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场灾难,不仅在展现毁灭,也在逼视人类精神危机

 刺猬公社 2020-09-03
导读

这个七月,连绵不断的暴雨从南方蔓延至北方,人员财产的大量损失也让我们从最初新奇调侃的态度中跳脱出来,意识到——这可能是一场灾难。

历史总是相似的,人类总会经历一些共同的巨大的灾难——地震、海啸、洪灾等等,幸而影像帮我们保留下了这些记忆。面对灾难手足无措,我们总能感受到自身的渺小,也不禁忧虑,我们存在的世界可能以什么样的方式毁灭?本期早安吻,刺猬带你回顾那些关于人类灾难的影像故事。

By  晓涵 季安 萌妹


对于真实的灾难时

我们都在关注些什么?

面对灾难,纪录片带给人的身临其境感,或许是其他媒介形式难以比拟的——汹涌的洪水就在眼前奔腾,大堤垮塌的瞬间,耳边隆隆作响;地动山摇之后满目疮痍,哭喊声不断,泪水不断。我们关注的不仅是影像本身,更是那些镜头外的人以怎样的视角关注灾难。

说到关于灾难的共同记忆,98年长江特大洪水必然榜上有名,当时的文艺工作者用自己的方式投入了这一场艰苦的“战斗”。纪录片《挥师三江》就是由八一电影场和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共同制作完成的,对于洪水的真实记录。

来来来,感受一下这颇有年代感的片头

这部时长约一个半小时的纪录片,准确表达了“全国人民是如何在党的领导下全力抗击洪水”的主题。从中得以见到一些当年洪水淹没的真实境况,航拍镜头下洪水占据了大面积的田野,战士们奔赴江边抢险,亲临一线指导的领导们,城市里水没过膝盖,人们出行都吃力,甚至有人用上了小木船。

请忽略这满眼的马赛克感受一下划小木船的盛况(刺猬君表示已经尽力了) 

对于《挥师三江》来说,作为国家参与拍摄的抗洪纪录片,自然很难摆脱对于宏大叙事的表现。而国家宣传部门的参与也决定了其宣传功能的主导性,才会呈现出充满时代特色的画面——重点展现在抗洪事件中,灾情如何险要,政府如何努力且给力等等。

大灾当前,当时的镜头瞄准的是群像而非个人。即使出现了某个具体的抗洪战士,它作为一个“人”的个性特征是及其模糊的,因为他需要代表的是某一个群体,一定程度上这是改革开放前“新闻宣传”式纪录片风格的延续。

到了08年,我们遭遇了举国哀痛的汶川地震,对于这一场灾难,同样有镜头记录下了现场珍贵的影像。这一次镜头更多了,不仅有来自官方的纪录片《人民至上》,还有来自民间的独立纪录片制作团队的《掩埋》、《公民调查》等,还有来自国际友人关注的目光,美国HBO邀请华裔专家联合美国制作团队拍摄了《劫后天府泪纵横》,日本NHK电视台前后拍摄了好几部相关的纪录片。


对于灾难关注的视角,也因为不同力量的介入变得更加丰富。既有《人民至上》这样记录下领导人奔赴灾区画面的,也有《掩埋》这样从遭遇灾难的小人物视角出发,切中民生痛点的。《劫后天府泪纵横》在震后前往灾区做了灾情的回访,而NHK的纪录片《颤栗的童心:陈美龄 四川大地震报告》则是从儿童的角度切入,关注受灾的孩子们心理健康状况。

如果说中国的纪录片走的是质朴、煽情的深沉风,那么不妨看看歪果仁是如何用影像表现灾难的。以多灾多难的霓虹国为例,12年东京在暴雨的冲击之下发生了严重的内涝,纪录片狂魔NHK也同样制作了一部名为《水淹东京》死理性派作品。


 

在NHK视角下的城市内涝得到了花式展现,他们开了一个巨大的脑洞——“东京有可能被洪水淹没吗”。除了沿用现场画面,找当事人、政府官员采访描述之外,了解背景资料外,制作者还使用了特效模拟、建立模型等方式模拟水淹地铁的场景,并找来几位大学教授进行科学实验。


从观感而言,NHK的灾难记录片不执著于灾难本身,更注重“当下”——问题出在哪儿,有什么风险,如何解决等等,不刻意煽情。相比之下,美国HBO回访汶川地震的纪录片就更加注重表现灾难背后的戏剧冲突,乡民和政府之间的冲突,政府和拍摄者之间的冲突等等,站在“弱小者”的视角下看问题是他们的宗旨。

灾难纪录片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能,即使身在千万里外,存在时间的阻碍,我们似乎也能透过屏幕,和受灾的地方和人产生某种奇妙的关联。不忘灾难的记忆,是为了激励我们更好地活着。


灾难毁灭世界的脑洞太多

都是什么套路?

聊完严肃的纪录片,我们来说点轻松的,看看好莱坞是如何为世界末日大开脑洞的。

虽说如今观众通过3D眼镜配上IMAX大屏,完全能实现身临其境、以假乱真的效果,但要回顾这几十年的灾难片历史,地球被摧毁的方式似乎万变不离两个字——“套路”。但是在这些套路中,也能不时发现许多大开脑洞之处。下面刺猬君就简单盘点一下这些年人类“毁灭地球”的脑洞吧。

脑洞一、自然灾害说来就来不商量

地震、海啸、洪水、龙卷风……这些灾难摧毁道路、折断高楼,让一切被人仰视的标志性建筑物无处遁形的场景,无疑最容易激荡观众心灵,带来视觉上的震撼。

在2004年上映的《后天》中,温室效应导致北极冰川融化,飓风、冰雹、洪水、冰山融化、极度严寒,地球重回冰河世纪。滔天大水漫过自由女神像,淹没了纽约街头一群又一群惊恐奔逃的人们,在多年后世界陷入冰雪之中。


而时隔5年,《2012》把大洪水又原样搬上了银幕,在这一次自由女神像依然首当其冲,到最后只有自然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幸免于难。


地震洪水都成了套路,而在2003年上映的《地心抢险记》中,地核因某种未知的原因停止转动,导致磁场消失引发灾难,也是另辟蹊径了。

脑洞二、超强病毒

病毒,是从古至今就困扰人类的第二个重大难题。从鼠疫到艾滋病,病毒书写的血泪史不断提醒我们人体的脆弱与无助。

在这些片中,有一种病毒非常强劲,甚至演变出了一种类型片,那就是“僵尸病毒”。无论是《生化危机》中的亡命列车,还是《僵尸世界大战》中的僵尸大军,失去自主意识的丧尸突然袭击所带来的惊悚感,和在光天化日之下成群结队游行的僵尸大军相结合,能够带来细节和宏大场面的双重震撼。


 

而在灾难片中,超级病毒让人类束手无策的原因,不只是传染性极强或无药可救,而更重要的则是因为传染的患者也都是手无寸铁的同类,健全者出于人道主义的关怀往往无法痛下杀手。

于是就出现了《卡桑德拉大桥》中关于感染超强鼠疫的恐怖分子逃上的列车炸与不炸的讨论,《十二猴子》中从12只猴子军研制的病毒毁灭人类背后折射的人性,都是一种向更深层次升华的追求。

脑洞三、外星生命不爱你

相对于天灾和病毒,至今仍未探测出的外星生命入侵,缺少了某种写实感,多了些虚幻的恐惧。回想起来,人类与外星人的接触仿佛早已过了斯皮尔伯格的“蜜月期”,一下子就变成了刀剑相向的血海深仇。

在这些片中,外星人往往是能够部分理解人类文明的,甚至理解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建筑对人类精神的作用。比如近日刚上映的《独立日2》又让人想起了《独立日》中的经典镜头——巨大飞船遮盖天际,让阳光无处播撒,圆盘中心缓缓打开,一道强光射下,帝国大厦毁于一旦,还有倒地不起的自由女神像(而且她在《独立日2》又“死”了一回)。


 

然而最后往往令我们松一口气的是,这些入侵人类的外星人外强中干,空有高质量的战斗机,却都没带脑子来。如果碰到《三体》中高智的外星生命,不知道人类该如何获得胜利呢?

脑洞四、小怪兽出现奥特曼在哪?

巨大丑陋的怪兽在街头横冲直撞的场景,成为了“怪兽片”的经典场面。怪兽片的出现本就服务于人类“审丑”的心理,但是怪兽也有高低之分,能让人记住的怪兽往往都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怪兽要成名,名字得取好。哥斯拉和金刚,就是两只流芳千古的怪兽。当然它们的主要技能,也只是横冲直撞。

其次,要有实力相当的对(伴)手(侣)。在一代人心目中的经典的怪兽片之作非《奥特曼》莫属。小怪兽充分发挥“奥特曼虐我千百遍,我待奥特曼如初恋”的献身精神,屡打屡败,屡败屡打,终于迎来了奥特曼的热情怀抱,成就了银幕上的经典cp。只是刺猬君当时年纪尚小,不谙世事,没能参破其中的悲欢离合。


然而,怪兽如果既没有名字,又没有cp,就只能靠“打”来博人眼球了。《环太平洋》就是靠人类操纵着巨大机器人与大怪兽们水里打完了陆地上打,抡着火车打、2人对打、3人对打、拳击、激光炮等等一通打,最后拯救了地球。

那么问题来了,高智能的外星生命打不过,低智力的小怪兽为什么也足以毁灭地球呢?恐怕还是没有出现它们生命中的“奥特曼”吧。

脑洞五、自己作死才是真正的反思

然而刺猬君要以严肃脸说,灾难片不能只图视觉之快,更应关注背后的人类问题所在。人类文明让人类贪婪、自私、贪图享乐的欲望达到顶峰时必然出现一个衰落,其实前述自然灾害、怪兽、病毒也往往是这类原因的侧面反映。

比如皮克斯出品的《机器人总动员 WALL·E》中,公元2805年,人类文明高度发展,却因污染和生活垃圾大量增加使得地球不再适于人类居住。地球上只剩下一个脏兮兮的小机器人在为人类遗留的灾难背锅。宫崎骏经典动漫《风之谷》中,人类工业文明的高度发展带来一场为期7天的虫族毁灭战争摧毁了人类文明。而曾获韩国青龙电影节的《雪国列车》里,人类为应对温室效应,世界各国在2014年发射了代号CW-7的冷冻剂,却将地球推入了万劫不复的极寒深渊。



其实无论哪种类型的灾难片,都告诉观众一点:人不一定胜天。

但是每当看到人类未来遭遇如此的不幸,刺猬君往往放弃挣扎,往沙发上继续瘫着做葛大爷。反正世界人民到了最后的时候,总有一位hero会出现,而平凡如吾等,是没有办法拿到一张“船票”的。


面对灾难

人类不只有悲悯和妥协

灾难片在电影界的兴起并非偶然,这应该源于人类自古以来就有“末世情结”。从《圣经》世界大洪水的传说,到“玛雅预言”2012世界末日,世界将亡的预言仿佛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头顶,不知何日落下。再加之随着电影特效技术的不断成熟,人类“毁灭地球”的技术也不断见长。

本雅明说:“电影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救赎。”在这样的大环境中,灾难电影这种类型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大荧幕上。好莱坞的灾难片通常有三种细分类型:自然灾害、人为事故、科幻灾难。看着揪心又有代入感的大概当属真实事件改编的这类电影了。

实际上,“灾难片”这种电影的类型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就已经兴起,并成为一个好莱坞的经典类型。到了五十年代后逐步兴盛起来,七十年代,掀起了第一次热潮。在九十年代,又一次热潮兴起,这也是灾难片发展的黄金时期。从上世纪 90 年代初开始,灾难片《天地大冲撞》、《活火熔城》、《龙卷风》等陆续在国内上映,很受国内观众的欢迎。

这个时期的电影,大家比较熟悉的可能就是《龙卷风》了,这部电影最精彩的一个设定是:人们不是被动的“等风来”,而是主动去找灾难(龙卷风)


 

因为地理和气候的原因,美国是遭受龙卷风灾害最多的国家。龙卷风的风力极大,造成的破坏异常惊人,据说超强龙卷风一小时释放能量相当于8颗原子弹。电影《龙卷风》中,科学家为了研究龙卷风,把自己研究的测试装置在龙卷风周围“放飞”,电影也由此展开了一段科学家们“追风”的惊险故事。

电影中出现的四种龙卷风的威力不同,但是层层递进,使得电影节奏更加紧凑——

从最普通的龙卷风,到双胞胎式龙卷风,到跳跃式龙卷风,再到最后有超强破坏力的巨型龙卷风。在这部电影中,龙卷风是绝对的主角,反而三角恋的爱情故事成了龙卷风的陪衬。脑海中突然响起那首歌:“爱情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

随着好莱坞的电影工业、技术越来越发达,很多大制作的电脑特效被应用到电影中,可以非常逼真的来呈现灾难场景,带来的不仅是视觉上的冲击,更是心灵上的震撼。观众在观赏影片的同时,会对人类的命运、人性以及其他问题进行反思。因此,灾难片一直也是好莱坞非常赚钱的电影类型。


 

比如我们所熟悉的《泰坦尼克号》,是美国 20 世纪福克斯公司在 1997 年拍摄的一部史诗级别的、浪漫的灾难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拍摄成本高达 2 亿美元,采用了大量的计算机特技,被誉为当时最昂贵的电影。1998年,电影《泰坦尼克号》上映仅3个多月,全球票房便突破10亿美元,2012年3D版电影也为该片的历年总票房增加3亿美元,达到了21亿美元。

这一阶段的灾难片用技术模拟还原了更加真实的灾难环境,带给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们在这样真实模拟的灾难中产生了更多的思索。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常常被当做电影表达主题。但是除此之外,灾难电影中人与人的感情和关系也描写的更加细腻。

电影《后天》中,最可贵的还是大灾面前对爱的诠释、面临灾难时人类自己救赎、人与人之间的互救。爱情、兄弟情、亲情的层层递进使得灾难更有预示警告的意味。

再如《泰坦尼克号》中富家少女罗丝与放荡不羁的杰克那段感动了无数人的爱情故事。《2012》总统在面对灾难时,放弃上船的机会选择与人民在一起,并在与女儿的对话中,也体现出大爱。而电影《完美风暴》则非常直白地讲述了五位船员在与罕见的风暴搏斗中,愈磨愈坚的感情,他们理智、冷静地面对死神,相互鼓励、安慰还有祝福。


其实,国产电影里面也有真实事件改编的灾难类的电影《太平轮》(因为国产电影没有“类型片”这一说法,我们不能把它简单的归结为“灾难片”)。这部电影的背景是1949年1月发生的“太平轮事件”。

1949年的小年夜,没点上信号灯的太平轮,撞上了另一艘载满了煤炭与木材的建元货轮,导致沉船,1000多人落水,只有38人存活。而电影则讲述了在跨越50多年的历史中,三对不同背景的情侣如何被历史的潮流所影响,以及他们在战争和时代的变迁以及灾难下的爱恨情仇。

再比如《唐山大地震》,是冯小刚由唐山大地震为主要的故事背景,讲了在地震中流离失所的一家人。地震中丈夫不幸罹难,妻子在震后发现,一双儿女被困在一块水泥板两端,她情急之下,她做出了艰难选择——救弟弟,牺牲女儿。此事成为女儿心中难以磨灭的隐痛。后来,女儿被收养,在32年后,这家人的命运却因为5·12汶川地震再次发生了交叠。

国产电影因为还没有一个类型化的标准,所以在对人物的塑造和情感的表达时,与电影灾难的主题和背景关联没有那么密切。比如《唐山大地震》,只是以地震来穿引人物关系和故事;《太平轮》则是重点讲述,上船之前人物的故事。而美国灾难片,总是使人物“陷于”灾难之中,灾难不是主角,人物的情感才是,后者是在灾难中发生、成长,并且有了结果。人物、故事、灾难三者是相互穿引支撑的。

进入21世纪以后,全球范围的生态灾难也愈演愈烈。地震、海啸、飓风、泥石流、轮番登场。《后天》的预言似乎慢慢变成现实。


我们不否认“灾难片”在票房上面的优异表现,但是在如《日本沉没》、《水啸雾都》、《末日崩塌》、《庞贝末日》、《天崩地裂》……这些影像和故事里,观众所体会到的不仅是一种感官上的满足,它所展现的毁灭性,让人们的忧患意识更加深刻。

于是人们逐渐意识到,生态的灾难固然可畏,潜伏于其中的人类的精神危机却是更值得人们去关注和思考的。

新锐观点 前沿情报

泛传媒第一观察平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