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白话说中医第七十四期|人体元气绕圈转,调病靠它省一半!

 覃金仔 2020-09-03

追先贤之遗志,继古医之传承


秋天开始后,气温开始变冷。很多母亲生怕孩子着凉,就把孩子捂得严严实实。老人却怕把孩子捂坏了。那到底该不该加衣服,该穿多少衣服,其实这个问题早有结果。就在清朝御医黄元御的元气圈中,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一直看郭老师节目的朋友们都知道,郭老师虽然是中医药大学毕业的,但学校的知识也仅能入门,之所以后来取得那么大的成就,基本上是多年坚持学习研究黄元御中医理论的结果。

很多人觉得黄元御御医的身份没什么大不了,古往今来那么多的御医,难道各个都是名医?

当然不是。但在3000多年的中医史上能够和黄元御相提并论的名医也最多只有十几个。

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黄元御是尊经派的创始人,是一代宗师。

用太极拳来说,即使某个人练的很好,成为了世界第一,那也最多称大师。谁能够称为太极拳宗师呢?那只有创立了太极拳的张三丰。

具体可以通过一段谚语来了解:

这四句话一共说了四个人,每一个都是划时代的中医。

大家看,第一句,学医不读伤寒论,六经辨证没分寸。大家很熟悉了,这是说的张仲景。

第二句,学医不读郑钦安,阴阳水火不过关。说的是郑钦安。郑钦安是晚清道光、光绪年间也就是慈禧太后的那个时代的人,是对阴阳理解最深刻的一位大医,他创立了一个门派,就是今天的火神派。

然后第三句,学医不读黄元御,五行生克迷宗趣。

那为什么说黄元御的中医五行理论是最完善,也是最容易让人理解的呢?

这是因为他将中医五行纳入了元气圈中,咱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

首先是脾胃属土,位居中央。因为脾主运化,它消化了食物之后,把运化后的气血送到左边的肝。

肝属木,木主生发。它从这里开始往上升,升到最顶上,去滋养心神。

然后,又从心这里开始下降到肺这里,从肺部出来之后,就到肾这里,然后又开始下一次运转。

自然界的水也在不断的循环。水受热之后要蒸发,蒸发之后,比空气还轻,因此,能够持续的往上升。

这个时候,遇冷凝结,改变了性质,成为雨滴就受重力影响落下来了。继续循环往复这一个圆周轨迹。

因此,形成阴阳相互对立、相互运动转变的循环过程。

这以上整个过程就是我们尊经派的创始人黄元御所发明的人体元气圈。

我们常说“冬病夏治,夏病冬治”,似乎很神奇,为什么秋冬才犯得哮喘、关节炎,要夏天治容易治好呢?为什么夏天的头晕目眩、食欲不振要冬天才有好的效果?

如果把这个圈比喻成车轮,脾胃就是车轴。没有车轴,车轮就转不了。

而肝、心、肺、肾分别占了四个方位,对应的就是春、夏、秋、冬四季,所以我们有这样一句话:

反之,则费时费力。

还记得那位研究火箭发射的专家吗?他来找郭老师看病的时候,就很理解郭老师所说的中医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

因此,我们说“冬病夏治”。

就是因为夏天心火占主导,在胃气的带动下心火应该往下降,直到秋天、冬天到肾水温暖肾脏,让人体不至于太寒。

而冬天则是肾水占主导,因此,肾气应该遇冷往上走,直到春天、夏天使得心火不至于太热。

这就是水火既济的道理,从而使元气始终处于温和的良好状态。

但是,如果夏季的时候,胃气不足,没有足够的力量带动心火往下走,冬天肾脏就得不到足够的热,就会导致上热下寒的局面。

临床上就表现出口渴、眼睛通红、口舌生疮、甚至是鼻炎、咽炎等。这些都是火造成的。

而同时下面比较寒,因此,你会感觉到肺病、咳喘、风湿关节炎等。这些症状就是阴虚造成的,就是元气降不下来。

而如果冬天的时候,肾气不足,就没有办法上升,肝木得不到肾水的滋养,就没有办法生发,导致心火得不到足够的力量。因为水生木、木生火。

到了夏天,就会感觉到头晕目眩,有的人手脚冰凉。这就是阳虚造成的,元气升不上去。

所以你看,对待阴虚,因为是夏天种下的病根,必须在夏天治,才不会导致冬天犯病。而对待阳虚,因为是在冬天种下的病根,因此必须在冬天治,才不会影响到来年春天、夏天的身体。


还有一句话,大家都听过,就是春捂秋冻。

因为春天的时候,元气刚刚生发,比较脆弱,需要保护,因此,必须注意保暖。

而秋天的时候,元气该下降了,如果捂得太厉害,元气受不到足够的冷气,就无法下降。反而容易伤肺气,因此,很多人秋季容易感冒咳嗽。

可惜,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冬天刚过去,就急着减衣服。秋季一吹风,就急着加衣服。

我们一直强调要扶正祛邪,就是说要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因为,这些病,都是来源于元气圈运行出问题了。

而如果你不按照这个规律去治病,随意用药,就只能将自己的元气弄的更乱,甚至更严重损伤了我们的元气来源,就是脾胃。那这病一定是越治越重。

“学医不读黄元御,五行生克迷宗趣”,中医五行就是这个规律的核心。而遵循这个规律,具体就体现在黄元御的八字箴言中:“培植中土,扶阳抑阴”。

郭老师在临床的经验中逐渐总结出来的“健脾养胃结合祛邪小方”思路,也是同样遵循了这八个字。

黄元御的元气圈,为我们中医提供了很多的理论依据。因此,众多的中医人,才会将黄元御尊为一代宗师,才会围绕元气圈解决实际的中医问题。比如,我们说过的五行健脾散,郭老师在黄元御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就把它改进成为了七味早餐糊。

那这个方子到底是如何改进的?又能够为我们人体带来什么好处呢?这个问题,我们下期来讨论


文章及音频当中提到的中药方以及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内容仅供参考,如果要使用,请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请勿自己盲目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