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封面传媒”来袭,川报和阿里也想“澎湃”?

 刺猬公社 2020-09-03
导读

10月28日,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华西都市报社与阿里巴巴集团正式宣布成立“封面传媒”。从方位来看,新兴的新闻客户端领域已形成“东澎湃,西封面,南并读,北无界,中九派”的格局。声势浩大的“封面传媒”究竟是什么?“澎湃模式”是否遍地开花?华西都市报如何跨界转型?阿里为何大举进军传媒业?且待刺猬君为你解读!

刺猬公社出品,必属原创,严禁转载。

合作事宜,请联系微信号:yunlugong

by 张宇

风起云涌的新闻客户端江湖终于集齐了东西南北中,形成了“东澎湃,西封面,南并读,北无界,中九派”的格局。“封面”如何从中脱颖而出,值得期待,其将为华西都市报以及其他传统媒体的转型探索出怎样的路径?又将为阿里巴巴的传媒帝国版图扩张带来怎样的影响?


“封面传媒”是什么?

10月28日,封面传媒正式成立。据了解,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华西都市报社与阿里巴巴集团联合组建了封面传媒有限公司,“封面”为地处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交汇区域有代表性的新媒体平台。

“封面”将以新闻客户端为主打,以The cover.cn网站为基础,涵盖微博、微信、视频、数据、论坛、智库等,逐步推出多个垂直细分领域的产品矩阵。

28日的发布会上称,“封面新闻”是一个强调“个性化定制”的新型主流媒体,最大的特色是封面定制,因人而异,以“机器人分析、智能推荐”为核心驱动,以数据挖掘为支撑,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强化“定制式”精准服务模式。“封面”的标签有深度原创、个性阅读、智能推荐等。

根据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封面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今年9月25日,注册资本5000万,法人股东为华西都市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为华西都市报总编辑、总经理李鹏。

目前,封面传媒面向全球首批招聘150名“种子员工”。除了COO(首席运营官)、CTO(首席产品官)、CFO(首席财务官)、CMO(首席产品官)几大高管岗位全面放开招聘之外,封面传媒首批还将招募50位技术牛人、50名编辑记者、数据研发以及市场运营人员。封面传媒在宣传中称对“种子员工”股权期权激励,人在成都,但可享受北上广的薪酬。

据了解,封面传媒大本营设在成都,未来将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武汉、杭州、南京、 昆明、西安、长沙、贵阳、乌鲁木齐、兰州等地设办事处,还将在香港、纽约、伦敦、东京招募特约作者。

“澎湃模式”遍地开花?

封面传媒的介绍很容易令人联想到前不久才上线的“九派新闻”和“无界传媒”。一些人将今年陆续出现的这些新媒体称为“澎湃模式”。

“澎湃新闻”脱胎于东方早报,是上海报业集团改革后公布的第一个成果,于2014年7月22日正式上线(与刺猬公社同一天问世)。“澎湃新闻”的口号是“专注时政与思想的互联网平台”,主打时政新闻与思想分析,生产并聚合中文互联网世界中优质的时政思想类内容。“澎湃新闻”结合互联网技术创新与新闻价值传承,致力于新闻追问功能与新闻跟踪功能的实践,有网页、App客户端、微博、微信等一系列新媒体平台。

“九派新闻”是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打造的新媒体产品,此前曾命名为“长江新闻”, 其以“原创新闻+新闻二次开发”为内容,以“立足武汉、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定位为全国性舆论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构建中国最大的新媒体产业融合平台,包括App、微博、微信、PC端等。

“无界传媒”要打造立足西部、面向全国、辐射亚欧,面向移动互网联时代的政经类、多语种移动客户端,成为有分量的新媒体品牌和国家级外宣平台。“无界传媒”包括无界新闻、无界智库、无界大数据、无界基金平台。其中,无界新闻依托自身优势进行大量的国际报道,涉及到一带一路、国际、民族、宗教等方面的内容。

对比几个产品不难发现其共性——

立足于某个城市,面向全国发展,强调技术的驱动力量,在聚合新闻的同时重视原创内容,在时政新闻领域发力,主打App客户端且覆盖微博、微信等互联网世界的各种传播渠道,并着力打造各类延伸产品,如数据、智库等。



华西都市报如何跨界转型?

在互联网技术的冲击下,各类新媒体迅猛发展、势如破竹,传统媒体尤其是报纸面临生存危机,纷纷探索转型之路,华西都市报自然也不例外。“封面传媒”是华西都市报在进行转型的力作之一,而其转型之路已经探索了多年。

创刊于1995年1月1日的《华西都市报》是中国第一张都市报,开启了中国报业的“都市报时代”,目前是西部地区最重要的主流报纸之一。自2010年以来,华西都市报便加快打造华西传媒集群,近几年构建了一个集纸质媒体、网络媒体、移动媒体、视听媒体、社区文化传媒、城市公众服务平台和电商平台为一体的华西传媒集群

其中,纸质媒体包括《华西城市读本》《华西社区报》;网络媒体包括华西都市网、8小时购物网;移动媒体包括华西都市报“两微一端”、掌上四川“两微一端”、爱哟客户端、成都红娘微信公众号等核心产品、垂直产品和众筹产品矩阵;视听媒体包括FM90.0广播频率、天府旅游电视;社区文化传媒包括LED、社区文化墙;城市公众服务平台主要为华西传媒呼叫中心96111;而在文化产业领域,《华西都市报》通过举办书画艺术展览、格莱美明星演唱会等,深度拓展文化娱乐演艺产业。

在创刊20周年之际,华西都市报于2014年12月18日提出了全新的融合发展战略——i战略,在媒体融合大潮中探索新的路径。“i”本身有代表互联网的意思,也代表着一种主动作为。其内涵是以开放合作(i-Cooperation)理念,向资讯(i-Media)、社交(i-Link)、电子商务(i-EB)、互联网金融(i-Finance)四个方向突破,推出全新的新媒体精准投放广告系统(i-Delivery),实现指数级增长(Induced Exponential Growth)。

华西都市报早就尝试了“跨界”转型,而此次与阿里巴巴集团的合作也并非第一次。

2014年4月,华西都市报试水“媒体电商”,牵手阿里巴巴推出“码上淘”,报纸头版出现了商品的二维码,读者可以用“手机淘宝”进行扫码购物。

2014年8月,华西都市报与阿里巴巴启动战略合作,共同打造西南电商基地,除了与相关政府部门联合打造西南电商孵化基地外,还在四川开展“百县千店万人”计划,即打造百强电商县,帮建一千个网店,培养万名电商人才,并组建淘宝大学华西学院,将淘宝大学的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推广到各县(区、市)。

虽然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助力华西都市报在传统媒体转型的变局中抢占先机,但具体效果仍需经过时间的检验。


“有钱任性”的阿里为何进军传媒业?

今年,阿里巴巴在传媒领域可谓动作不断, 投资光线传媒24亿成为第二大股东,投资12亿入股《第一财经》,用45亿元收购除优酷土豆剩余的全部流通股,还抛出阿里影业121亿定增预案等,其在传媒帝国的版图正快速扩大。

影视领域,阿里巴巴已经投资了华数传媒、华谊兄弟、光线传媒,还成立了阿里影业,从影视制作到发行形成完整链条。在新闻领域,投资了商业评论、第一财经等经济类媒体,占领了北青社区报、京华时报等都市类媒体,还联合华西都市报推出“封面传媒”,这些均可以和阿里金融、电商等相结合,配合阿里大数据打造金融服务平台,并占领出媒体电商市场。

阿里巴巴为何大举进军传媒业?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阿里巴巴的电商业务已经开始出现瓶颈。传统的电商平台难以支撑服务业的互联网化进程,阿里巴巴想要继续在金融、生活、娱乐等版块进行在线服务业的转型与扩张,必须要依靠传媒行业的支持。借助媒体拥有的广泛传播力、品牌信任度以及强大的资源融合能力,阿里巴巴可以探索更多的商业模式。

附:阿里巴巴近年在传媒领域的投资

·2013年4月,阿里巴巴宣布战略投资《商业评论》杂志;

·2013年4月,阿里巴巴收购微博的优先股和普通股,占其约18%的股份;

·2014年3月,阿里巴巴投资8.04亿美元巨资,成为文化中国的最大股东,而该公司持有《京华时报》的经营权;

·2014年4月,马云等对华数传媒投资10.5亿美元;

·2014年4月,马云旗下的云峰基金为优酷土豆注资12.2亿美元;

·2014年6月,阿里巴巴旗下的云鑫投资了知名新媒体虎嗅网;

·2014年11月,阿里巴巴和腾讯联合向华谊兄弟电影公司投资36亿元;

·2015年3月,阿里巴巴投资24亿元入股光线传媒并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2015年5月,阿里巴巴投资北青社区报;

·2015年6月,阿里巴巴投资12亿元,成为第一财经传媒的第二大股东;

·2015年7月,有媒体报道称阿里入股博雅天下,博雅天下旗下经营《博客天下》、《财经天下》和《人物》三本杂志;

·2015年9月,由财讯集团携手阿里巴巴、新疆网信办联合组建的无界新闻正式上线;

·2015年10月,阿里巴巴关联公司“蚂蚁金服”宣布战略投资以科技博客起家的创业媒体平台“36氪”;

·2015年10月16日,阿里巴巴宣布收购除阿里巴巴已拥有股份外优酷土豆剩余的全部流通股,预计总金额将超45亿美元;

·2015年10月28日,阿里影业宣布在北京启动全球青年电影人发掘行动,未来三年将投入10亿元。


刺猬公社

传媒观察原创平台

只做原创·自由分享

微信:ciweigongshe

新浪微博:@刺猬公社

今日头条:刺猬公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