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年三改版,南都这是要闹哪套?|对话南都君

 刺猬公社 2020-09-03
导读

10月12日,南方都市报在头版发布改版消息《南都今日全新改版》,表示要“精准定位‘精英,精致,精品’,更多独家新闻和独特版面,提供高品质阅读”。事实上,改版对于南都来说,早已不是一件新鲜事,从去年6月开始,它连续三次改版。然而这次动刀又有哪些新意?对读者有哪些影响呢?今天,刺猬君对话南都君,为您解读本次改版。

刺猬公社出品,必属原创,严禁转载。

合作事宜,请联系微信号:yunlugong

采写|苏天翱

C=刺猬君

N=南都君

1在自我折腾的路上永不停歇


C:对于改版口号中“精英,精致,精品”的关键词该怎么理解?这三组关键词的评定标准是什么?

N:读者群体的精英化、制作出版的精致化、内容生产的精品化。

评价标准就是看能否适合读者——有品味的人、有独立思辨和阅读追求的人、有影响力的人。

C:为什么选择这个时间改版和调价?

N:南都的自我折腾从来没有停止过,这次改版其实是2014年年中和2015年初改版的延续。只不过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报纸的自我革命更能引发关注。

C:提价动作是基于怎样的考量?不担心会影响用户购买习惯么?

N:严格来说,南都这次不是提价,只是从1元优惠价恢复到原来的2元定价。南都希望通过提升内容的稀缺性,为报纸增值,使其价值远超2元。

2“移动的归移动,报纸的归报纸”

C:改版后对内容的要求是不是更高了?编辑部方面有调整吗?

N:毫无疑问。南都已经对采编流程进行了再造,通过采编指挥平台的建设,实现了内容生产方式的变革,实行全日制编辑制;同时,推行“工作室”机制,在巩固原有工作室的基础上,围绕新版面新成立工作室,以此团聚组建核心采编团队,确保主导相关领域新闻生产。

在生产发布环节,同一个采写团队,但产出内容是移动的归移动,报纸的归报纸——报纸端将彻底舍弃新闻速度的拼抢、内容的海量、门类的齐全,卸下包袱,从容上阵,按自己的节奏,以深阅读、慢阅读、精阅读为导向

C:改版后深度报道的比重会受到影响吗?

N:会,将会进一步地增加。

C:此次改版中推出的【南都语闻】定位“慢阅读”,版面介绍读起来有种“仰望星空”的文艺感,可以从具体的选题方向和内容风格上谈谈么?

N:此版的立意是,让新闻写作回归文字的世界,让纸质阅读回归语文之美,让读者感受到文字的力量。它是一篇篇“新闻”,也是一篇篇“美文”。其稿件在内容选择方面不做限制,社会百态、政商文体皆可入题,篇幅可大可小,角度可正可谐。其区别于其他版面的最大特点就是要求体现“文字的韵味之美和文章的结构之美”。

题材上,应具有公共性,即硬新闻,选择软角度,表现弱冲突或隐性冲突的先天特性,对转型期中国复杂现实的表现力强大。也可以是软性的题材,把较大的新闻主题,在个体人物的身上去展现。

(南都语闻)

C:【南都指数】是以大数据可视化为特色,在当前各类大数据分析产品层出不穷的时候,南都的这一板块的核心竞争力是?这部分数据的来源是?

N:南都指数,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数据版。它更侧重指数化评价和榜单发布,版面根据需要设置子榜单或常设榜单。通过第三方独立评价体系的构建,让数据发挥量化、测评和监督的力量,让南都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最大化,建立南都在更多公共部门和行业领域的评价标准,对各机构行业产生实质影响。描摹数字生存状态,测评区域治理水准,发布行业领域报告,提供政经决策参考。

数据来源除了南都自己的数据资源外,更联手互联网企业、第三方专业机构等,共同推动。


(南都指数)

C:【南都鉴定】很有些“谣言粉碎机”的即视感,其选题来源和生产流程是怎样的?

N:选题更多来自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其主要形式是对于似是而非的各种说法,记者亲自参与或见证,以实证的方式进行呈现,普及科学常识和科学精神。

C:广州读本中借“踢皮球”引出两个新板块——【周一见】和【记者帮】,这两个板块从内容定位上都属于舆论监督,那么他们各自的区别是?

N:“周一见”,是针对广州本土的权力机构,在某一领域的公共服务或舆情表现,进行排名打分;“记者帮”,主要针对涉及普通百姓在与各种权力机构打交道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障碍,以媒体身份介入,通过公开来促进事情的解决、监督权力作风、发现制度漏洞。

3众筹新闻V·S众包新闻


(众筹新闻)

C:珠海读本推出了【众筹新闻】这个相对比较新颖的板块,设立的初衷是?谈起众筹,另一个【众包新闻】的概念就很容易联想到了,您对于二者的关系是怎么看的?

N:初衷是加强传统报纸内容与移动互联网内容之间的联系,增强南都生产内容的互动性。在肆意侵权、信息碎片化、杂乱化、泛滥化的今天,传统的原创新闻内容如何增强与用户的黏性?如何满足用户个性化、精细化、创意化、差异化的需求?珠海读本的众筹新闻,是一线采编人员做出的一次尝试。

众包新闻是由非媒体人士提供内容,消费者兼为内容创造者。南都珠海读本尝试的“众筹新闻”的内容把关、制作仍是专业的采编团队。

C:【众筹新闻】,在版首介绍中提到“普通市民参与新闻生产”,这种参与的具体模式是?除了选题的提供外还有其他渠道么?

N:提前一段时间通过微信公众号和报纸版面等方式公布选题,对选题的目的进行说明,用公众号平台向有兴趣的公众筹集款项,当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后,再展开具体的报道。同时,在报道过程中向资助者提供更多的参与和互动机会,并给予相应的回报。

资助者者通过提供资金的方式,与记者一起参与了报道,一起形成了这个选题的共同利益。资助者可以对采访计划提出意见建议,让记者修正或者调整自己的选题;如果资助者有什么认为值得调查的选题,但自己又无法执行,可以发给微信公众号后台。也就是说,发起选题、制造选题或者捐助选题,都成了集体制造新闻的参与方式。

C:【众筹新闻】的众筹金额的设置是如何评定的?这一板块未来是否会考虑从印刷版移植到移动端上,并以后者为主要运行平台?

N:众筹新闻募集的目标资金要“合理”,既不能数额巨大而吓退了大量愿意“小额支付”的受众,也不能为了使项目能够成功而设定了一个太低的目标资金,最终无法实现吸纳读者的版面目的。

从印刷版移植到移动端上,并以后者为主要运行平台,以后会做这方面的尝试,目前处于试水阶段。

4“以大手笔写大文章,以大格局成就大影响”

C:南都连续改版的周期越来越短,此次改版和上一次改版之间存在哪些联系和思路的传承吗?

N:南都此次改版还是2014年中和2015年初改版的延续,在继承和巩固原有改版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优化提升,将“更慢更优雅”、“顶天立地、纵横捭阖”的改版理念贯彻到底,做大做强南都“影响力”。


(2014年第一次改版)


(2015年第二次改版)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传媒格局的变化,作为一份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报纸,南方都市报将精准定位“精英,精致,精品”,抬高新闻生产门槛,再造南都稀缺性。以大手笔写大文章,以大格局成就大影响。

通过组建自己的评价体系、权威发布和阅读范本,进一步提升南都的影响力,彰显纸媒阅读的独特性。

C:纸媒改版和南都新媒体的发展有怎样的关系?

N:南都2014进行过一轮全面优化升级,口号是“更慢更优雅,更快更灵动”,前者针对报纸端,后者针对移动端。针对不同传播介质,二者既有不同取向,又有承接互动。

C:这次改版还有其他后续或配套动作么?

N:且看下回分解。

5后记

2014年6月,《南方都市报》总编任天阳在南都报系2014年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更慢更优雅,更快更灵动”的口号;当月16日,报社即宣布版面全面优化升级。本次改版分为三个方向:其一是强调“慢、深、精”的阅读方式,以数字化技术优化传播方式;其二针对社会治理,构建以信息服务为核心五大平台;其三则定位社区,突出为城市社区提供增值服务。

9个月后,也就是2015年3月31日,南都再次改版。此次改版的口号是服务对象从“读者”到“用户”的转变,具体措施除去以双微矩阵、“并读新闻”为代表的移动端的产品外,还在报纸版面上做了改动,其中恢复深度版的做法尤其引发关注。

技术的剧变触动了整个媒体环境的根基,也给传统纸媒的转型提出了严峻挑战。“寒冬”意味着大批次的淘汰洗刷,唯有能以壮士断腕之决心迎头而上者,方能迎来新的生机。南都如此频繁的改版背后,折射出的是传统媒体从业者对于当下技术、内容、渠道的思考由浅入深的变化;而经历媒介渠道的优化,伴随内容的重新估值和对“用户思维”的认识的深入,更多的改革点开始暴露。尽管不到一年已经连续两次改版,但对南都而言,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0月12日,这份报纸迎来了它的又一次改版,距离上次改版,不过6个月。


刺猬公社

传媒观察原创平台

只做原创·自由分享

微信:ciweigongshe

新浪微博:@刺猬公社

今日头条:刺猬公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