明寺道宣律师逐静,在京师城南故天业寺修道。忽有一人来至律师所问:‘今西京高四土台,俗云是仓颉造书台,如何?’答曰:‘仓颉于此台上,增土造台,观鸟迹者,非无其事。’”

到了清代,陕西巡抚毕沅还在这写了块碑。民国的时候,据说康有为,蒋介石还都来参观过,甚至还要在这建一所仓颉大学。

仓颉造字:天降小米,百鬼哭嚎,既然是故事,哪来这么多造字台?

西安仓颉造字台

另一个在洛宁阳峪河村对面的半山坡上。坡大概高处地面3米多,整体未被开发,但当地也在竖立起了“仓颉造字台”的文物保护标志碑。据汉代的谶纬之书《河图玉版》载:

“仓颉为帝南巡,登阳虚之山,临于玄扈洛汭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之。”

这个版本说仓颉造字是在阳虚山旁,洛河灵龟献书。而阳虚山又名阳峪,所以造字台就在这了。明清的文人登临之后也做了不少怀古的歌咏。

仓颉造字:天降小米,百鬼哭嚎,既然是故事,哪来这么多造字台?

洛宁仓颉造字台

还有一个在沂蒙山的云蒙景区里。那是蒙山的一处平台,在那可以观测到大云蒙顶、小云蒙顶以及刀山三山并列,而三座山下面加道横,就是甲骨文里“山”字的形象。这就是传说中仓颉造字“山”字的灵感来源。

此外,在一些仓颉墓的纪念之地,也有仓颉造字台的存在。

例如濮阳南乐的仓颉陵遗址,除了建有仓颉庙、仓颉墓外,也有一处仓颉造字台。据传此处也为仓颉造字时的遗迹,汉代以前为一高大土丘,上有古亭,名为“仓亭”。东汉末年,袁绍与黄巾起义军大战于仓亭,就是在这。唐宋以后,也是常有文人雅士来此登高望远,临风吟诵。不过现在的造字台是2010年9月重修,整体由青砖砌成,肯定不是当时的原样了。

仓颉造字:天降小米,百鬼哭嚎,既然是故事,哪来这么多造字台?

位于河南濮阳的仓颉陵遗址

综合多年来的研究来看,尽管全国有多地都声称有“仓颉造字台”或相关遗迹,但历史上这位文字始祖究竟在何处造字,却依旧是个谜。毕竟,时代太过久远,连仓颉本人也被历代所神话,其活动范围更是难以精确考证了。

不过,另外还需解释的是:上面为啥说是“一些”仓颉墓呢?

因为据统计,河南开封、南乐、虞城、阳武、洛宁,陕西白水以及山东寿光、东阿都曾发现过历史时期的仓颉墓。

除了仓颉墓以外,仓颉庙就更多了。仓颉造字的地方、埋葬的地方这么有限都能出现这么多,那为了纪念仓颉而建的仓颉庙更多也是理所当然。

据明代的官修地理总志《明一统志》中记载,规模较大、有严格祭祀流程的仓颉庙,有陕西白水县、河南南乐、今河南开封、山东寿光等。小的祠庙就更多了。

仓颉造字:天降小米,百鬼哭嚎,既然是故事,哪来这么多造字台?

仓颉庙

三、关于仓颉故里之争的反思

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在以读书考功名为第一出路的古代社会,文化与文字自然是受人推崇。而造字圣人仓颉则更受读书人敬仰,不就成了“斯文始祖”,甚至“超凡入圣”,成了神仙一样的存在。

在这种情况下,附庸仓颉的风雅,仓颉现身之处、仓颉的遗迹遍地开花,在古代就不足为奇。流传至今,河南、陕西、山东等地的仓颉墓、仓颉庙也是水到渠成。这也就是现存的,搞不好古代还有更多。

仓颉造字:天降小米,百鬼哭嚎,既然是故事,哪来这么多造字台?

陕西的仓颉庙

宋元之际的文字学家戴侗有个观点,叫“六书不必圣人作也”,意思就是文字不是仓颉一个人发明的。因为各地有方言,对同一事物的叫法、认识也有差异。让一个人完成造字是不可能的。

文字的出现不是一蹴而就,之前肯定要经过一定的积累和铺垫。宋代的罗泌在《路史·辨史皇氏》里说:

“上古始制文字者,仓颉也。而无怀氏已刻徽号,伏羲已立书契,俱在炎、黄之前,岂得至黄帝而始制文字耶?”

罗泌认为,在炎黄之前的无怀氏、伏羲时就有了刻划符号,这些是文字的雏形,所以才有了黄帝时期的文字。虽然无怀氏、伏羲在考古中不好找,但考古学者确实在西安半坡遗址、泰安大汶口遗址等地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刻画符号。

仓颉造字:天降小米,百鬼哭嚎,既然是故事,哪来这么多造字台?

大汶口遗址出土带有刻画符号的陶尊

有意思的是,战国时期的《世本·作篇》里曾说:“沮诵、仓颉作书。”黄帝时造字的史官还有一个沮诵,但后代显然把这个人忘了。尽管我们在汉代的画像石里也曾发现沮诵和仓颉一起出现的形象,但在文献里却很少提及他。尤其是汉代仓颉形象不断丰满,沮诵却没了姓名。后来二者的待遇可谓天上地下。

仓颉造字:天降小米,百鬼哭嚎,既然是故事,哪来这么多造字台?

沂南汉画像石里的仓颉与沮诵

现在武侯祠前还挂着这么一副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清咸丰年间,襄阳人顾嘉衡做了南阳知府,当时诸葛亮故里之争愈演愈烈,他本人也跟这两个地方都颇有渊源也不好拉偏架,于是就留下了这么一副千古名联。

各地关于仓颉的遗迹也是如此。本就是传说中的人物,哪能拿出板上钉钉的证据?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更应该多思考如何继承先贤的宝贵品秩和优良传统,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不是一味地想着借“名人”造势。


参考文献:

1.李学勤:《考古发现与中国文字起源》,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2.党怀兴,陶生魁:《仓颉造字与汉字崇拜文化》,《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