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棚“秋虾”养殖已启动,你准备好了吗?|池塘管理关键点

 赢在优势 2020-09-03

如东小棚虾养殖模式:标准南美白对虾养殖大棚长40~45米左右,宽9~10米,水深80公分左右。养殖水源主要是地下水,或者地下水加河水。一年正常养两季虾,投苗密度5万~6万/棚,成虾规格20~60头/斤,产量可达1000~2000斤/棚。当下秋虾投苗前期工作已基本结束,秋造虾养殖正式开始,结合当前养殖状况提出如下几点池塘管理建议。

一、合理消毒

一个棚大约七分地,水深80公分,然而大部分养殖户放苗前一周左右会使用50~100斤漂白粉,相当于一亩用了100~180斤漂白粉。超量使用漂白粉后,水体浮游动植物、菌类几乎全部死亡沉于塘底,水一清到底,水体环境严重破坏。这样的操作手法,会造成如下几点危害:⑴透明度高泥皮多藻类难培,水体不稳定;⑵余氯高且容易反弹虾苗肝胰脏受损,严重时出现死亡;⑶池底部漂白粉残渣及有机质过多,虾苗摄入后肝脏及肠道受损;⑷放苗后水体有益菌补充不足,弧菌容易大量爆发等。

小棚养殖水源主要是地下水除了氨氮、亚硝酸盐、重金属离子高,其实有害细菌弧菌并不多。用漂白粉的主要目的是杀灭有害菌,所以消毒时漂白粉用量可适当减少或者用其他消毒剂替代,如:二氧化氯、强氯精、50%含量过硫酸氢钾等。

图1 二氧化氯泡腾片

二、会肥水、培益藻

传统的小棚养殖模式特别是秋虾养殖,大部分客户放苗前都会选择不肥水,而清水放苗。不是因为养殖户不想肥水,而是很多养殖户肥水方法不合理,造成肥水后pH值高,氨氮、亚硝酸盐高,水质指标不稳定,不好把控。传统的肥水方法就是施用所谓的“氨基酸肥水膏”,产品的好坏先抛开不谈,针对于老棚而言,培藻重在提肥而不是大量补充氮磷肥。老棚本身底肥足,水体氮磷肥多,所以可以通过补充碳钾硅肥定向培养硅藻,来利用池塘里多余的氮磷肥。这样既能培养有益藻类稳定水体又能降低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提高虾苗成活率。

“肥水”放苗的优点

1.藻相和菌相平衡,增强水体的稳定性,稳定pH值;

2.增加水体的的自净能力,增加水体通透性,消除水浑、水黏的现象;

3.培养天然生物饵料,降低饵料系数;

4.水体溶氧70%来自藻类的光合作用,溶氧充足水环境稳定;

5.白对虾不喜强光,肥水后能够遮光,减少虾苗应激。

图2 显微镜下的硅藻

三、精投料、重内服

1.南美白对虾如何喂料?什么时候控料,停料?

对虾喂多少料要根据放苗密度、对虾健康状况、大小规格、天气、节气及水质、底质等因素综合考虑来决定。不要过度喂料,一般保证对虾“八分饱”,这样可以保证喂过料以后,对虾、水质、底质不会出现状况,还能够维持对虾正常新陈代谢。

喂料的标准是:控制在1~1.5小时吃完,不超过2小时,如果不够吃,可追加餐数。

喂料的原则是:以“少量多餐”为原则。

①看天气喂料:晴天多喂,阴雨天少喂或不喂;升温适当加料,降温控料。

②看节气喂料:农历初一、十五,初三、十八虾蜕壳高峰期,减料,蜕完壳加料。

③看对虾状况:喂料后一段时间,料台上有很少或没有虾,说明喂过量,需及时减料;小虾多,说明喂料量刚好;如果大虾小虾都有,说明料不够,及时加料。

2.转肝期饲料投喂

所谓“转肝”,就是对虾在转料的过程中,肝胰脏及消化道菌群对新饲料的适应过程。在养殖前期,由开口料转向饲料的过程,叫转肝期,通常对虾顺利转肝的标志是:肝胰脏黑白分明,并在外部有白色包膜。在此期间,对虾的消化系统负担较重,适应不了新饲料或适应速度过慢,往往会出现问题。

转料时,不能太快,循序渐进,可以在每天喂料时,开始先喂一餐,其他餐喂原饲料,而后每天再加一餐,以此类推。但是,不建议新料与原饲料混合投喂,这样不仅会导致转料失败,还会使对虾缺料,多余饲料会引起水质和底质问题。

南美白对虾自身不能合成维生素,但是维生素又是虾生长所必需的元素,所以转肝期可以加大营养品的补充,如电解多维、包膜维C、多糖类、微量元素等。

图3 对虾肝脏病变过程

四、巧用菌、补碳钾

小棚虾养殖户在养殖期间都会大量使用菌类,常见的比如:乳酸菌、酵母菌、芽孢杆菌、光合细菌、蛭弧菌等。这些菌类大多能分解有机质,降解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改善水体环境。有益菌定期的补充,有利于在池塘中形成优势种群后抑制有害细菌和弧菌的爆发,减少对虾发病率。还有一些目前养殖中未普遍使用的菌,比如:硫化氢氧化细菌、硝化细菌等。硫化氢氧化细菌能消除硫化氢,同时抑制某些对酸敏感的病原菌的生长,改善底层缺氧环境。在养殖过程中定期使用硫化细菌,特别是在养殖中后期池塘底层严重缺氧时,可以有效防止硫化氢的产生,减少硫化氢中毒“爆棚”的现象,提高养殖成功率。硝化细菌可以在有氧条件下将亚硝酸盐转化成藻类可以吸收利用的硝酸盐。所以在养殖前期,溶氧相对充足的时候定期使用硝化细菌,可减少亚硝酸盐的积累,防止后期亚硝酸盐过高虾蜕壳高峰时出现肉段的现象,延长存塘时间,提高产量。

大部分养殖户都知道用菌的好处,也在大量的补菌。但是很多人忽略了补充碳源。大部分有益菌的繁殖需要碳源提供能量,菌补得越多碳源需要的也越多。这就是为什么说有的养殖户使用了大量的菌,但是水中的残饵粪便等有机质还是很多,水环境没有得到相应改善的原因。所以补菌和补碳应该同时进行,这样能快速促进有益菌在池塘形成优势种群。黄腐酸钾既能补充碳源为微生物提供能量,还能补充钾元素,钾是水产动物机体内的常量元素,也是维持生命不可或缺的必需物质。它在生物体的生理活动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包括维持细胞电压、改变细胞膜电位和产生神经冲动。另外,钾还在氧化还原调节、酸碱平衡和新陈代谢过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五、勤改底、会增氧

溶氧决定产量,掌握好溶解氧的来源与去处是把握高产量的核心。小棚虾常规一块楼板中间只有两个气头,建议“多气头,弱充氧”,不仅改变了以往气泡大、气流大的低效率增氧方式,让增氧机在养殖过程中可以合理被利用;还可以有效使水体正常循环,避免或减少水体同温和“返底”现象,增加水体通透性,增氧速度的平稳,降低管理成本。

图4 传统气头模式 图5 多气头模式

对于底质改良:有些养殖户放苗了20天左右还没改底,因为他觉得刚刚放苗投饵量少,不需要改底。而事实是什么呢?池塘底部的污染来源不仅是残饵粪便,还有大量的浮游动植物尸体,加上前面用过大量的漂白粉导致大量的动植物沉于池底,所以建议放苗前就可以改底一次,后面5~7天定期改底。底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水质的好坏,底好水才好。

前期:纯生物底改颗粒,在池底能保持较长时间的优势种群。

中后期:强氧化性底改(过硫、高铁酸盐)与硫化氢氧化细菌交替使用,对于养殖中后期因投料过多,残饵粪便有机质多过多引起的底质缺氧,底质恶化具有很好的效果,除黑除臭彻底,减少耗氧物质,同时可以防止硫化氢产生,消灭病原菌。

总结,养殖重在管理和防控,精心的管理是养殖成功的关键!

原创声明

本文版权属于科学养鱼杂志社

作者:江苏渔乐圈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龚俊刁发兵

★ 历经七年攻克全人工繁育技术,量产淡水鱼类繁育圆满画上句号——世界首例黄鳝全人工规模化繁育成功

★台风玲玲将“吸干”剑鱼,或直奔强台风或超强台风!南方暴雨也要暂停

★秋季河蟹死亡?功亏一篑全是泪!死亡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在此!

公 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