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期 导 读 感冒在每个人身上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因此我们亦需用不同的方法来应对。在此我们整理了往期林杰老师关于治疗感冒超实用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症状不同,治疗方法亦不同 中医治病很讲究,有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说法。 因人,是指针对不同的人有不一样的治疗方法,老人和小孩不一样,男人和女人也不一样; 因时,是指一年四季的感冒,治疗方法都不一样; 因地,在北京感冒和在广州感冒了,治疗方法肯定是不一样的。 按中医的常规分法,感冒主要有风热感冒、风寒感冒两种。依据体质的不同,还有一些说法,比如有阴虚感冒,或者阳虚感冒。 如果从季节来说,每个季节也不一样,比如夏季易兼暑,长夏多挟湿。 很多人感冒之后会觉得浑身酸困,凡是有酸困,按中医的理论都和湿有关系。还有人觉得困倦和懈怠,也多是因为湿。 湿,就是有多余的水分没能及时排出体外。因脾主运化,同时脾主肌肉,运化不良,湿一般停留在肌肉里。 除了困重,一般还会伴随鼻子的不舒服,比如说鼻塞、流鼻涕等。 鼻涕又分为清涕和浊涕:清涕颜色比较淡像水一样,一般是身体感受了寒气才会有清涕。浊涕就是比较浓或黄色的鼻涕。 浊涕有两种,一种是外感风热,热邪炼液成浊;一种是本来体质是热性的,外感的风寒进入身体后就变热了。就像一杯很冰冷的水靠近火炉也会变热,道理是一样的。 所以,真正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的时候,感冒只是一个病名,一个代名词而已。 我们可以根据感冒在每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不同症状,去推测一个人内部出现了什么样的不平衡——有什么问题,就对症解决。 这就是发现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感冒常见症状的调理方法 疾病的治疗,就好比一个背着包袱的人,只要把这个包袱卸下来就没事了。 拿感冒头疼来举例,我们的调理一般是先把大脑通向全身的第一道桥梁——「颈椎」调通畅。 如果把大脑当成司令部的话,颈椎就是第一要道,所有的信息、营养都要经过这里才能输送和交换。 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句话叫作「要想富,先修路」,治疗也是得先把它的通路先修好。 轻轻触摸一下脖子,往往会有一侧是疼的,疼的这边因为肌肉处于痉挛状态,供血就会不足了。一侧有痉挛另一侧就会超负荷,所以两边的肩膀都会酸困。 如何把疼痛消除掉?紧贴着疼痛一侧的锁骨下边向手臂方向摸过来,在胸壁上方有一个凹陷处,这个凹中有云门和中府两个穴位。 我们就在这里轻轻地打着转儿揉上五六下,颈部的痉挛就能缓解。 另外一边同样也摸云门和中府,一般五到六下就好,不需太用力,然后颈部肌肉就不紧张了,脖子转动就舒服,头也会感觉清爽。 在后脑勺(两条大筋)这边上下摸摸,如果有鼻塞的人,这里就会找到有肿胀感的地方,就是摸上去,手下感觉软软的,病人会感到酸酸痛痛的。 在这里揉五六下,鼻子就会通畅很多。触摸的时候,要从下往上提一下那部分的肌肉或韧带。 接下来,肩膀上两侧有两个穴位叫肩井穴。肩井主一身气血,这个地方很重要。(注:孕妇不能轻易按压肩井穴) 触摸这个部位肯定有一个酸疼的地方。摸到这个痛点的时候,我们就给他左右拨一拨,另外一边也同样做。 以上几个动作:第一揉云门、中府;第二揉后脑勺;第三揉肩井。这样头到肩膀已经松开了。 然后再把手背过来,肩胛骨就会翘起来,用手从肩胛骨缝向里塞。然后,另外一边的手再背过来,同样再塞几下。这样做了以后整个胸腔就舒服了,呼吸就顺畅了,脑袋也清醒了。 感冒的人一般会食欲减退,或者胃感觉胀气。治疗这种情况,就从胸骨这里摸下来,摸到胸骨的末端会有一个骨头,这里叫剑突。轻轻把剑突的周围摸一摸,去胃胀的效果非常好。 感冒如果有发烧,可以用艾条灸印堂和鼻根这个地方,就是山根和印堂交界的地方,退烧最快。无论男女老少,发烧的时候都可以灸这里,一般来说,五分钟左右就可以退烧。 特别是小孩子,一灸几分钟就退烧。小孩子如果害怕,可以等睡着了给他灸一会儿,鼻子就通了,烧也退下来了,非常有效! 无论是风热还是风寒感冒,初期还没有鼻塞、发烧时,灸阳陵泉最好。一灸鼻子就通了,人就舒服了。所以灸阳陵泉也是预防感冒的一个好方法。如果没法灸也可敲打阳陵泉。 感冒后咳嗽的人比较多。咳嗽的时候,一个是摸刚才说到的中府、云门,一个是自己摸这个胸骨,把手放在胸骨中间,从上往下摸。 有时会摸到痛点,或是一个鼓起的地方,就把这个地方轻轻地揉几下之后咳嗽就会缓解。 如果咳嗽严重可以捏脖子两边的大筋,脖子转向一侧的时候,这里会有鼓起来的筋,筋前面会有一个凹槽,我们就轻轻从这里边横揉边往下移动,一直摸到锁骨上就行了。 刚摸的时候,很多人会因为刺激而咳嗽,但摸完就不会咳嗽了。特别是刚感冒的人摸这里会感到很痒,一痒就会想咳嗽,但是一咳完就好了。
感冒打喷嚏时可以灸印堂,另外以血海为主穴,加合谷、膈俞揉几分钟。揉血海止喷嚏,立竿见影。 有人问到腮腺炎,把耳朵折过来耳朵尖所对的这个地方叫角孙穴。拿火柴烧着了在这个地方轻轻点一下。一般来说点完以后一个小时内烧就退了,一两天肿就消掉了,非常快。 感冒痰如果比较多,每个人小腿的前面都有一块特别隆起来的一块肌肉,在这里敲、按之后,就会明显感觉痰变少。 因为这里有一个穴位叫丰隆,可化痰、祛湿。不一定是感冒,只要有痰,或感觉有痰在嗓子出现时,就左右两侧敲敲它,一般五十下左右就会感觉气顺了,痰少了。 鼻塞时,捏鼻梁骨两侧比按迎香穴更有用。这样捏下来感觉到很酸痛的地方,就是你要用一点力的地方,鼻子很快就通了。 如果后脑勺还有点重,可以按揉下嘴唇凹进去的承浆穴这个地方,后脑勺就不容易疼了。后脑勺沉的人,承浆这里会摸到一根筋,酸酸疼疼的。
嗓子痛时就把这条筋的后缘拨一拨,会找到一个特别硬的点,把这个硬点拨三五下,明显就不疼了,声音沙哑也会缓解。 如果是化脓性扁桃体炎,家里可以常备一种中成药,叫防风通圣丸,对小孩子化脓性扁桃体炎的预防和发作都很有效,发作之前买这个药来吃很快就会好。 如果有亲戚在农村,可以去弄一点燕子的窝,就是草和土混在一起的窝泥,拿一半回来碾成粉末,放在瓶子里面备用。 如果有扁桃体发炎,用陈醋调和后涂在扁桃腺外面,就像泥浆一样涂在外面。一般来说涂上去一个小时左右,肿就消掉了。
咳嗽还可以把天突穴勾住,左右拨一拨。有人一两声呛咳,就摸天突,按着凹的地方左右拨一拨,非常有效。 感冒刚开始肌肉酸痛或者关节酸疼时,一个是灸、敲阳陵泉、丰隆。还有肾经上的复溜穴揉一揉,特别是对骨节酸疼的效果特别好,艾灸也可以。 刚开始感冒的时候比较表浅,可以先把两手搓热了,先(横着左右)搓额头。额头搓完以后,就往太阳穴(上下)搓。太阳穴搓完以后,(上下)搓后脑勺。最后再把脖子(前后)搓一搓。 这样搓下来,基本上就松开了。一定要先把手搓热了,这样既可以预防头部的困重,也可以预防咳嗽和咽炎、嗓子肿痛。 有句话叫「虚处容邪」,感冒就是因为这些地方虚了,所以邪气才停留得住。有这个杯子,所以才装得住水。我们摸的这些地方都是虚的地方,容易容邪的地方。 还有一个词叫「空穴来风」,因为有空间所以风才会在那个地方乱闯,把门关住了风就吹不进来了。 说到扶正,平常的锻炼是最重要的,但锻炼也不能过度。中医讲任何东西都有度。中医的中就是中道、中庸、有度,不能超越标准,过犹不及。 中医还有一句话叫劳则气耗,就是疲劳了气就被消耗掉了。气一消耗掉,抵抗力就下降了。所以平时要注意不要过劳。
大椎拔罐对风寒咳嗽有效,如果大椎没有风寒湿热,就不要轻易地去拔它,否则卫气会受损,会被消耗掉。其实很多人拔完是挺累的,因为气被消耗掉了。 如果有风、寒、湿,拔罐可以把这些邪气拔走,保留正气。刮痧也是一样,需要时才刮,不要每天刮,不然绝对是消耗。 平常有空的时候可以把手搓热了,在身上到处揉一揉。身体一定是喜欢被爱护、被关怀的,你要像爱护自己的小孩一样关怀着自己的身体,不要每天过度去使用她,虐待她。 老师介绍 林杰老师 从医二十余年,是中医的多面手,手法、针灸、中药样样精通,以临床疗效显著著称。林杰老师学医以来,到处拜师访友,曾参访了上千位高人,治疗病患超过三十万人次。 林杰老师认为:心法对于一个医生特别重要,具备多高的医疗水平与其境界息息相关。一个医者的风度,不仅仅体现在治疗阶段,而是在举手投足间都能够影响到别人。 中医有三个层面:生活理念、生活方式和医疗模式。一个合格的医生不仅仅表现为医疗过程,更应是思想上的「导师」和生活中身体上的「导游」。 正 | 安 | 好 | 课 授课讲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