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箕踞”在中国古代是一种非常失礼的姿势?

 tjboyue 2020-09-03

感谢邀请。我在研究“夷”字的时候,曾对“箕踞”做过比较深入的研究。下面,简单谈下我的看法。

  根据是否使用到礼制,我把古代的坐姿分为两类:一类为“礼坐”,指符合礼仪的坐姿,比如正坐、危坐、跽坐等。这种坐姿应用于需要使用礼仪的场合,比如祭祀、宾主交往等。另一类为“夷坐”,指日常随性的坐姿,比如箕踞、夷踞、蹲踞等。这类坐姿主要常见于日常休闲以及私人空间。

  “礼坐”和“夷坐”的使用关键在区分应用场所。区分场所而制礼,这其实也是“礼制文化”的核心。比如在祭祀活动中,需要人保持庄重。在这种情况下,散漫的“夷坐”显然属于失礼;同时,在非礼仪场所,比如山间钓鱼、田间耕作,人在休息时是需要放松的;在这种情况下,讲究所谓的“礼坐”就是一种刻板和僵化。

  下面,举“孟子休妻”的故事来进行说明。《韩诗外传》卷九记载:

  孟子回家时,看见其妻子独自踞坐在家,便向孟母报告,说要休掉妻子。孟母询问原因,孟子答道:“她在家踞坐,没有礼仪。”孟母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孟子回答:“我回家时亲眼看到的。”孟母呵斥道:“无礼的不是你的妻子,而是你呀。《礼书》不是说吗,将要进大门,先要问有没有人在;将要进堂屋,声音要响亮;将要入内室,只能俯视地面。这都是为了不让对方措手不及,毫无防备。现在你进入妻子休息的地方,进屋不出声,从而把你妻子独自在家的踞坐暴露于你的眼光之下。不懂礼仪的是你呀,而不是你的妻子。”于是,孟子乃自责,不再提休妻的事。

  这里提到的“踞坐”,和题主提到的“箕踞”,都是属于在日常生活中比较随性的一种坐姿。换句话说,在不需要使用到礼仪的场合,踞坐本身没有问题。比如《墨子·天志中》引《泰誓》:“纣越厥夷居,不肯事上帝。”这里的夷居就是“夷踞”,在不祭祀天帝时,纣王采用很随性的坐姿,这也不涉及不遵礼制的问题。只不过,后来的人将此视为纣不重视祭祀的罪状,从而“夷居”便也成为了“失礼”的代名词。

  箕踞时,肢体自然放松,不像“礼坐”需要后天学习调教,因而这本身也是一种比较舒服的状态。所以唐子西《箕踞轩记》说:

  箕踞者,山间之容也。拳腰耸肩,抱膝而危坐,伛偻跼缩,其圆如箕,故古人谓之箕踞,便于赋诗,便于阅书,便于长啸。其势如蹲猿,如投竿而渔者,盖长松之下,滩石之上,放然不拘礼法者之所为也。以之事上则不恭,以之临下则不庄,以之待贤则有所不可,以之遇众人则有所不敢。故古之大夫矜名检饰边幅者,皆鄙而不为。

小结  

  总之,所谓的“箕踞”,我们不能简单理解为是一种“失礼”行为。箕踞是否属于失礼,其评价标准在于坐姿所存在的时空场所。把“礼”扩大到所有场合,不仅是错误理解了礼文化的精髓,同时也压抑了人类的天性。而且,这在事实上也不可能得到很好实践。

  古人讲“礼不下庶人”,根本原因就是古代礼仪文化的起源与上层社会的祭祀制度有密切关系,而这些早期的礼仪制度与平民老百姓的生活是有距离的。后来,在儒家“崇礼”文化的浸染下,人们生活中的许多方面(比如婚丧嫁娶等等)都有了繁缛的规定,但事实上这些规定,大多数老百姓仍然不可能都一一去了解。因此,后来才会有了专门从事礼仪的人来主持这些事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