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险与决策,调控与应变,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几点思考!

 沐阳说 2020-09-03

1912年4月14日,一个寻常的夜晚,月光皎皎,北大西洋的海面风平浪静,一艘巨轮匀速前行,船上歌舞升平,灯火漫天,宛如白昼。

这艘巨轮名为“泰坦尼克号”,是英国白星公司耗资7500万英镑打造的“梦幻号”,不管是安全性还是机动性,都代表当时全世界造船工业的最高水平,堪称“世界工业史上的奇迹”,更是被权威杂志评为“永不沉没之船”,自船体完工,便举国关注,享尽荣光。

而当天,是这艘巨轮的处女航,万众期待,全球瞩目。

可没有人能料到,就在处女航当晚,这艘“永不沉没之船”撞上冰山,沉入大西洋底,船上1500余人葬身鱼腹,幸存者廖廖。

一艘豪华巨轮,一场旷世海难,百年以来,无不让人痛心疾首,无数学者展开研究,众说纷纭,更是为这场惨烈的沉船事故添上层层迷雾。

查阅资料,如今被人提及稍多的主要有几种说法:

一是钥匙说,08年英国拍卖行以7万英镑成交一件泰坦尼克号储物柜的钥匙,据说这钥匙在当时锁住了放在柜子里的望远镜,如果船员能用望远镜,在发现冰山之后,有充分的时间避开冰山;

二是铆钉说,有学者表明,在泰坦尼克号的船体连接处,多处使用了劣质(强度不够)的铆钉,与高强度的4#铆钉相比,强度低了十倍以上,因此,在遇险后,加速了船体的断裂,大大缩短了救援时间;

三是救艇说,因为所有人都不相信这艘巨轮会沉没,因此,一艘能容纳2000余名乘客的巨轮仅仅放了不足20艘救生艇,当然,这种说法很快被否定了,所配备的救生艇完全符合法律规定。

各执一词,扑朔迷离,1958年,英国导演贝克在电影《冰海沉船》中,提出了另一种说法,即电报说。

和《泰坦尼克号》不同,这部电影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而是集中展现了这艘“永不沉没之船”的沉没过程,以及灾难面前的众生态。

回到电影里,不难发现,影片在很多地方对泰坦尼克号的沉没都埋下了伏笔,总结起来,有几点格外引人深思。

1、风险意识的缺乏。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人的智慧从来不过时。绝望之下的生机,从来都是源自于太平日子里的风险意识。对于这种发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可一旦发生却致命的风险,大多数人选择了忽视。

没有绝对安全的轮船,设计师安德鲁一定明白,造船公司董事长也一定清楚,而船长更应该知道。但在航行过程中,董事长为了突出轮船所具备的优越性能,他在餐桌上炫耀,演示轮船的安全,并几次暗示船长加速前进。

最大航速是23节,泰坦尼克号却以22.3节的速度在洋面航行,接近极限的速度,满荷运行的轮机,这样的情况是很难刹车的,或者说,之后面对冰山,是完全刹不了车的。

船上的最高leader缺乏基本的风险意识,盲目自信,甚至自负,或是巨轮沉没的原因之一。

2、忽视细节,酿成大祸。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故,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

《冰海沉船》中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情节,是影片中出现的几艘小船,在这些小船上不断有冰况报告,而小船上的电报员很负责任的通知了泰坦尼克号的电报员,可画面一转,这艘巨轮上的电报正被贵族们当做私人电报机占用,最终漏掉了最紧急,最关键的那封电报。

但其实,这场灾难完全可以避免,1912年正是暖冬,冰山难移,当电报员拿着最开始的冰况报告给船长看时,拥有几十年航船经验的船长完全能够预知可能面临的风险,但他并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甚至连减速命令也未下达,或许源自对轮船过分的自信,又或是被荣誉名利冲昏头脑,一个完美的避险机会被他错失,这一细节在电影《泰坦尼克号》中也有揭示。

古人云,千里之提毁于蚁穴,所谓细节决定成败,不重视细节,不对风险进行正确的预判,都极容易酿成大祸。

3、极限状况下的非理智决策。

泰坦尼克号,船长、副手、水手船员等工作人员数百人,一个庞大的团队,决策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午夜时分,瞭望员看到前方冰山,敲了警钟,此时,大副作为一个决策者,迅速下令:所有引擎减速!左满舵!三号螺旋桨倒车!

这一连的操作本来是没有问题,够迅速,够果断。可经过证实,左满舵的命令却是个致命错误,冰山离船不过400米,转向根本来不及,而斜着撞过去的代价,就是船右舷直接被海平面下的冰山体撕开一条口子,这个部位受损,加快了轮船的沉没速度。

可见,在极限状态下,任何决策都关乎重大,时刻保持理智和冷静,才有助于清晰判断形势,做出令损失最小化的决断。

当然,不能把巨轮沉没的原因简单归到以上三点之中,但通过一些影视资料,回顾整个过程,也不难从其中得到领悟。我们看到的是风险与决策、调控与应变,正如一个企业、一个团队,我们需要追求利益,同时规避风险,面对工作中层出不穷的状况,我们需要分析形势,同时做出对策。

最后,在遇险后,轮船上船员的应变能力是可圈可点的。在灾难发生后,轮船上的行政领导所表现出的反应速度、缓冲时间都比一般群众迅速,他们积极组织自救和求救措施,虽然因为一些其他原因,对附近海域船只的求救措施并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但这种冷静有序的应变操作应该是船员所具备的基本素质。

如今百年过去,“永不沉没之船”依然长眠在大西洋底,曾标榜世界最安全的巨轮却担起了一场史上最大的海难事故,事实证明,这个“绝对安全”的巨轮,也并没有让人放心。

我们常说,让人放心是一种可贵的品质,也是一种杰出的能力,而我想,这种放心,不应是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更不应是一套安全的保全系统,能让人放心的,永远是你精益求精的态度、超前的风险意识,和应变自如的“后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