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明王朝:改稻为桑第一步背后,看马宁远戚继光的职场人生!

 昵称71055831 2020-09-03

大明王朝:忘掉阶级的马宁远和坚守原则的戚继光交锋背后那些事!

《大明王朝1566系列10》-职场篇9

这是分类讲解的一种方式,职场篇,政争篇,驭人篇,根据剧情的不同特点发散,最终连接整个剧情!

上一期我们讲到了清流对改稻为桑的态度,张居正一句话说出了真实心意!

“要是能从浙江烧起一把火,严党倒台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而这就是清流心目中的最高诉求,那么什么才叫做乱,什么才是火!

这不新安江边就烧起了全剧第一把火,而在这把火后面,烧出不少人的人心还有他们的眼界!

出事的新安江是之前财政会议提过的地方,去年修葺提防超支严重,但还是势在必行,由此可知,这条江还有所属的浙江省对于明朝而言的重要性,是税赋重地!

大明王朝:改稻为桑第一步背后,看马宁远戚继光的职场人生!

火不烧起来如何倒严

一般而言,能被称呼为税赋重地的,都是富庶地方,而富裕的根本就是好山好水啊!

山是好山,所以山地多,水是好水,所以水田多,也因此才有

七山两水一分田的说法!

人口多,田地不足的地方,农民自然而然对农田就有特别感情!

可是于执行国策而言,在多的感情也没用,于是一场暴力执法在所难免!

这件事的具体执行人是杭州知府—马宁远,还有建德知县常伯熙和淳安知县张知良

马宁远是一个农民出生的官员,一个被胡宗宪提拔出来的能吏,一个出生平民的官僚!

但他对自己的原生阶级可谓非常不好,暴力执法,堵堰口,还让官兵踩踏青苗。

如此层层递进,不断施压,反而起了反效果,无数人像保护自己孩子一样保护地里种下的青苗,混乱在所难免!

于是主管知县就给广大贫民普及法律知识,说改稻为桑是国策,不遵守就是要“反了”。

古话说的好,民不和官斗,但是这也要看具体情况,说“反了”是屡试不爽的办法,因为在官员看来,所有百姓不过是“安安饿殍”,就没把他们当过人,可是这一次不同!

大明王朝:改稻为桑第一步背后,看马宁远戚继光的职场人生!

能为民做主的好官其实没有

在这句话下,无数人群情激奋,最后冒头的就是那后来成为锦衣卫的齐大柱!

一个比官员更有侠义精神的平民百姓,他一出场那“谁为不平事”的气势还有精神就注定了以后必定不是凡俗!

在这里突出这个人物不过是为了对比反差而已!

做背景板的就是那庸碌无为和乱安罪名的官员!

这其中代表人物就是马宁远,一个随口说出通倭罪名的人,除了威胁齐大柱外,其实也是他心里没底体现,需要找大旗壮胆!

大明王朝:改稻为桑第一步背后,看马宁远戚继光的职场人生!

齐大柱的侠义精神对比的就是官员的不作为

一般而言需要壮胆的,都是做了亏心事的,那么马宁远做了亏心事吗?

当然做了,他背叛来自己的阶级,自以为为了胡宗宪好,却全然没有想过这个事情到底应该怎么办?

这既是背叛阶级也是职场不成熟的表现,之前我们都说过了马宁远的阶级属性,他是胡宗宪提拔出来的平民官员,还是农民出生,农民对土地特殊感情他当然知道,那么为何还要这样做?

不过是国策在上,不得不为,可是他犯了非常严重的错误!

大明王朝:改稻为桑第一步背后,看马宁远戚继光的职场人生!

大局在某些情况下也是不同的

就是不明大局,大局是什么?

于国家而言,国策是大局,但是于地方而言,主官官员才是他马宁远的大局,在没有主官官员指示的情况下,做的任何事情,其实都是政治不正确啊!

这点道理都不懂,最后被各路心怀鬼胎的同僚们忽悠的去做冤大头,被杀也怨不得别人!

这就是典型的自以为好心,结果办的是垃圾事!

而为虎作伥的建德知县常伯熙和淳安知县张知良不能说愚蠢,只能说他们无奈,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因为他们是小人物,面对比自己大一点的小人物马宁远,他们不得不听命!

和背叛阶级,胡乱施为,不顾地方大局的马宁远相比,后来出场的戚继光可谓是人才中的人才!

大明王朝:改稻为桑第一步背后,看马宁远戚继光的职场人生!

还是那句话,教训人先教训自己人

这段戚继光的表演可谓职场话术教科书!

飞马而来的戚继光,到现场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这三个倒霉家伙马宁远、常伯熙、张知良划清界限,鸟都不鸟这些人,真因为生气嘛?

不是不是,他是要表明态度。

那就是这个暴力执法,和我没关系,也和我手下的兵没有关系,也因此才有他见到自己手下兵丁在哪踏青苗,第一反应是挥鞭打军官的事发生!

先划清界限,在教训自己人这以后有什么责任,都不可能怪到他头上!

之后又给无数看事态发展的小民们看了一出戏,让所有踩踏过青苗的士兵站出来,一个一个的打下去,敢踩青苗的都要受罚!

这是给所有农民们看到来自胡宗宪的态度,改稻为桑是不对的!

你们放心,我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这一手也很高明,没有什么比看得见的惩罚更让人惊醒的,带来的震撼也深入人心!

这二手做完之后,他戚继光的态度表达了出来,这不是我的主意,胡宗宪的态度也表达了出来,这不是我的想法!

大明王朝:改稻为桑第一步背后,看马宁远戚继光的职场人生!

戚继光心声,这个事不能怪我

那么沦为背景的马宁远、常伯熙、张知良出事之后当然要做背锅侠啊!

而马宁远的脸却越来越青,不是因为他明白,而是因为他开始害怕了!

戚继光打完人之后说的话也非常有讲究!

“又是断水,又是踏苗!当兵吃粮,你们吃的是谁的粮!”

这话是说给无数旁观的老百姓听的,表达的意思不过是军队还是护卫老百姓的!

只是为了反击而反击的马宁远,这次又在这个场合说对话会错意!

他居然说:“当然是皇粮!”

为何说,马宁远说对话会错意。

其实戚继光说这话是在转移老百姓的怒火,说谁的粮食,不过是表达老百姓是衣食父母,可马宁远不明白,他说是皇粮这个当然没错,但是这个时候说出来不是找死吗!

于是无奈的戚继光只能再次提示马宁远:

“皇粮又是哪儿来的?”

这马宁远也是不懂事啊,他说句来自百姓就皆大欢喜!

可是他居然说: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粮当然是皇上的!”

面对这马宁远的不懂事,戚继光也无奈了!

大明王朝:改稻为桑第一步背后,看马宁远戚继光的职场人生!

借力打力,戚继光是把好手

只能说:“那你们断的就是皇上的水,踏的就是皇上的苗!”

这话的杀伤力在哪里,就在以彼之道还治彼身,你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那么这脚下的土地也是皇上的,这土地上的青苗当然是皇上的!

马宁远估计没有想到这武将戚继光居然这么有口才,只能被憋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说完这一切,戚继光就收队回兵营了!

面对百姓要求放人的请求,他没办法答应,因为这个事情他管不了,于是只能用我的兵要去打倭寇,强行调回士兵!

可笑那马宁远,最后也没弄明白,这个事情到底是谁的意思,反而说戚继光投靠了清流!

居然对戚继光说:

“戚继光,你是部堂的人,我也是部堂的人,想反水,没有好下场!”

戚继光对这一切当然没好脸色,争锋相对的说:

“你既是部堂的人,我就劝你一句。把抓的这些人都放了,要不然我的兵马一走,他们不准就会把你扔到河里去。”说完,他猛地一勒缰绳,大声命道:“走!”

这算是最后一次对马宁远的暗示还有警告了。

可惜马宁远依然固我,坚决不放人,反而说道:

“改稻田为桑田是朝廷的国策,你们要么自己改,要么卖给别人改,死一千个人、一万个人,全浙江的人死绝了也得改!戚继光把兵带走了,朝廷还有百万官兵!聚众对抗,本府台这条命陪着你们!”说到这里,他大声吼道:“先把这几个倭贼押回杭州!”

然后就是无数人跟着他们一起回了杭州府!

大明王朝:改稻为桑第一步背后,看马宁远戚继光的职场人生!

死硬到底更多是愚蠢

这把火就这样彻底的烧起来了!

在这段情节中,马宁远无疑是愚蠢的,他背叛阶级是不义,不懂胡宗宪想法就做事是不智,最后强硬到底完全不顾百姓是不仁,如此不义,不智,不仁,那会懂得胡宗宪的真心!

而戚继光就聪明多了,划清界限,表达态度,三番四次告诫!

可惜有人听不懂,或者听懂了也装不明白!

那么他为何要如此,我们下回再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