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蔺相如完璧归赵后的生意经,这样做买卖,怪不得秦赵争锋秦国胜

 昵称71055831 2020-09-03

赵国赵惠文王得了一个大宝贝和氏璧。

这传奇宝贝在当时就很牛叉了,等到了秦始皇吞并天下刻传国玉玺之后,就更不得了!

好物在手,赵王也是人,难免有显摆之心。

这显摆来显摆去,引了一个窥伺者行动,这人就是秦昭襄王。

蔺相如完璧归赵后的生意经,这样做买卖,怪不得秦赵争锋秦国胜

(和氏璧)

秦国财大气粗,君上都牛气哄哄都,一听有宝贝,豪气的说,用十五座城换一块和氏璧。

要是真摊上一个庸才败家子,这买卖当然做得啊,可秦昭襄王可不是败家子,而是深具豪雄权谋的一代君王。

消息传来赵国,赵国君臣都有点左右为难。

根源也很简单,十五个城可不少,比和氏璧这宝贝值钱多了,心理想换又怕不靠谱,不换咧又怕强秦找借口挑事。

于是大臣众说纷纭,意见相左!

有人就说,这蔺相如是个人才,可以找他来问问。

赵王一看,就立马召见蔺相如觐见!

蔺相如完璧归赵后的生意经,这样做买卖,怪不得秦赵争锋秦国胜

(蔺相如)

蔺相如听完争议,斩钉截铁的说:秦强赵弱,不换是不智的。

赵王一看有道理,但依旧担心和氏璧送了,城回不来,于是问:给了和氏璧,秦国不给城怎么办》

那一刻的蔺相如俨然一个买卖人,慢条斯理的说。

秦国用十五座城换和氏璧,这是高性价比买卖,要是我们不答应就是我们的错,但秦国要是答应了交易,却不交城,就是他们的错。

生意不成仁义在,反正我们赵国道义上不能输。

你要是不放心,就把这买卖交给我,我保证完成任务,交城给璧,不交城,必定完璧归赵。

这话一说,终让赵王吃下定心丸。

蔺相如也带着和氏璧去往咸阳,看见和氏璧后的秦昭襄王那是两眼放光,拿在手上就是不肯撒手。

蔺相如一见就知道,这买卖估计谈不成,连哄带骗弄回了和氏璧,让随从将和氏璧带回了赵国,自己则继续和秦昭襄王周旋。

和氏璧走了,人还在,而且蔺相如还大谈特谈啥秦王无信,甚至在送走和氏璧之前,威胁玉碎人亡。

蔺相如完璧归赵后的生意经,这样做买卖,怪不得秦赵争锋秦国胜

(完璧归赵)

按商业角度解读,这段其实是有问题的。

因为蔺相如虽然用威胁,甚至诱骗的手法,保全了和氏璧却落入了秦王下的套中。

对于秦国而言,和氏璧重要吗?答案是不重要!

秦国志在天下,天下都在手了,一块玉璧还不是分分钟的事情。

由此可见,这赵国君臣上下,眼中或许有秦强赵弱的格局考量,更多的是纠结于和氏璧本身,根本没看清这秦国强买强卖背后的玄机。

这玄机就是,秦国赵国,作为当时的最强和次强,面对的战略危机是什么。

秦昭襄王是秦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王,他的上位源自赵武灵王拥立之功,因此秦赵关系在秦昭襄王求取和氏璧之前都很是和睦。

蔺相如完璧归赵后的生意经,这样做买卖,怪不得秦赵争锋秦国胜

(赵武灵王)

当然这只是明面上的原因,暗中的原因则是赵国国力强盛。

赵惠文王赵何的爹赵武灵王,可是雄才大略的人物,治国二十多年,在推行胡服骑射的内外改革之后,让赵国成了仅次于秦国的军国主义国家!

人人尚武,养马之风盛行,骑兵军团横绝整个战国。

有了强大军力加持,才有赵武灵王时期赵国吞并中山,败北方胡人,开拓三郡的武功出现。

赵国也就此成了不可忽视的战国军事强国。

可以这样说,秦赵是当时战国双雄,因为曾经的东方两强,齐国和楚国出了问题,进而衰弱了。

齐国问题是,先好大喜功攻击燕国和燕国成了世仇,后又吞并宋国成中原各国众矢之的,在燕昭王手下乐毅带领五国联军攻击后,一蹶不振,刚刚复国还在恢复期。

楚国问题是,好谋无断的楚怀王,不断上秦国套路,失去大片领土,留下破落的楚国给后人。

蔺相如完璧归赵后的生意经,这样做买卖,怪不得秦赵争锋秦国胜

(老狐狸秦昭襄王)

齐国和楚国衰弱,配合秦国的持续强势和赵国崛起,成就了新的两强格局。

但这两强格局的产生,必定伴随着次强国楚国和齐国的不甘。

这不,楚国在完璧归赵事件前图谋复起,出兵巴蜀居然胜了不少,而齐国也在复国之后,加强了伐交和伐战准备,蠢蠢欲动。

次强在图谋不轨,强国当如何做?答案是镇压!

秦赵关系不错,那么战争在这样的情况下,是必要项吗?NO,威慑才是!

所以,秦国用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的行为,不是战争号角而是外交试探而已。

试探的是赵国是否畏惧秦国,赵国是否信任秦国,赵国是否会和秦国交战。

这件事从一开始,就不是买卖,但赵国君臣却将这当做了买卖,还郑重其事的弄使者,谈交易。

这不是落入秦国套路吗?最该做的反应应该是不闻不问,有礼有节的说:不卖。

但,做了买卖,带了交易品去,却又用诱骗手段,威逼举动,弄一出完璧归赵,就真多此一举了。

蔺相如完璧归赵后的生意经,这样做买卖,怪不得秦赵争锋秦国胜

(秦国霸图秦昭襄王居功至伟)

这举动,即显小气,又露胆怯,更让秦国看到了赵国虚实。

进而判断出,这赵惠文王,早已没了乃父之风和赵武灵王完全不是一个等级的存在。

做出了这样的判断之后,才有了后续的“渑池之会”出现。

因为试探过后,秦昭襄王认识到,赵惠文王并没有赵武灵王一样的魄力,反而是个胆小的存在。

为了施行集中力量打压想要复兴的楚国战略目的,用一场主动交好赵国的“渑池之会”,稳住唯一能对秦国产生威胁的赵国,进而致力于南下攻伐楚国。

这连环试探,还有“渑池之会”上的刻意羞辱赵王,都是买卖人蔺相如帮赵惠文王找回的场子。

但不是买卖的外交试探,如果用买卖的方式去权衡,无疑落于下乘,反而上了秦王的套路。

给点面子,让你占点便宜又如何?我要的是君临天下!

果不其然,在通过和氏璧事件还有“渑池之会”的轮番示弱稳固赵国之后,秦国专注于攻击楚国,削弱了次强崛起之心,转而就将斗争的苗头指向了赵国。

一时之忍,换一世之雄,这就是秦昭襄王的权谋和眼界,至于赵王还有史书留名的蔺相如,患得患失之余,更多像生意人而已。

蔺相如完璧归赵后的生意经,这样做买卖,怪不得秦赵争锋秦国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