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强大脑》也被人工智能攻陷了,这比AlphaGo打败围棋高手更可怕

 刺猬公社 2020-09-03
导读

最近,人类试着开始和人工智能正面打交道,不过,似乎遇到了点儿麻烦。

By 魏晓涵|整理


人类VS人工智能又输了!

这次是人脸识别

面对场上这个矮矮的、看上去还有点儿萌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号称脑力世界顶尖水平的高手们却似乎有点发怵,展现出了少见的迟疑、推脱和不自信。在人脸识别方面的对决,没有人主动请缨上阵,在主持人和嘉宾的一再鼓动下,最终世界记忆大师王峰的应战也犹犹豫豫。


这是上周《最强大脑》第四季的舞台上的一幕,号称国内综艺史上人工智能和人类的首次交锋。百度开发的人工智能小度和王峰在面部识别方面展开两轮对决。观察嘉宾选择的女团成员童年照,在唱跳表演的女团中找出两张照片的主人;对着现场随机选出的男性,在近千张小孩的面孔中找出他的童年照。王峰以一分之差惜败小度,延续了此前人类在脑力上被人工智能的碾压之势。

当然令人惊讶的不只是结果本身,还有现场小度展现出的精准的计算分析能力。嘉宾在第一轮选择时挑中了双胞胎中的一位,而小度在测算中,分辨出了两人的差别,且这个差别仅在万分之一之间。在这个问题上,王峰直接错认成了双胞胎之外的一位女生。


不止于此,据百度大脑深度学习实验室主任林元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首登综艺舞台的小度当时身上并未连接云端,这也使得在第一场比赛中,小度的反应速度不如王峰。而在云端人工智能的运算速度可以很快,著名的AlphaGo下棋的时候就是在云端进行计算的。言下之意可想而知——吊打人类?这还不是小度的最佳状态呢!

对于《最强大脑》的顶尖高手们来说,这还只是一个开始。在人脸识别之外,还有声音识别和综合识别的对决在等着他们,结果如何未可知。一个还能稍微宽慰人心的消息是,节目组选择小度,是由于其在与其他人工智能的竞争中胜出,也就意味着,小度的人脸识别能力在世界范围内都处于人工智能的领先水平。人类脑力界的高手输给了AI界的高手,听着还是让人有些不是滋味。

输给人工智能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去年AlphaGo挑战围棋顶级高手李世石差点全胜,就让人们在电影之外,真正对人工智能有了现实的认知。前不久改进版的AlphaGo再次出山,匿名撂倒围棋界60名顶级高手,包括新老世界冠军柯洁、聂卫平,几乎全胜,引发一轮对于人工智能发展可能会超出人类控制的隐忧。


如果说谷歌开发的AlphaGo还让人感觉有些遥远,那么国内人工智能小度在最强大脑舞台上撂倒世界记忆冠军王峰,就让人颇有些不安了。《最强大脑》评审、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魏坤琳在接受百度新闻实验室采访时曾说,围棋这类复杂的任务不是人类的强项,而在《最强大脑》舞台上的比拼,则更接近人类的强项——感知和运动。

不安归不安,总的来说,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状态还在人类可控的范围内,虽然人们认为存在某个奇点,人工智能会超越人类,但对于人工智能态度目前还以乐观居多。毕竟未来还未到来,当下好好利用人工智能才是正经事。

于是,小度团队抱着测验技术水平、学习改进算法和商业娱乐多重目的出现在《最强大脑》舞台上,也成为必然的结果。而小度与人类高手的对决引发的爆点,也让经历了四季的综艺《最强大脑》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Al走红方式各不同:

AlphaGo下棋,国内AI上综艺当网红

AlphaGo也好,小度也罢,都还在不断学习改进算法的过程中。相比低调的AlphaGo团队选择围棋这样的冷门项目比拼作为亮相方式,选择综艺作为噱头的百度团队则高调得多。

实际上,小度不是唯一一个亮相国内综艺的AI,在最近的一些国内综艺中,人工智能的参与不在少数。猴年春晚,机器人就作为伴舞出现,而在去年《我是歌手》的比赛,节目组就尝试引入阿里云人工智能AI预测比赛结果,三轮全部正确。不过彼时这个人工智能只是一团混沌,没有可供承载的外型。

有业内人士分析,相比AlphaGo通过计算胜率进行围棋比赛的“直线球”计算模式,阿里云的人工智能对《我是歌手》的复杂情况进行分析,得出预测结果的计算方式更加复杂,更倾向于强人工智能。不过产生的舆论效应明显AlphaGo要占优,还真不是靠厉害程度决定的。

今年江苏卫视的另一档综艺《蒙面歌王猜猜猜》,则在猜评团中引入了华帝人工智能机器人小V。它在节目中的主要功能是,将现场歌手的声线与录入的声音库对比相似度,猜测歌手身份。小V并非以精准的猜测能力取胜,毕竟这个节目本身的乐趣就是猜测蒙面歌手的过程。在节目中,这个“带了美瞳”的机器人,会不定时对现场的人类撒个娇卖个萌。


至少目前亮相综艺节目的人工智能,身上都闪亮亮挂着开发团队品牌的名字,分分钟打响商业上的知名度。反过来,对综艺节目来说,又为何会选择与人工智能联姻呢?

观众的好奇心和猎奇感当然是第一要义随着AlphaGo在围棋界乃至大众范围内声名鹊起,人们对人工智能的认知从抽象转向具体,态度也从最初的陌生、不屑到现在的认可甚至不安,当下人工智能的每一次出场、对抗无疑都能轻易引燃爆点,对于季播的综艺节目,在重复模式中引入新的爆点是留住观众的重要方式。

“反差萌”也是一个亮点纵观这些节目中的人工智能形象,基本上走的是“可爱风”,软软白白的小度,呆呆萌萌的小V,与其强大的计算能力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人工智能在外部形象上展现出的“人畜无害”感。

这种不具有侵略性的外部形象容易赢得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的好感,如果工程师团队能控制这些人工智能,跟着综艺节目的节奏卖个萌,犯个花痴,甚至展现“毒舌”形象。通过声音控制,赋予人工智能一些人的性格特质,容易产生陌生的亲近感——让观众从这个与自己截然不同的物体身上感受到熟悉和友好。


就目前来看,此前综艺虽然引入了人工智能元素,但并未激起太大水花,话题度也不如这一次的《最强大脑》。问题出在哪儿?机器人伴舞也好,逗趣也罢,并不能完全体现其作为人工智能的“智能”所在。只有当人工智能和综艺节目的内容形成深度融合的时候,其吸引力才得以激发。


AI进军综艺界

还能玩出什么新花样?

人工智能和综艺节目的深度合作是一个缩影,意味着这个看似遥远的概念正在无孔不入地渗透进我们的生活中。在去年世界机器人大会的论坛上,Gowild智能科技创始人邱楠指出,人工智能未来进入人们生活的两个方向是工具化和泛娱乐化。

纠结于人工智能是否会失控的哲学思考,对当下还太过遥远。对于开发人工智能的团队来说,如何发挥人工智能的价值,才是正经事,而综艺则成为了绝佳的推广营销舞台。此前,人工智能机器人猎奇式的亮相方式,对综艺节目来说只是一种点缀。

如果说2016年的几档节目是对引入人工智能的尝试,那么进入2017年,以《最强大脑》为代表的一批和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国内综艺节目呈现出蔓延之势。中科院和央视共同打造的综艺《人机大战》即将亮相,北京卫视的《我爱机器人》也将在2017年面世。主打的都是人工智能的噱头。


和以往对人工智能蜻蜓点水的介绍相比,这一批综艺更倾向于对人工智能本身制造话题点和亮点,是否会掀起新一波“人机大战”的热潮也值得期待。这一批节目的策划更倾向于“人机大战”的可看性和对垒的科学性。

根据新华网的报道,央视的《人机大战》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调研,寻找人类和人工智能之间可比的项目,整个项目由中科院的专家团队提供人工智能研究方面的支持,将选择四肢、感官、大脑等多个方面进行人机对抗。并在全国范围内广发英雄帖,征集能人异士前来挑战。

面对17年即将来袭的一大波“人机大战”的综艺,是否会成为继亲子类、户外类等之外又一个被玩烂的梗不得而知不过《最强大脑》第一期的话题却真是吊足了人们的胃口,也对之后“人机大战”在各方面的表现充满期待。至于娱乐效果如何,还要看各方如何使出撒手锏了。

但总有一个无法忽视的问题让人隐隐后背发凉,当人工智能开始“入侵“我们的娱乐生活,会不会有一天它们全面掌握我们的一颦一笑?

(校对:曾羽)


内容产业报道第一媒体

微博 @刺猬公社

合作、转载事宜请联系微信号yunlugong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