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8岁医学泰斗7天7个半马完成过半:无伤无痛越战越勇是如何做到的?

 慧跑 2020-09-03

招募励教授成都陪跑团

拉至下方扫码入群

我国康复医学顶尖权威专家、美国国家医学院国际院士,博士生导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主任励建安教授挑战7天7个半马已经进入第四天。

励教授顺利完成4个半马,身体感觉良好,配速也保持得相当不错。

不平凡的四天

周三傍晚跑紧接着周四早上跑

周一,下午4:30,第一个半马,地点:紫金山,绕南京体育学院外围总计6圈,气温30度,励教授配速达到548。

周二,傍晚5:30,地点:玄武湖,绕玄武湖两圈多,气温28度,励教授配速为601。

周三,傍晚5:30,地点:玄武湖,绕玄武湖两圈多,气温28度,励教授配速为627。

励教授夫人亲自上阵陪跑,相伴一生的伉俪都是运动达人令人羡慕。

周四,早上4:30,地点:紫金山,从钟山康复医院出发,后绕南京体育学院外围五圈多,气温22度,励教授配速为631。

不娇气不矫情

繁忙工作中“顺便”完成7个半马的老专家

如果说有人挑战7天7个半马是啥事都不干,这七天全力以赴只干这样一件事情,其余时间都是用来充分休息和恢复的话,那么励教授更像是在正常七天工作状态中,“顺便”完成了7个半马。

励教授每天还有大量正常工作要进行,专家门诊、住院查房、讲课、会议、政府咨询,毕竟励教授是我国康复医学顶级权威专家,他每天日程排的满满的。

举例来说👇

周三白天,励教授忙了一天,下午5:30赶到玄武湖,开始第三天的挑战,跑完结束,由南京体育学院体能康复专家,《无伤跑法》作者戴老师对其进行恢复放松,结束后已经是将近晚上10点,励教授回到家还要准备周四早上讲课的课件。

周四早上励教授4点不到就起床,继续进行第四个半马挑战,7点结束后洗澡、恢复放松,8点多为某全国康复护理培训班来自全国各地的康复科护士长授课半天,下午还有两个会谈,会谈结束乘坐飞机前往成都进行最后三天的挑战。

你说励教授是不是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完成7天7个半马挑战呢?

为励教授大大的点赞!👍

励教授在挑战过程中,从不需要任何额外服务,到了补给点喝点水,吃点西瓜就继续上路,同时他对于陪跑和服务人员特别客气,特别感谢,没有一点大牌专家的架子。

他的强大内心,他的坚定、顽强意志、平易近人、平常心、不娇气、不矫情,让人敬佩!

励教授赛程过半无伤无痛反应良好

是如何做到的?

很多跑者,包括励教授的同事都担心励教授尽管是跑马达人,但毕竟年近70岁,身体能否吃得消如此高密度大运动量的负荷?

实践证明,励教授整个四天下来,没有一点疲劳那肯定是假话,但励教授没有发生任何伤痛,前三天肌肉也没有酸胀反应,到了今天周四,局部肌肉有轻微酸胀反应,均在可控范畴。

68岁老人,连续四个半马,无伤无痛,吃得好睡得香,没有发生很多跑者跑马后抵抗力下降引发的感冒,励教授是如何做到的?

1、首先得益于励教授扎实的基础耐力和系统训练。

励教授从64岁开始跑步,截止到目前,他已经跑完31次全马,33次半马,累计跑量上万公里,同时他本人也是国内最早一批中国马拉松大满贯跑者,目前马拉松PB为429。

今年由于疫情导致没有马拉松比赛,习惯以赛代练的励教授转入扎扎实实的日常跑步训练,目前月跑量已经牢牢稳定在300公里,配速也得到显著提升;

从之前630到目前530,同时在这个速度下,还能保持比较轻松的跑步状态,一次跑步的量一般都在15公里左右,南京紫金山上下起伏,难不不小的绿道成为他的最爱。

用励教授的话来说,这次挑战相当于在每日正常跑量基础上增加了5-7公里,这个量经过他评估是可以承受的。

2、机能监控和及时消除疲劳至关重要

励教授目前体能水平轻松承受一个半马不成问题,问题的关键是在连续多个半马压力下,如何有效帮助励教授消除疲劳,避免疲劳积累,监控好机能状态,根据机能状态做出配速以及其他相关调整,就成为确保励教授顺利完成挑战的重中之重;

这项工作由长期从事高水平运动员体能康复工作,具有保障奥运冠军级别运动员丰富经验的专家——《无伤跑法》作者戴老师承担。

戴老师采用Omegawave 竞技状态综合诊断系统对于励教授每次跑前、跑后的身体综合状态进行评估。

该套先进系统可以快速、无创地获取运动员多种生物参数,并对运动员的机能和体能状态做出实时的综合性诊断和评估。

同时,戴老师采用筋膜枪、拉伸、按摩等多种放松手段,三管齐下,每次恢复时间大约50分钟,从而帮助励教授有效改善肌肉状态,促进肌肉放松和血液循环。

励教授是如何看待

众人对他“过量运动”的担忧?

励教授从64岁才开始系统跑步,目前跑量、跑马次数在他所在年龄段都处于出类拔萃的水平,对于很多人告诫他可能“过量运动”了?励教授是如何看待呢?

首先,励教授说:

他是一名医学工作者,科技工作者,他的理性思维能力不输于任何人,他的每一次挑战、每一个更高的目标都是经过充分准备和充分评估的,他不会干出格的事情;

跑步三年,减肥30斤,从3公里都跑不了到挑战7个连续半马,他是一步步走过来的。

他几乎没有发生过伤痛,更没有跑者常常发生的膝痛,身体状态比以前好太多,几乎不发生感冒,困扰他的带状疱疹也没再发生过,吃饭好,睡觉香,没有任何慢性疾病,这都表明他的身体是完全可以承受这个运动量的,并且从这个运动量中他获益很大,耐力还在不断提升,有什么理由拒绝目前的运动量和运动水平呢?

身体力行运动生活方式由胖变瘦的医学泰斗

其次,励教授表示:

作为一名从事科研工作一辈子的老科技工作者,他现在热爱的跑步运动,其实就是他拿自己做科研,他把自己作为实验对象;

几年下里,他已经看到了科研成果:

那就是他的身体健康状况大幅度改善,并且他想研究一下未来他还能发生哪些变化?

他想知道他的耐力极限、速度极限、年龄极限这三大极限在哪里?

用励教授自己的话那就是“如果他能活到100岁,他就能跑到100岁”!

励教授还说,通过几年跑步实践,他认为人的潜力和潜能都是非常大的,只要采用科学的方法,人的潜能就能被开发出来,同时个人差异巨大,一般运动理论指导人群是没问题的;

但由于存在个体差异,有时这种理论在指导个体时就会出现偏差,比如220减去年龄作为最大心率,评估人群是可以的,但评估个体就可能产生比较大的误差,个人最大心率超过220减去年龄的跑者比比皆是。

他的身体告诉他,目前运动量没问题!

励教授经过多年锻炼,身体已经变得非常强大,这就是励教授反复说的人的适应能力是极强的。

从戴老师的机能状态监控数据中也能看到:
周二晚上在玄武湖跑以601配速跑完半马后监控数据显示励教授有一定疲劳,后我们提示励教授应当放慢速度,

周三晚上玄武湖以627配速完成后,监控数据就显示疲劳有所减轻,周三晚上疲劳不及周二,这说明励教授身体不仅没有发生疲劳积累现象,而且说明他的身体灵活性适应性特别好。

强度大时身体发生疲劳,一旦强度降下来疲劳就立马减少,而普通跑者连续跑多个半马,可能就会出现疲劳积累现象,即便是降低配速,仍然非常疲劳。

励教授身体棒棒哒!

总结

励教授在经过四天半马挑战后,说了一句话:“我有数了”,这句话含义深刻,说明励教授对于自己越来越有信心,励教授的挑战过程就是不断捅破那层窗户纸的过程,也是不断突破自我设限的过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