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

 哈瓦那1 2020-09-03

本书主要考察的是经济绩效的问题,但是抛开常用的以经济分析经济绩效的方法,而采用以制度来分析经济绩效,因为之前没有人把制度研究融入经济绩效,作者在本书构建了一个制度分析的框架。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制度、制度变迁和经济绩效。制度是社会博弈的规则,包括了政治、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它的作用在于减少人们交易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界定或者限制了人们的选择。制度的类型包括了正式的制度和非正式的制度,在构建制度理论时以人类行为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为基础。


制度为什么会存在?什么决定了制度存在的合理性?

经济绩效的发展离不开合作,而合作便是制度存在的必要性。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中或者忽视了交易中的成本、或者仅仅提出稀缺性和竞争性,而忽视了人类行为的复杂性。而这些问题的引入都需要以制度来确定其稳定性。然而人们的财富最大化行为与社会合作的结果却不一致,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合作很难维持,正如哈丁提出的公地悲剧、搭便车现象等等。

因此如何才能使人们能进行自愿性的合作?

迈克尔泰勒强调的是无政府状态中社群的作用,霍德华表示要权衡团体偏好与自利偏好。诺斯提出的解决方法则要从人的行为假设与交易费用来看,人的行为是复杂的,不像传统经济学所提出的简单的期望效用,决定人的行为的还有人的动机与环境的影响。交易费用包括了衡量交换物价值的成本、保护权利的成本、监管和实施契约的成本。科思在讨论产权的时候提到若交易费用为零,则可以实现有效率的产权,然而在实际上交易费用是确实存在的,比如通过交换实现转让成本、交易中的非对称性,其中一方会隐藏有关信息,这些行为都会产生交易费用。

制度存在之后关键的问题是实施,实施制度的关键是寻找到一种更有利的方式,诺斯主张以中立的第三方来进行实施,因此国家必须成为监督产权并让契约履行的强制性力量。

制度的相对稳定性才能保证人们在交易中的确定性,但是制度也是在不断变迁的,变迁的制度决定者经济发展的方向与效果。稳定性指的是制度在历史中一点一点的小变化,而变迁性指的是一点一点的小变化积累之后发生的改变。制度变迁主要包括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的变迁。其中非正式规则具有存续性,不会在短时间内突然发生变化,而正式规则则可以通过革命或其他方式完全改变。因此会出现已经改变的正式规则与延续的非正式规则之间的激烈碰撞。制度变迁的主体力量是组织,诺斯在开篇就区分了制度与组织的不同,组织在制度中寻找机会,也在不断的塑造着制度。制度变迁的源泉是相对价格的变化和偏好的改变,使得对于某一方来说改变协定更加有利,产生出了再次协商协定的企图,然而改变的行为要求建立更高层次的规则,对改变有利的一方就会极力寻求更高层次的规则,从而决定制度的变迁。

为什么在不同的社会会演化出不同的制度模式?


诺斯提出了制度变迁中会遵循路径依赖原则,任何现有的制度都会受到以前的习惯或者是人们心理的影响。

最后把制度框架融入经济绩效的分析,制度对于经济绩效的作用在于尽可能的减少交易费用与转型成本,从而促使专业分工不断提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