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夕.乞巧,与上古术数的渊源

 昵称7469542 2020-09-03

我国很多传统节日,若追溯它的源头,想了解它是怎么来的,答案一定众说纷纭,因为经过千百年的流传,已经裹挟太多的历史文化和无数代人的情愫记忆,成为了一个知难行易的存在。如说今日七夕,又称乞巧节,华夏女子在该日盛宴香花,向天孙织女乞巧,祈求自己心意玲珑,巧手持家。有问,既称乞巧,那为何又称七巧?七字缘何而来?有说乃该日七月七之谓,又问,乞巧何日不可,何必要定在七月七这一天?网络解释含糊其辞,说「七」与「吉」谐音有美好之意。

其实这个问题,若在中国古代的术数中找答案就比较明白了。中国文明溯自羲黄,而羲黄之术起源于数理,我国上古圣哲就已经知悉数不仅仅能为计量计算之用,且十数皆有其独特的哲学涵义,如数字9表崇高和至上,故有「九五之尊」「九重霄汉」。数字3表稳定和全体,「三真数也」「三生万物」。如数字6表循环,如一卦六爻,等等。而数7,则冠之“巧”的涵义,七者巧也。7这个数字它的体用本身就具备了「巧」的涵义,不落言诠,勿需文字,乃至可以说在文字创制之先,数字本身就能表意——这种数的观念是是中国文化独此一家的。

那数字7「巧」在哪里?其中的道理实在一言难以尽述,我们仅举几个例子来管窥一下,如(一)7与数学意义上的圆互为表里,我国古代数学有“径七周二十二”的密率,也就是后世的圆周率。我们用7去乘以π(3.14159...)将无限接近于22。(二)若用1至10中除7以外的九个数分别去除以7都会得到142857的数环,也就是后来所谓埃及人先发现的著名的「走马数」。除此之外,七月七日,重七为四十九,我们学易经的朋友都知道49是蓍数,幽赞神明而生蓍。以49来起卦占卜万物,起心动念而通达神明,非“巧”何以致之?其他的例子太多了,「巧」之一字实在只有它当仁不让。

而这些数字的学问都来自中华文明的河洛和易经系统,奥妙无穷。如今时迍世变,中华文化几近湮灭,但民间尚能留存「七夕乞巧」一词,使羲黄数理之学微光不灭,岂非先圣制器尚象创制节日以神道设教之大义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