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治城建史略

 未懂书馆 2020-09-03

​长治城最早兴建时间———周代

2004至2005年,长治市二中历史教师郭新虎在上党门西北侧发现了素面半瓦当,与西周建在陕西原址宫殿的瓦当相同,证明上党门附近有过西周宫殿建筑,佐证了《潞安府志》“上党形胜,虽著有战国时,考之武王克商,已欲筑宫于地”的论述,再从建国后从分水岭出土春秋时赤狄墓葬来推断,长治城应建在周代,即公元前1046年———前550年间,距今至少已有2500年的历史。

晋之明珠———潞安城

长治旧城坚固、壮观,隋时筑有子城。唐时李隆基别驾潞州,筑有德风亭、梳洗楼、看花楼等,但好多建筑毁于金代兵火。明洪武六年(1373)延安侯唐胜宗重筑潞州城,砖瓮四门,周5774丈,即38.49里。明嘉靖八年(1529),升潞州为潞安府,为加固城池,潞安城四面兴役,大动土木,历时三年,建成高3.5丈、厚2丈、周长24里的砖石城墙,形状像一头卧牛,号称24里卧牛城。城周挖护城河,宽10余丈;城上建城楼、角楼、敌楼等建筑。世人誉为“晋之明珠”。

长治城内现存最古老的门庭建筑———上党门

上党门是上党郡署的大门,始建于隋开皇年间(公元581———600年),金代毁于兵火,明洪武年间重建钟楼,明天顺年间增建鼓楼,后又多次修葺。上党门高耸于府坡街北端,高1500米,巍峨壮观,为上党第一门,也是今长治现存最古老的门庭建筑。

长治城内唯一的皇城———沈王府

明永乐六年(1378),朱元璋第21子朱模就藩潞州,在长治城内(今太行太岳烈士陵园址)筑藩城,即“沈王府”,百姓号称“皇城”。皇城占地9.4万平方米,围墙高2.5丈,建有东华门、西华门等宏伟门庭建筑,内有承远殿、城建223--存心殿、进字宫、宝恩楼等殿堂楼阁。四隅设角楼,整个建筑金碧辉煌,雄伟壮观。明末“皇城”毁于兵火。

长治城内现存最古老的建筑群———潞安府城隍庙

长治城隍庙为元至明代建筑,坐北向南,一进三院。占地12229平方米,建筑面积5175平方米,是不可多得的古建佳作,为长治城内最古老的建筑群。

最早的自来水厂

长治最早的城市建设

最早的自来水厂

1941年4月,侵华日军在长治东门口兴建自来水厂,名“潞安自来水公司”,1942年完工供水,管网长9026米,供水能力300吨,只能供四条街和日军居住地方用水,有民用水栓10处,专用水栓40处。1945年长治解放后,改为“益民自来水公司”,为长治最早的公营单位之一。

最早修筑水泥街道时间———1941年

1941年至1942年,日军出于侵略需要,在长治城内开始修筑水泥路,对东(旧十字街至九龙壁)、西(旧十字街至石桥南)、南(十字街至二仙巷)、北(工人俱乐部至市医院)四条大街及府坡街(府上街至西大街)、参府街(牛岭至西大街)、东华门(南街至石桥南)7条街铺砌水泥并予拓宽,总长最早的自来水7公里余,道宽4米。

最早供热时间———1956年

1956年,淮海、惠丰两厂的生产车间和职工宿舍楼及部分家属楼开始采用暖气供热;同年,长治专署宾馆也使用暖气供热,此为长治市内最早采用暖气供热的单位。

长治市区第一次引水工程———1966年

1966年4月,长治市首次开展市区供水的引水工程建设,从漳泽水库台上村引水到市内,全程15公里,引水量每日1万吨,至1967年,主体工程完工。

全市最大的饮用水引水工程———辛安引水工程

由于漳泽水库水质超标和供不应求等原因,市政府决定从潞城县辛流村引进辛安泉水到长治市区,全程44公里,沿途经9个乡镇30多个村庄,首期工程从1985年6月20日动工,12月26日主城区工程竣工,城区有三分之二的人饮用上了辛安泉水。第二期工程于2001年6月9日动工,建设规模为新增日供水量8.64万立方米,总投资1.34亿元,2002年国庆前夕工程竣工,日供水量达24.28万立方米。至此,城区全部居民饮用上了辛安泉水。

长治市区煤气工程首次供气———1992年3月25日

长治最早的城市建设

煤气入户

长治市煤气工程,1990年4月24日动工兴建,1992年3月25日上午10点30分,市煤气公司开始向居民供气,全市首批1000多户居民告别了几千年来烧煤做饭的历史。2002年,全市(市区)共有6万户居民使用煤气,2005年,全市运行供气管道230余公里,覆盖区域达80多平方公里,发展居民用户近7万户、营业用户26户、福利用户79户、工业用户4户,两气气化率达80%。

首次实施集中供热———2004年

2002年,为改善城区大气质量,提高市民的生存现状,市政府发起了“净225--空行动”,对全市千余家锅炉、茶炉进行了有效治理。2003年,实施大型区域锅炉供热筹备工作,总投资2.5亿元,2004年第一期工程完工,实现供热面积60万平方米。2005年实施第二期工程,完成140万平方米的供热面积。2005年底,全市共实现200万平方米的集中供热面积。同时,启动热电供热项目。

长治市区第一个住宅小区———英华小区

1981年5月,长治市区第一个住宅小区———八一路英华小区建成,共5栋楼,租金标准是:按平方米计算,最高档次者为二楼,每月0.18元,最低档次者为六楼,每月0.14元。至2005年,长治市区又先后建成康元、东营、康乐、飞龙、梅辉坡、炉坊巷、城市生活家、颐圣苑等40余个居民小区,全市住宅面积由1978年的1343平方米增至1710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由2.87平方米增至25.2平方米。

第一个商品住宅楼———大北街195号楼

1990年在长治市大北街(今长兴中路)修建全市第一栋商品楼,标号195号楼,该楼因质量存在隐患,威胁住户安全,2000年房管局将之拆除重建,建成7000平方米的现代化住宅楼,于11月底交付使用。

第一个解困解危住宅小区———天晚集小区

1996年9月,本市第一个“解困解危”住宅小区———天晚集小区,历经3年半的建设全面竣工,总建筑面积为3.9万平方米,解决了421户住房困难户。第一个特色居民小区———颐圣苑生态居住区颐圣苑生态居住区位于太行北街东侧的颐圣苑小区,由长治市房地产发展公司开发,于2001年4月动工兴建,2002年竣工并开始出售。该小区在格局上打破传统行列式模式,采用疏密有序的园林式格局,建筑以欧式风格为主,引进港澳流行的错层、段层及双卫户型,小区内实行人车分离管理,并实现物业管理智能化,住房的水、电、气、热通过网络运转传到数据库计算,经信用卡实现小区内各项收费及消费一卡通。为市区内最具特色和现代化的小区。

首次实施住房分配货币化———2001年2000年,长治市政府以(2000)59号文件印发了《长治市住房分配货币实施方案》,并将400万元住房分配货币化补贴资金列入2001年政府预算。226--八一广场全景从此沿袭了半个世纪的住房分配旧体制宣告终结,住房分配货币化正式启动。第一高层住宅区———金德利大厦高度达95米、层高29层的金德利大厦于2005年6月28日在市区府后西街小西门桥西正式动工兴建。大厦紧靠客运中心,地理位置优越,大厦下部为5层商业楼,上部为住宅楼,设有楼顶花园、空中停车场等,由国内知名的上海大磊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长治市禾田佳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开发。为长治第一高楼和第一高层住宅区。

第一座公园———西郊公园

1965年,长治市政府发动社会力量,在西大街口利用护城壕沟和旧城墙挖土堆山,开始兴建长治市第一座公园———西郊公园。经过8年建设,到1973年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公园占地115亩,建有湖山、亭台、楼阁和栽种各种树木花草,展示的动物有狮子、老虎、狗熊、鹿、猴、孔雀等。

山西最大的城市广场———长治八一广场

长治市八一广场建于1969年,占地105亩,经过多年扩建改造,目前已建成为冠居三晋,屈指华北的大型广场。广场正北建有主席台,台前有宽阔地带,可召开大型会议和举行大型文艺演出。主席台前的宽阔地带南边竖有13杆旗杆,杆高13米,杆距13米,13面彩旗迎风招展,威武壮观,象征着227--13个县(市区)伫立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迎风前进;广场东西两侧建游园,有草坪、花卉,近20个品种的风景树和装有不同形式和功能的健身器材。游廻园的路径循曲折,富有美感。广场的中心地带安装有大型声控彩色音乐喷泉,为华北第一。整个广场设置采用周边休息,中心活动,动静结合,规则与自然相结合的布局,形成花团锦簇、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气象万千的娱乐场所,是长治人民集政治、经济、文化、娱乐、观赏于一体的活动中心。

最大的综合性公园———太行公园

太行公园筹建于1975年,位于八一广场西侧、太行西街南侧,占地面积304亩,建筑面积为14585.4平方米,水面66.6亩,绿化面积占总面积的90%以上,设有游泳池、科研所、儿童活动场、绿化、服务、游船等7个组。公园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是全市最大的一座综合性公园。游泳池建于1992年,有成人和儿童游泳池各1座,总占地11250平方米,配有10米跳台,是本市设备完好的室外游泳池。儿童活动场所设备完善,有各种游乐玩具50余项,并有滑行龙、碰碰船、碰碰车、宇宙飞船、摩天轮、激光打靶等大型游乐设施。最引人瞩目的是公园内的瑶华湖,它建成于1994年,湖占地96亩,湖形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象征着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湖内建有飞机岛、太行公园228--莲花池九曲桥、长寿桥、游船码头等景点,湖内配有游船、游艇等,水中养鱼,水上划船、别有情趣。1996年又在湖中建山西岛,它状如山西地形图,占地面积2649平方米,岛上建有百龙亭、盘山路、仙人洞、人工瀑布等景点,植有各种树木、花草。整个公园绿树葱葱,百花盛开,山水结合,动静结合,错落有致。是人们锻炼身体和游憩娱乐的主要活动场所。

第一座街心游园———北关街心游园

北关街心游园位于北关桥东侧的石子河畔,建于1985年,占地面积0.43公顷,植有树木、花草,游园中心屹立着刻有“上党战役北关战地旧址”的假山,绿草如坪,树木郁葱,为市区最早的街心游园。

第一个大型俱乐部———市东街工人俱乐部

1951年4月,长治市第一个大型工人俱乐部在东街建成,有座位千余个,成为本市工人及群众集会、娱乐和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该俱乐部为本市第一个大型建筑物。第一个群众综合文化娱乐中心———莲花池工人文化宫1956年,对英雄街莲花池进行改造,建成占地面积28456平方米,设有工人俱乐部、教学活动楼、体育场、图书阅览室等具备多种设施的工人文化宫。后又兴建水上园林、水上舞台、露天剧场、灯光球场、读书走廊、儿童乐园、小花园、旱冰场等,设有游乐厅、展览厅、图书馆、电子游戏室、舞厅、老工人休息室等活动场所,建成一个翠绕珠围、花团锦簇、风景优美的大型的综合文化活动中心。

市民利用健身器健身石头文化第一个大礼堂———专署礼堂

1951年,由文化部拨款3万元,晋东南专署又筹集了部分款项,1956年在长兴南路(原长治专署西侧)建一大礼堂,1957年建成,名晋东南专署大礼堂,简称专礼堂。有座位千余个,是长治地区建立最早、档次最高的大礼堂,也是当时晋东南地区人民召开大型会议、文艺会演、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

山西石头文化第一城———长治市

从2000年开始,长治市委、市政府在长治各主要景点、街道、公共场所安装了特色文化石头300余块,有的刻有历史典故,有的刻有醒世警言,有的雕有历史名画……,使长治城成为三晋文化第一石头文化城。

长治市区首次安装健身器械———2002年

2002年,长治市大张旗鼓地兴起了全民健身工程,首先在广场东西两侧、太行公园、市政府、滨河游园等人口相对密集区、社区、小区、公园、绿化带等16个地方安装了健身器材。健身器材的安装规划走“体育园林化、园林体育化”的路子,从方便群众需求、完善生活娱乐设施、美化生活环境的角度出发,体现“一园一品”的特色来进行。首批健身器材共安装270多件,总投资300万元。至2002年底,共投资500多万元,建全民健身路径110处,占地53200平方米,安装器械1474件,每日大约有3万市民利用器械进行健身。

十字街交通岗最早安装路灯时间———1945年

1942年,日军出于侵略需要,在长治西关建发电厂,所发电主要用于围城电网,其次用于日军司令部、兵营、警察所、监狱、炸弹所照明。1945年,长治解放后,接管了该电厂,改名长治电灯公司,始在长治几条主要街道安装路灯60盏。

第一个交通岗———十字街交通岗1950年,长治市区十字街路口设立了第一个交通岗,并组建了公安交通民警队。

第一个公交车站建立时间———1958年

1958年,在长治市英雄广场建立本市第一个公交车站,首次开通两路公交车。至2005年,长治市公交公司下设4个分公司,拥有公交车辆356部,分别在太行西街、花园街、客运中心西侧、南关建四个停发车场,共开通18条公交线路,运行总长499公里。

出租车最早出现的时间———20世纪80年代初

1980年,市公共汽车公司购置小轿车5部,成立出租车队,开始市民婚嫁包租业务以及长治至北京、长治至洛阳、长治至泰山旅游业等。1985年该公司出租车增加到15部。1988年以后,出租车归城市管理办公室(处)管辖。1992年长治市区出现个体出租车,翌年即发展到30余辆,1994年已发展到200余辆,同时各县也开始出现出租车,1998年市内出租车已发展到1750辆,出租车公司11个。2001年8月,长治市出租汽车行业全面实现“面的”向“卧的”更新,1800辆出租车更新一步到位,起步价为3元,为全国最低。2005年12月15日起,出租车起价改为4元。

长治城内第一个高杆灯———八一桥街心花坛内的高杆灯

1984年在八一桥街心花坛内设球形高杆灯1座,高25米,内分别装400瓦和250瓦高压钠灯24盏。

最宽的街道———潞泽街

1991年建潞泽街,1993年建成通车。潞泽街地处市区西部,北起太行西街液压厂东侧,经紫坊村西、府城村西、南至针漳村,全长5250米,道路建筑红线宽66米,主车道20米,两侧绿化带各2米,慢车道各7米,人行便道各14米,潞泽街是国道207线在市区的过境路,是主城区西部的交通大动脉,为市区最宽的街道。

无人售票公交车首次开通———1999年10月1日

1999年10月1日,长治市公共汽车公司首次开通2路、9路无人售票公交车。2000年,长治市公共汽车公司投资800余万元,购置新型无人售票公交车64台,对市内6条公交线路全部实行无人售票服务。

最早的区外环路———1992年长治市区外环路规划37.2公里,从1992年开始兴建,至1997年建成20.2公里,1998年新建17公里,于年底全线贯通,车行道宽度为16米,其中于1995年建成东外环路(关村至小山头村);1997年至1998年建成西外环路(堠西庄村经北寨至小常村);1998年建成南外环路(南山头经原家庄、南关、针漳村到堠西庄村);1992年至1994年将北外环路(小常村经鹿家庄至关村)建成二级公路,1997年至1998年拓宽改造成为路基宽18米,路面宽16米的道路。

市区最高标准的街道———解放西街2002年对解放西街改造完毕,全线贯通。解放西街东起英雄南路(南街),西至火车站,全长3539米,宽40米,高标准的混凝土路面,中间为20米宽的机动车道,机动车道两侧建有4米宽的绿化带和6米宽的非机动车道,并在宽阔的道路两旁安装了125盏景观灯,为长治市区最高标准的主干道。

趟旅游公交车投入运行———2002年6月长治首趟城市旅游公交车于2002年6月始发车,起点为澳瑞特公司,终点为老顶山公园,全程采取车辆不间断循环运营和无人售票机制,运营时间为每日的8:00至18:00点。

最大的十字环岛———市区南大街十字环岛2002年,建成长治市南大街十字环岛,总面积达6500平方米,内圈直径80米,有14米主路,4米绿化带,6米非机动车道。中心圆形绿地面积达232--5000平方米,为长治市最大的十字环岛。

最早兴建的宾馆———长治专署宾馆1956年,长治专署宾馆在长兴街建成并投放使用,为一个三层楼房建筑,是长治城内第一个宾馆,为当时具备最高水平接待宾客的场所。现改为“白云宾馆”。

第一座具备现代化设施的宾馆———长治宾馆1985年,长治宾馆进行改造,新建16层宾馆大楼,为当时长治最高层建筑。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容客量330人。设有舞厅、大小饭厅、大小会议室和招待大堂,有声控音乐喷泉和小桥流水,宾客室设有空调、电话、电视、席梦思床、淋浴等,是当时唯一具备现代化设施高规格招待能力的宾馆。

第一个四星级大酒店———鹏宇国际大酒店2002年,位于长兴中路509号的国际鹏宇大酒店建成,占地面积5017平方米,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主楼高20层,裙楼6层,内设总统套房、商务套房、豪华标准客房,有大小餐厅、宴会厅、多功能厅,建有大型海鲜鱼翅酒楼、千味食街、西餐咖啡厅、夜总会、桑拿休闲中心、健身中心、可视同声传译会议中心、商务中心、时尚精品店、美容美发等服务设施。2005年8月,通过省、市评审,荣膺“四星级”旅游饭店称号,成为本市第一个四星级大酒店。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长治市2000年,长治市着力倾斜投资建设以东山西水两公园和外环路绿化为标志的城市外环生态圈,以石子河、黑水河、南护城河、东防洪渠等市区内部环状水系绿化相连接的城市中环生态圈和以上党门、莲花池、英雄台、城隍庙、孟家花园、烈士陵园等历史文化景点所形成的翡翠环为主的城市内环生态圈,全方位、立体化、大范围推进城市绿化,使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同年,长治市作为山西省唯一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受到建设部的表彰。在全省率先实施拆墙透绿工程单位———长治市2000年,长治市率先在全省实施了拆墙透绿工程,拆除对象确定为城市主要街道两侧的实体围墙、护栏、透景围墙、违法违章建筑及临时建筑。至2005年9月在市区主城区已实施了五批拆墙透绿工程,共涉及单位400多家,已拆除房屋1万余间,面积近40余万平方米,围墙12000米,新增绿化233--拆墙透绿用地60余万平方米,这是本市有史以来第一次大面积拆墙透绿、拆违布绿、拆临建绿、见缝插绿工程。

最早实施“黄土不见天”工程时间———2001年2001年—2003年,长治市掀起了大规模的“黄土不见天”工程。通过拓展道路绿化、延伸河道绿化、建设精品绿地、搞好庭院绿化、突出景区绿化,点、线、面三维并举,同步推进播绿、造绿。先后建成景观广场6个、公园6个、游园32个、环岛绿地3块、2000平方米以上的片林绿地150余块,对市区30余条主要街道和40余条小街小巷进行了专业绿化,其中高品位绿化改造6条城市道路,绿化道路总长130公里,道路绿化普及率达96%;建102个市级园林化先进单位(庭院)、200个区级先进单位(庭院);义务植树164万余株,种植10余个品种的花灌木4.6万株,种植黄刺梅、爬山虎等10余种山野草灌木50余万株。其中在市区英雄路建红果街、太行东西路建萍果街、城西路建梨树街、城北路建枣树街等5条花果街植树1774株,构成了上党古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全市绿化覆盖面积达1252.8公顷,绿地面积1000.8公顷,公共绿地297.5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2001年初的3.82平方米增加到2003年的8.5平方米;绿地率从17.54%增加到27.8%;绿化覆盖率从25.4%增加到34.8%。

首次冬季植树———2001年2001年冬季,长治市实施大树进城,在市区12条主要街道种植大规格的油松、桧柏、栾树等9个品种的树木11788株,所植树木90%以上成活,开冬季植树之先河。

市区“三河一渠”治理全线贯通———2002年

1999年,长治市投入了大量资金对市区黑水河、石子河、南护城河和东防洪渠进行了治理,当年“三河一渠”基本贯通,2002年1月11日“三河一渠”综合治理工程正式竣工。

国家园林城市———长治市

从1999年开始,长治市积极开展234--城市绿化,通过实施“黄土不见天”绿化工程、“三河一渠”综合治理工程、集中供热工程、“净空行动”、兴建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工程等一系列活动,使城市环境质量、市政设施有了很大改善。2004年,被评为全省首批省级园林城市。至2005年,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1938平方米,绿地面积1806平方米,建不同风格、不同特色的绿地游园143个,绿化覆盖率达到43.4%,绿地率达到40.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9.06平方米。荣获建设部“中国园林绿化城市”称号,这是山西省首家获此殊荣的城市。

最早兴建的城池———丹朱城据清光绪八年版《长子县志》载:“唐尧之世,封长子丹朱于境,故县名长子”。唐《十道图》记有“丹朱城,尧长子丹朱所筑,在长子城西,周二十里。”说明长子之称源于尧,因尧王的大儿子丹朱受封于此而得名。现在境内有“尧庙山”、“尧神沟”、“丹朱岭”、“丹朱城”、“陶唐村”等地名。“丹朱城”可谓境内有文字记载最早的城池。

春秋时期规模最大的宫城———鞮铜城春秋时,地处黄河中游的晋国为鞮扩充势力,在今沁县古城村置铜城鞮和铜宫。根据《左传》记载推定,至迟在公元前582年(晋成公九年)就鞮有了铜城,公元前542年(晋襄公三鞮十年)就有了数里之广的铜宫。据山西大学历史系教授靳生禾和山西地图鞮总编谢鸿喜五下沁县对铜宫址进行鞮的鉴定考察,证实铜宫确系位于今鞮沁县古城村,城周有白玉河(铜水)、待贤河所环绕,城建在山水环绕的水光山(台地)色中,城周约4400米,这与当年郦道元所见:“城在水南鞮山(台地)中”和《左传》“铜之宫数里”相吻合,系春秋时代头等规模的已逾千丈的“千丈之城”。有诗曰:鞮“沉沉铜宫,遥望长数里,宾客无多少,出入皆珠履。……”

设过国都的县城———黎城、潞城、长子

殷商时期的古黎国,国都在今黎城县东阳关。春秋时期的潞子婴儿国,国都在今潞城市古城村。东晋十六国时期的西燕国,国都在今长子县城西。

石勒在上党最早修筑的城堡———平顺石头城石勒

先后在今长治地区的平顺、235--襄垣、武乡筑有城堡,

最早修筑的为平顺石头城———石城。

据《读史方舆纪要》记载,平顺县石头村为晋永兴元年(304)武乡羯族人石勒建立后赵所修筑的驻兵、屯粮之所,因用石头修筑,谓之石头城,简称石城。

最晚建的县城———长治县城自公元1529年(明嘉靖八年)置长治县以来,长治县治一直设在长治城内,先在水车沟一带,后移至南街。1971年,长治县级办事机构从长治城迁长治县韩店镇,重建县城。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为各县中最晚兴建的县城。最早兴建的县级人民大礼堂———武乡、潞城县人民大礼堂1951年10月,本市第一个县级人民大礼堂武乡县人民大礼堂落成。1952年8月潞城县人民大礼堂也竣工(于1951年6月动工),建筑面积为800平方米,有座位1300个。

建筑面积最大的县级人民大礼堂———长子县和襄垣县大礼堂长子县人民大礼堂兴建于1957年,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为面积最大的县级大礼堂。其次是襄垣县人民大礼堂于1960年至1963年兴建,建筑面积1596平方米,有座位1804个。

最早使用电灯照明的县城———武乡县城1950年5月,武乡电磨厂开始发电,除供本厂照明外,还供县委、县政府机关照明用电。至1957年,县城照明基本普及,此为电灯照明第一县城。

最早饮用自来水的县城———长子、襄垣县城长子县于1966年在县城凿深井,建水塔,解决了部分机关和部分居民用水,同年,驻襄垣县的永明厂在县城北关打深水井5眼,建蓄水池1个,安装深井泵和离心泵及变压器,除供本厂用水外,还供应北关村民1000余人的用水,为县城自来水之始。

三晋第一煤气县———襄垣县1987年,襄垣县五阳村年产15万吨的焦化厂建成投产,1989年12月,襄垣县煤气工程第一期工程胜利竣工,650户居民率先用上了煤气,是长治首家使用煤气的县。1996年4月30日,县城第二期煤气工程竣工。20世纪末,该县城内已有90%的居民使用上了煤气,成为三晋第一煤气县。

最早兴建城市居民小区的县———襄垣县和潞城市1984年,襄垣县开始兴建商品房,1985年,潞城市房地产开发公司成立,236--长治县黎都公园着手兴建和出售商品房,当年建成居民小区———西小区,共50套商品房,每套140平方米,售价1.56万元。唯一通电车的城镇———襄垣王桥镇改革开放以来,襄垣县王桥镇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办起了煤矿、炼铁、化工、交通运输、建筑材料、农副产品加工、商业服务等350多个企业,一跃成为全县最富的乡镇。为满足和提高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该镇先后修马路,盖大楼,兴建医院、学校、广场、公园等公共设施数十处,并于1989年开通了电车路1550米,成为长治市独一无二的通电车的小城镇。

首通公共汽车的县城———襄垣县城1996年9月1日,襄垣县城内开通公共汽车,每天早晨6:30分开车,分别环绕10个停车点,为长治市各县市首家开通公共汽车的县。

面积最大的县级公园———长治县黎都公园长治县黎都公园,建于21世纪初,占地面积21.7万平方米,依势划分为东、西、南、北4个景区,公园最高处地势略平,海拔1048米,登上此山可俯视县城全貌。为面积最大的县级公园。

山西第一家欧式庄园———黎城县黎侯庄园2002年5月18日,黎城县黎侯庄园奠基开工。庄园规划占地面积1500亩,分别墅住宅、生活服务、餐饮停车三区组成,学校、医院、健身场所等各样设施配套齐备。整个建筑呈欧式建设,有高尔夫球场式绿地、中心广场,年底已建造别墅33套,至2005年完成别墅300套。

拥有植物大观园的第一个县城———黎城县

2002年,黎城县在县城中心建成了集休闲观赏、旅游观光、经济效益于一体的千亩植物大观园———黎侯植物园。该植物园投资1000万元,分别建有松柏山、核桃岭、柿子园、山桃坞、银杏滩、杨柳湾、白桦树、栌草坪等8大植物园区,汇集了百余个品种树木和30余万株乔灌花草植物,并置于10多组干果、动物雕塑和近20座园艺憩地及4公里石道循行路,组成了高低起伏、水草相间的自然流线型“北国植物大观园”。使县城总体增绿达到70万平方米,人均绿地达3.5平方米。

最早集中供热的县城———武乡县城

2005年11月1日,武乡县城集中供热工程试运行成功,全县78个县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的3400多户居民上万人首批享受到正常集中供暖。为长治市最早实现集中供热的县城。23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