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铁应急疏散的难点与对策研究

 kersuer 2020-09-03

俞镇础

【摘要】中国地铁发展历经数十年,列车被迫停于区间长时间无法恢复运行的情况很少发生,但一旦发生就会给运营带来极大的影响,本文从区间疏散停电范围、防护措施、疏散组织等多方面梳理了区间疏散的流程;对地铁区间疏散停电范围的选取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确保安全的防护措施。

【关键词】地铁 突发 应急处置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地地铁建设不断加快,地铁已成为城市交通主力军。但地铁大部分运行区间都深埋地铁,当突发设备故障或人为因素致使列车发生脱轨、冲突、坠落、分离、设备脱落、火灾、供电中断等突发故障,致列车无法继续全完成任务或运营线路阻塞,就须组织区间疏散,以缩短事件对运营服务的影响,减少事件对乘客的危害。

1.地铁应急疏散的主要难点

1.1应急预案问题

大部分地铁都编制了疏散的应急预案,但真正做到了科学评估风险,预案实用可靠的却寥寥无几。一是没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各自特点的应急预案,同时分散的单项预案也无法满足地铁空间特殊性和灾害叠加特征的需要。二是缺乏疏散演练和专家评估,预案仅仅停流在纸质层面,只是建立了粗线条的协议,脱离了基层民众,忽略了地铁空间灾害应对的实际情况和现实需要,在灾害发生时无应急反应的行动基础。

1.2组织指挥问题

地铁空间管理方众多,公安、消防、民防、环保、防汛部门分别对单灾种进行管理,一旦发生灾害,成立的临时性应急指挥机构,时常并不能很好地发挥应急处置的作用。部门分割造成综合管理的难度,降低了应急效率。加上运营方各自为政,综合灾害发生时,多重管理引发一系列问题:“向谁报警”、“由谁决策”、“谁来指挥”、如何第一时间获知灾情。而综合预测可能造成的危害,确定合理可行的一体化应急疏散方案,下达疏散指令,科学传递信息,快速有效地组织地铁受困人员有序安全疏散是地铁空间应急疏散中的又一难题。

1.3信息沟通问题

由于管理机制原因,缺乏系统规划,导致地铁空间分布数据不完备,信息缺乏共享,地铁临时隐蔽场所、疏散通道、资源储备、救援力量等信息处于分散的状态。经营单位之间信息平台少,发生灾害时,存在各自为战的现象,如地铁与商场之间,商场间,商铺间的有效联动机制缺乏。加上地铁空间由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金属对电磁辐射有屏蔽作用,存在信号盲点,地面救援人员与地铁受灾人群无法及时沟通信息,增大了疏散救援难度。

1.4民众执行问题

目前,上海地铁空间的防灾教育以及疏散演练、逃生技能的培训开展得比较少,地铁空间的防灾演练还是在探索阶段,尚未常规化、规模化,群众接受这方面的教育较少,应急疏散预案流于形式,广大民众的心理素质和防灾技能都远远达不到地铁空间应急疏散工作的实际需要。

2.地鐵应急疏散的对策建议

2.1加强地铁防(减)灾规划

政府应在地铁空间的设计、建设、管理各阶段各环节实现灾害预防和人性化服务的理念。打破部门局限,建立规范统一的城市地铁空间规划、建设、使用、管理标准。加大科研开发力度,提高预警报警系统的准确性,加大安防监控系统的设置,防范风险隐患,对险情能及时提供可靠和准确的定位信息,设置声光电的疏散引导系统,通过清晰、可靠统一的地铁空间引导系统,在灾害发生时快速疏散人群。应急、民防、消防、地震部门要加强地铁空间疏散理论研究,指导地铁空间的运营方针对不同类型的地铁空间的特性,制定不同灾种的应急疏散预案,建立专家认证机制,探索和规范地铁空间在平时和应急情况下,应急资源、设施设备、人员配备等方面的具体标准和调动机制。

2.2加强执法与处置队伍建设

一是成立地铁空间综合执法队伍,直接对上海市地下空间联席会议制度负责,打破原有的部门割裂、重复建设、管理脱节、效率低下的局面,深入不同类型的地铁空间,实行统一管理,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工作,监督使用方保证疏散通道畅通,保证疏散设施处于正常状态,开展应急疏散演练,熟悉预案内容,确保应急组织响应能力。确保地铁空间从业人员熟悉疏散预案、流程和个人职责,熟悉安全出入口和疏散通道的位置,具备组织、协调、疏散引导能力。二是成立地铁空间应急处置队伍,负责对地铁空间灾害事件的处置,配置救援器材装备,建立地铁应急网点,实施就近保卫,确保快速响应。发生灾害事故时,地铁空间的使用方直接向最近的地铁空间应急处置队伍报警,应急处置队实行网格化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辖区内应急救援资源,开展现场疏导和救援工作。

2.3优化资源共享及联防联动信息管理平台

进一步完善电子信息系统,将全市地铁空间的基础数据、建设图纸、规划信息、应急救援及疏散预案、人员管理等资料纳入其中。地铁安全管理队伍应及时汇总更新日常检查与运维信息,确保应急救援和疏散管理措施执行到位,设备设施运行良好。提高电子信息系统的职能化水平,分析整理不同环境、形态灾害事故,形成可操作性强的应急疏散处置方案。同时,地铁管理各方应在预警和联防上紧密协作;在灾害发生时,利用信息集成优势,联调联动,做出最优疏散决策并组织实施。

2.4加强民众的防灾减灾与应急响应能力教育

政府及地铁空间管理部门可以结合特定区域地铁空间的实际情况,印制完备的地铁空间应急疏散指导手册,张贴路标,定期组织演练,加强对行人的避难引导,针对性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也可以结合防灾减灾日、消防安全日、国防教育日,发放地铁空间安全宣传资料,宣传地铁空间应急疏散及灾害防护常识,定期组织开展特定时间、特定灾种、不同人群、大规模的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全社会地铁空间安全防范和公共参与意识,强化普通民众的应急疏散能力,将地铁空间安全宣传教育融入全社会安全教育的大平台。此外,还要充分发挥社会机构的巨大力量和积极作用,借助有一定资质的社会教育培训机构,针对不同对象,如设计方、承包方、权属人、使用者、管理者、从业者等,组织开展不同类型不同系列的安全培训,内容涉及法律法规、建筑知识、应急处置、疏散逃生等知识技能,全方位提高地铁空间安全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商情 2019年8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