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机农业都是坑,太难做?看看这位新农人的有机农业之路

 James5291 2020-09-03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从北京市里出发走京承高速,驱车不到一小时就到了锦会有机农庄。农庄大门在一条颇为幽静的小道旁,门脸不大,险些错过。谁知进去之后才发现,别有洞天。

在这片曾经被荒置了快10年的土地上,有一座上个20世纪80年代建设的颇具传统风格的四合院,一个还在修建中的西式有机餐厅,几片果树林、400多棵多达12个品种的桑树、50栋设施大棚和动物乐园等,所有的这些加在一起共占地近261亩,其中农庄的实际种植面积有近200亩。

谁能想到这样一片颇具规模、融合了有机农业、休闲旅游、亲子体验的有机农庄,创始人却是一位学金融出身、曾经完全没有跟农业打过交道的人——齐凌峰。

误打误撞成了“新农人”

齐凌峰,1991年从沈阳化工学院毕业,分配到了北京化工机械厂。有了一年基层工作的经验,齐凌峰很快就被调入化工部工作。后来化工部成立了化工交易市场,齐凌峰又被煤炭部借调,担任了煤炭部的“出市代表”,作为北京最早的一批期货“红马甲”,成为中国最早一批接触期货证券的从业人员。1999年,齐凌峰到中国社科院去学习,充实自己的金融专业理论知识,并取得了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应用经济学硕士学位,随后就一直从事金融方面的工作。

“所以,从事农业真是机缘巧合、误打误撞。”齐凌峰想起当年,仍是觉得有点奇妙。2012年时,他搁置在北京怀柔区的这250亩土地如再不使用就将被收回 。而这块地原本齐凌峰看中的是它的商业价值。“我2003年购买了11亩的商业用地连带了250亩农地的租约。原本是打算做度假村的。可是闲置了10年之后,村里突然通知我,这块土地不能再闲置了,必须种地。这可把我难住了,到底种啥好呢?”

齐凌峰和他的锦会农庄

齐凌峰正在犯难之际,当时北京农学院的校长以朋友的身份建议他说,搞普通的农业你肯定干不过老农民,不如就搞有机农业吧。于是机缘将齐凌峰与土地联系到了一起,他一头扎进了有机农业领域,开始了与农业打交道的生活。

当时,齐凌峰派了手下的一个财务总监来负责这里。财务总监拿出来一份商业计划书,说如果当年投入500万元能收入250万元,刨去各项成本,基本可以保证收支平衡。齐凌峰觉得还不错。

“当时我们聘请的教授专家跟我说,搞有机农业不用化肥、农药,靠温度湿度控制就能控制住病虫害。所以当年我就建了9栋土棚。”齐凌峰回忆说,“当时更可笑的是,还建了100栋竹竿棚。这样一算,一栋竹竿棚成本1万元,一栋土棚成本10多万元,总共二三百万就投进去了。”当时还想着种出的农产品能进商超大卖场去。结果商超根本进不去,一是产量不够,二是有机菜卖相不好,长短大小不一,有些可能还有虫眼儿。不得已只能卖到农贸市场去,人家的黄瓜能卖一块钱,我们的最多能卖六毛钱。”

就这样,第一年锦会有机农庄投入了800万元的成本,全年收入56000元。这样的结果,让齐凌峰大受打击。“我是做金融出身的,给国际大银行都做过投资咨询,还做过许多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我是成天地给别人讲课,教别人如何才能做好企业。结果自己一做,做成了这样。”齐凌峰笑着说自己是“玩鹰的被鹰啄了”。

不甘心的齐凌峰于是开始向别人学习。不仅全国各地去学习取经,还陆续到美国、加拿大和欧洲8个国家,以及日本、以色列,中国台湾去学习了两趟。这一圈学习下来,齐凌峰心里也凉了大半。“不看不知道,一了解了有机农业之后,我觉得在中国做有机农业可能真的没希望。”齐凌峰说,“但是我还是想坚持做。因为我们国家的食品安全还有很多地方要改进。我们对化肥农药的使用还是十分粗放。至少为了我们的家人朋友能吃得健康、活得幸福,我也要坚持下去。”

2012年,锦会有机农庄就拿到了美国、日本和欧盟的有机认证。2013年一直到现在,锦会农庄都拿到了中国的有机认证。

如今,他及合伙人已前后投入近5000万元,不仅没赚钱,还得继续往里搭钱。物流费、人工费,什么都在涨价。但是有机产品在消费终端是有天花板的,利润空间很有限。

“作为学金融的人,常识里就认为任何一个行业都是有规模效应的。但是有机农业不是,甚至规模越大可能赔得越多。近年来像多利农庄、湖西岛等很多有机农场都坚持不下去了。一方面是资金跟不上,一方面也是整体市场还不规范。”齐凌峰说,仅是疫情期间,就又有三四家投资过千万的有机农场濒临倒闭。

在京郊整治“大棚房”的过程中,锦会有机农庄也受到波及。虽然整个农庄都是实实在在地在搞种植,但是类似包装车间、冷库和职工食堂等,都被强制拆除了。本来预计去年正常情况下要搭进去五六十万元,结果因为这事儿又多搭进去100多万元。

因地制宜做有机

“过去锦会农庄主要是以一产为主,后来逐渐开展了很多三产的项目,包括餐饮住宿、亲子体验活动,我们农庄已经作为农业农村部的双创孵化基地,承接一些孵化项目。”齐凌峰说。

齐凌峰曾经到以色列专门考察以色列的设施农业。“我还到过天津的中以示范农场去考察。那个农场里一个设施大棚建设成本要400多万元。虽然是采用了最先进的技术,但是产出的黄瓜一斤成本就达到两块钱,并且还不是有机产品,而普通种植出来的黄瓜,成本最多五毛钱,这怎么能竞争过人家呢?”齐凌峰说。

“一些智能大棚确实是很智能,比如给水给肥,可以坐在办公室里就能进行操控。但是有些功能,还是机器做不到的,比如黄瓜缠线、西红柿疏果,都还是需要人工来处理。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农业生产过程都能靠智能化解决的。”所以齐凌峰既不“迷信”高新技术,也不故步自封,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有机蔬菜大棚

锦会农庄里种植的有机蔬菜

在锦会有机农庄,冬天即使天气再冷,也要打开大棚的通风口至少5分钟,让室外空气里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棚。没有二氧化碳,植物的光合作用就很难进行。“所以,我们的作物就用三种肥,一是发酵过的羊粪做底肥,二是酵素做的叶面肥,三是气肥二氧化碳。叶面肥是我们自己制作的,用淘汰下来的品相不好的黄瓜、西红柿等蔬菜,加上黑糖和水按照3∶1∶10的比例放在一个个大桶里面密封发酵,2个多月以后发酵得来的酵素作为叶面肥来喷施。”齐凌峰说,这是我从台湾地区学习来的经验。方法也很简单,发酵过后用水进行稀释,无论是通过水肥一体化设备进行滴灌还是直接在叶片上喷施,效果都很明显。除了冬季过冷的时候不宜使用,棚里湿度大会有病害发生,其余三个季节效果都非常好。

底肥我们主要用的则是羊粪。“但是羊粪经过充分发酵以后才能使用,我们觉得这个效果也不错,是经过多次实验证明了的。这些羊粪主要从张家口进货。”齐凌峰的一个学生在张家口做村支部书记,他就从当地购买羊粪。去年一次性就购买了500方。“羊粪比较便宜,一方也就40块钱。可是运费贵啊,比羊粪本身还贵不少。”齐凌峰无奈地说。然而邻近地区的牛粪、猪粪、鸡粪虽然成本便宜,但是经过检测,重金属都超标,达不到有机种植的要求,齐凌峰都不得不放弃。

后来,齐凌峰的另外一个学生在内蒙古做有机肥,原材料也是使用羊粪发酵后直接做成有机肥。“我算了一下,直接从她那里购买现成的有机肥,比我自己做贵得不多,可以承受。而且经过试验,效果也不错,各项指标也符合有机种植的要求。所以今后我打算就直接从内蒙古购买有机肥了。”

有机种植的西红柿

齐凌峰作为锦会有机农庄的创始人,如今已成为有名的创业导师,连续三年担任全国农业创业创新大赛的决赛评委。锦会有机农庄也被评为农业农村部双创孵化基地。经常到农业农村部各省的培训基地去讲课,带出不少的学员。

新冠疫情期间,不能外出讲课,齐凌峰还搞起了一个锦会农业大讲堂,让来自全国各地的农业创业创新讲师以及农业方面的专家,在每周日晚上7点半进行直播。同时,利用直播平台,齐凌峰也会进行直播带货。带的这些货都是经过严格遴选的有机产品。

“这是新疆罗布泊产的罗布麻茶,是我的一个学员做的,具有降‘三高’的作用。云南凤庆红茶,产自海拔2200米的高山上,不用化肥农药,几乎是完全自然生长的高山茶。这是大傅净茶,在浙江磐安的山顶上有100多亩地,每年只产一次茶。”说起这些产品,齐凌峰如数家珍。在齐凌峰的公益平台里,他义务帮助那些有好产品却愁销路的人。遴选出的31个农庄的有机产品,其中绝大部分的农庄,齐凌峰都去亲自考察过,严格甄选产品的有机生产过程。

体验田园梦

在齐凌峰的带领下,我们也得以好好体验了一把锦会农庄独特的有机农业游。同行的还有来自国际俱乐部旗下瑞吉酒店的意大利大厨。他们为了挑选到最好的食材才来到锦会农庄实地考察。

齐凌峰查看农庄土壤情况

从大门一个颇具设计感的“锦会农庄”logo牌旁走过去,就是一条长长的林荫道,道路两旁种植的全是各种不同品种的桑树。春季正是桑葚成熟之季,一棵棵桑树上挂满了成熟饱满的桑果,果熟蒂落的桑果,甚至把脚下的小道都染成了别致的紫色。伸手就能摘到的桑葚果,让我们几乎是一路吃一路走。

路上还巧遇了正在摘桑葚的农庄工人,于是我们还亲眼见证了一场“桑葚雨”——工人们把围布铺在地上,然后摇晃桑树,成熟的桑葚果就哗啦啦地掉落在围布上,噼里啪啦的声音像极了一场大雨。

“桑叶做饲料很好,不仅蛋白质高,而且桑叶是一种‘天然的抗生素’,动物吃了之后具有很好的免疫力,不容易生病。桑果在《本草纲目》里也是被高度评价的,具有乌发明目养肾等功效。桑果泡高度白酒,是一个中医老方,对关节炎有很好的功效。”说起这些,齐凌峰滔滔不绝,“桑葚果极难保存。采摘下来几个小时之后就有可能烂掉,成了一包水。所以保存就只有两个办法。一是放到冰箱里边儿冷冻,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可以榨果汁也可以直接当冰棍儿吃,特别好吃。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就把它烘干,烘干或者晒干以后,熬成汤汁喝。”

中国自古有栽桑种梓的习俗,生了一个闺女家里就会种下一棵桑树,生下一个儿子则会种下一棵梓树。所以,除了种桑,锦会农庄里还移栽了100棵梓树。道路旁边不远处的田地里,还种有从国外引进的矮化密植的苹果树,形成了一堵严严实实的“苹果墙”。还有樱桃、大葱等。

再接着走不远,就到了动物乐园。100只小羊在优哉游哉地吃草,看见有人来了,才慌慌张张地跑掉。养在围栏里的小兔子最受小朋友的喜爱,胖嘟嘟的兔子正在窝内趴着,有的兔子瞧见有人过来了,便一蹦一跳地凑上前来。齐凌峰说,小朋友们到农庄来玩儿,也特别喜欢亲近这些小动物,这些小动物也是让孩子们认识自然的一个窗口。再往前走,有几头矮种马正在大马圈内慢悠悠地踱着步,如果小朋友喜欢,还可以上去骑上几圈呢。除了矮种马,甚至还有骆驼和驴这样少见的动物,确实是一个小朋友学习的好地方。

从动物乐园走过就走到了大棚区,一栋栋大棚整齐排开,几乎一眼望不到头。进入大棚的要求也很严格,每次不能进太多人,门口还有石灰粉,可以消毒鞋底,以免将病菌带入大棚。农庄还为每座砖棚配备了近20块碳晶电热板,每一块板的成本约合200元,虽然成本可观,但在冬季有助于智能地帮助棚内调控温度了。不仅如此,每座棚都有一个本子专门记录着当天的生产情况,一是利于追溯,二是便于经验总结。为给蔬菜喝好水,他们使用的是592米的深井水,是饮用矿泉水的标准。所以他们的广告语之一是:“18年没有化肥农药的净土上用592米深井矿泉水滋润的有机蔬菜”。为让蔬菜少得些病虫害,农庄用自产的次果发酵做成蔬果酵素,每周给蔬菜喷上一回。而且农庄并不会把所有的大棚都种满,一些经过一季种植的大棚会进行休养、闷棚杀菌等,从而恢复大棚土壤的活力。

温室大棚里种植的有机黄瓜

大棚里郁郁葱葱的生菜、大葱、西红柿,真是令人爱不释手。意大利大厨在地里直接摘下来就吃,边嚼边一个劲儿地竖起大拇指。

在一个专门育苗的大棚里,工人们正在手工进行移栽。他们严格选取最强壮的小苗,一棵一棵地移栽到培养盘中。齐凌峰说,农庄目前有员工40余人。全体员工都实行工分制。工分的高低不影响基本工资,但作为考核会挂钩他们每月的绩效奖金、季度的福利和年终奖。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大棚区旁边还建有一些独特的体验棚。在里面种植了各类四季花草,香气扑鼻。大棚里可以让来客进行一些花草、蔬菜的栽培体验,还有养殖的一些蚕宝宝,可以给小朋友们体验喂养、观察蚕宝宝的机会,十分惬意。

农庄里举办各类亲子体验活动

农庄还修建了一个西式的有机餐厅,如今正在进行装修设计。餐厅宽敞开阔,融汇了欧式田园风格和现代极简风格,从餐厅的大落地玻璃就能看到整个农庄的菜地,让人心旷神怡。

锦会阁是农庄里一座传统中式风格的四合院。在这里既有适合单人居住静休的房间,也有适合家庭或结合烹饪厨房的房间,均设有土炕床,可以让人体验到一丝丝乡村的气息,布置得相当舒适。另还有几间专门可供宴会招待的中小型包间,可提供点菜服务或有机自助小火锅。不定期,农庄也会举办一些与有机生活相关的讲座,欢迎农庄会员或感兴趣的朋友前来聆听。齐凌峰说:“我并不奢望讲座能为我增加多少销量,当然有增加也是好事,但我更希望通过讲座能在每一个前来聆听的人心里播下一颗有机的种子,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种子就会发芽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