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5)——介休绵山云峰寺石佛殿 | 静思斋

 静思斋历史文献 2020-09-03
本文系静思斋·于岳原创、自行拍摄(历史照片除外),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寻访时间:2020年6月5日

迎着初升的太阳,我们再次来到绵山景区的大门前。其实在前日黄昏,我与家父已先来踩过点,那会拍片光线才是最好,因上午是正好逆光的。得夜宿山脚下农家院近水楼台之便,我们成了那天最早的一波游客,到的略早,只得静静地等待着景区开门。办完票后,又乘坐第一班车向山中进发,汽车沿崖壁公路一路疾驰,数有险峻之处,让人难免心惊。车一路未停,直接把我们拉到了最深处的水涛沟。
 图1:绵山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正门

虽然导游图已在手,但也只有坐上车子,才能真正感受出绵山景区之大。整个绵山景区,是由十余个小景区(“小”只是相对于整体,其实可不小)组成,如果想把绵山玩个遍,恐怕得要三五天。可惜我纵有这般愿望,却难有如此闲暇,绵山已是本次山西之行的尾声,也就能留给它将将一日的时光,只好在这些“小”景区中择其一二了。

绵山因介子推而闻名,是我国清明寒食文化的发源地,除此之外,它自古也是宗教活动繁盛之地,有着两千余年厚重的历史积淀。故而这些小景区,多半偏重于人文,里面也都有些很有来头的东西。唯有这个最深处的水涛沟是自然风光,只可惜斧凿的痕迹太重,那些人造的“飞禽走兽”反倒让人感到画蛇添足。这一圈走下来约十里路,爬山都还算不上,但吸点新鲜空气,舒活舒活筋骨,也还不错。自水涛沟出来后,再登介公岭拜谒介子推墓,一路不表。
图2:神一般存在的云峰墅苑

午时,景区内交通车的班次也多了起来,来往均很方便,我们径直前往中部的云峰寺景区——这才是本文的“主角”了。下得车来,寺还尚未看到,我就先被一个酒店给震撼到了。这家名叫“云峰墅苑”的酒店倚峭壁而建,可谓因地制宜的极致,让我大为心折。一问方知,酒店是正常营业的,只是那会因为疫情之故,线上并不能订房(就没这酒店显示),事先我们压根不知道有这地方,没能在这宝地住上一宿,遗憾之情油然而生。
图3:云峰寺山门
图4:云峰寺全景

而云峰寺本身,更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山在这里凹进去了一大块,古人觉得这一地质奇观,形似两手抱着一个大肚腩(请恕我眼拙,此类象形的东东我一概看不出来),因之为其取名“抱腹岩”。据《大唐汾州抱腹寺碑记》载,云峰寺的历史竟能上溯到三国曹魏时期,此后历经千余年的添砖加瓦,在抱腹岩中这一弧形区域内,逐渐形成了紧凑而又错落有致的建筑格局。随着石阶逐级向上,视角也不断变换,眼前的画面愈发让我叹为观止。这种别致的观感,又与此前参观过的悬空寺、苍岩山福庆寺之类大为不同了。
 图5:云峰寺因地制宜错落有致的建筑格局

若说起云峰寺中最惊世骇俗的,莫过于堪称国之瑰宝的空王佛田志超的包骨真身像了。所谓包骨真身,我觉得当是与肉身佛相若,只是山西这边的制作技艺或许有些不同,而山西的这门技艺如今早已失传,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实物。其所在的石佛殿,亦可谓整个云峰寺的核心。田志超是唐代高僧,也就是上篇回銮寺中提到的,唐太宗来绵山祈雨礼佛不遇这个传说故事的另一位主人公,被誉为汉人成佛第一人。我虽非佛门信徒,然在此得见空王佛真身,总也是有些朝圣的意味。在石佛殿左首的马鸣菩萨殿中,另有元代的焦居士和圆通和尚的真身塑像(笔者注:目前绵山已发现包骨真身16尊,除此3尊在云峰寺中,其余在山顶的正果寺)。
图6:空王佛真身所在——云峰寺石佛殿

除了这些包骨真身,明王殿中的明王彩塑也堪称难得的古代艺术珍品,云峰寺许多殿宇也是货真价实的明清遗存。让我颇感纳罕的是,拥有如此多宝贝的云峰寺,何以直到2013年才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且文保项还仅仅是云峰寺石佛殿,范畴显得也忒小了些。直到回来后深入了解绵山的沧桑史,才略释心中这一疑惑。
图7: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牌照
图8:金代谢雨祭文古碑

原来,在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年),绵山发生了一场大火,众多宫观庙宇被焚毁(包括云峰寺),损失极为惨重,此后绵山的宗教活动也日渐式微,唯有核心区域的云峰寺等少量寺庙,尚能延续些许香火。到了近代,日本鬼子曾放火烧山,红X兵来横扫过牛鬼蛇神,僧众如鸟兽散,绵山至此几成彻底废弃的状态,让人心酸不已。如果不是看了这段历史,谁能想到就在二十多年前,绵山还是满目残垣断壁的画面呢?
图9:1996年绵山云峰寺的断壁残垣

直到上世纪90年代,“焦炭大王”阎吉英先生投资开发绵山景区,方有如今生机盎然、游人如织的盛况。更难能可贵的是阎先生在景区开发过程中,对文物保护工作所秉持的那种责任感,后来参与绵山文物保护调研工作的冯骥才先生,在其著作中也专门赞扬了这一点。资源终有耗尽之日,城市的产业也终将转型,而文化的传承,却是可历经千年而不朽的。阎先生的这一遗泽,自是造福一方,善莫大焉。
 
图10:上世纪三十年代德国摄影师所摄的云峰寺

自东而西横穿抱腹岩,及至云衢亭,云峰寺的全貌尽收眼底。上面这张老照片,是一位德国摄影师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所摄,拍摄地点当就在此附近。转过云衢亭后,是著名的之字形栈道,仰头即可看到空王灵应台,一直上去绕过这个山头,大概也可通往正果寺。我们时间不够,只得放弃,遂沿西边的道路下山。一路上,动听的风铃声不绝于耳,抱腹岩挂铃乃云峰寺又一奇观,在此般绝壁上如何才能完成这一操作,想想都觉得很神奇。只可惜现在并不逢时,空闻风铃声,不见挂铃人。
图11:云峰寺挂铃(打圈处)

在绵山的这一日匆匆而过,实有深深的意犹未尽之感,还有许多地方不曾去,也给我留下了再登宝地的强烈愿望。届时,必将宿于此云峰墅苑,夜伴风铃声入梦,岂不快哉?



                            静思斋 于岳
                           2020年9月3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