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小平顶我

 长乐宫主人 2020-09-04

 2007年10月的京湘粤同学聚会。这次聚会先深圳、中山,后珠海、广州。聚会的重要成果是,形成了创办枫林七八网的动议。前排左起:董颖红、姚晓柏、黄卫、马小平、谭振南、江龙、蔡虹;后排左起:许军、张植清、羊益新、何柏保、周维芳、张哲、尹放。

我和小平的交往,主要借着枫林七八网这个媒介,所以,用了一个网络词汇:顶。

因为不同班,毕业后又不在同城工作,来深圳前,与小平的交往几乎没有。唯有一次,是我在师大读研时,小平来找大琥,晚上几个同学聚了聚,模糊记得还有果安、新平等,是在四舍围墙外的小饭馆,喝酒与聊天。小平来深圳后,大家各忙各的,很少相聚。一次,黄亚萍同学来深圳,小平与我去见她,一起吃了饭,还是小平买的单(当时还没有深圳同学会)。

有了枫林网后,我和小平的交往多了起来,主要是我有求于他。其时枫林网初创,我领了网管的差,现在活跃在网上的诸同学中,马泉、果安、谢石、忠林、时健、大明、卢克等,均是后来才上网。所以,当时的枫林网,最大问题是:缺稿。

 枫林七八网网页。网站现已停办,幸赖金忠林同学将部分网页保存下来,让我们可以追忆起那些美好的日日夜夜。这个网页展示的是陈果安同学的评论文章。


一天,我跟小平说起这事。小平说:没事,我来。于是有了小平在枫林网上的一系列文章。那天我上枫林,迎面扑来的,全是小平的大作,满满当当地占着《最新资讯》栏:《感悟“对话”》、《一位中学教师的困惑》、《我与女儿的几封通信》、《走近哈维尔》、《教师诗意生活的获得》……好家伙,一下10篇!这些文章,都是小平自己通过“我的编辑室”发出的,时间是2007年11月9日,署名分别为“马小平”、“识途者”和“迷途者”。

文章的好,自不待我说。因为一经发出,便引来许多跟帖,赞声不绝。我就像一个穷汉,忽然得到一大笔捐赠,体会到了富翁的感觉!同时又有点担心,一下子发这么多,机关枪似地扫射,够爽够热闹,可是,子弹打光了怎么办?咱过的是穷日子啊,是不是该节省点?就打电话给小平,表示感谢后,建议他每次发两到三篇即可,得细水长流。小平表示理解,接下来,果真两篇三篇地发。

这之后,小平发的文章有:11月10日,《我们的底层》;11月22日,《教师诗意生活的消解》、《一个普通中学教师能走多远》;11月24日,《师生的一次通信》、《说说梁漱溟》;12月2日,《与某某同学对话》;12月4日,《说了多少年教育了……》、《召唤“情感与理智参与”的阅读教学导语》;12月6日,《我的学生的一篇作文——写于某年的教师节》、《记我的一位师友》;12月9日,《我读普希金》、《读马原的<阅读大师>》、《从一个文本的解读看中学语文教育资源的匮乏》;12月15日,《<汉魏五言诗三首>备课札记》、《解读<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12月16日,《我们的阅读总跟不上诗歌的潮流》……

 马小平与同学。左起:黄小葵、张斌、江龙、马小平、石小娅、禹永青、谭振南。


小平的首批文章发出后,我曾到小平家,在他的书房里坐谈,见他书桌上的台式电脑是开着的。电脑桌面上,布满一个个文本文档;每个文档里,都是一篇或者数篇文章。小平指着那些文档对我说,这些东西,你要,全部给你。我说,好啊,我照单全收就是。我知道小平的潜台词,是回应我“子弹打光”的忧虑,大有一种“有我在,你怕什么呢?”的豪情。

首批文章里,有一篇是《长治兄,我曾经的偶像》。我读后,感觉文中一句话有点敏感,就跟小平商量:在不损害原意的情况下,能否换个说法?小平接受了,他和我各提方案,最后是按他自己的意思,改成现在的样子:“长治的观点,爱国不等于爱君,就像历史上忠君不等于爱国一样。”我提起这事,是说明小平做事的认真和坚持,同时又有一种胸怀,能够接纳他人的意见。

小平的这批文章,始于11月9日,终于同年12月16日,时间跨度一个多月。而枫林网,是这年10月9日在国际互联网上首次启用推出的。就是说,小平发文章,是在枫林网满月之时。一个刚满月的孩子,处在生长的第一个高峰,多么需要营养,说是嗷嗷待哺,一点都不夸张。小平的文章,来的就是这样及时。作为网管,我真切地感到小平给我的支持,感到他在我身后那强有力的一顶!

 K歌中的马小平。


短暂的间隙过后,小平又继续给力。从2008年8月7日开始,小平又在枫林网发文章。这时正值78级同学回母校庆祝入校30周年之后。我统计了一下,截至2008年9月10日,小平在这一个多月里,高密度地发了36篇文章,平均每天一篇还多。文章都非常好,我个人偏好的有《重读雨果的<九三年>》、《走进一个人的心灵史——通过解读<我与地坛>理解史铁生(讲演稿)》、《我外婆的故事》、《我父亲的故事》和《我弟弟的故事》。特别是后三篇,写自己的亲人,我是读了又读,舍不得放手。看了《我弟弟的故事》后,我跟大家一样,期待小平自己的故事,还有小平妈妈、小平妹妹……形成一个亲情系列。遗憾的是,小平没有再往下写了。

2009年6月29日,在小平的敦促下,深圳同学K了一个歌。那天,小平兴致很高,唱了不少老歌,可说是歌声嘹亮,神采飞扬。K歌结束,小平拿出碟来,分送给各位。K歌和赠碟的场面,我都拍了下来,当天就挂上枫林网。

 K歌后马小平赠碟。左起:刘亦兵、禹永青、陈秉安、马小平、曹医生(周一力夫人)、郝又满。


7月18日,因女儿待产,惠林兄赶来深圳沙井,同学赴沙井小聚,小平也去了。之后同学接连来深圳:8月23日,建平同学;9月22日,炎秋兄;9月26日,周杰兄;11月15日,小建和79级孙燕同学;2010年1月14日,送惠林兄;1月26日,迎冬生兄。这几次聚会,小平都去了。现在看聚会照片,不难发现,小平的精气神一次不如一次。记得有次聚会后,是维芳开车送小平回家,小平坐在副驾驶座上,推开车门要下来时,竟无法伸腿下车!维芳赶紧下车,转到副驾驶座一侧,扶着小平下来。送惠林兄那次,小平开始还能侃侃而谈,到后来,居然在席上睡着了。以后的聚会,小平就再也没有参加了。

 赵炎秋同学来深小聚。前排左起:刘嘉(陈秉安夫人)、陈秉安、赵炎秋;后排左起:张哲、谭振南、尹放、马小平、周维芳、萧明光。


今天,在小平的追悼会上,江龙作为同学代表朗读由时健、维芳、忠林、谢石、植清和大明所撰的挽联和悼诗。一袭黑衣的江龙,走到小平灵柩前,深深鞠躬后泣不成声地说:小平,我来送你了!我们同学都来送你了!那一刻,我的眼泪怎么也止不住,一串串无声地流下来。想起同学四年,我与小平都没说过几句话,只是我们来深后,才有很多机会接触。说实话,随着交往渐多,我对小平除了敬,还有畏。我感觉,在小平的高尚和纯洁面前,我显得私心太重、杂念太多;而他对崇高理想的不懈追求,又反衬出一个世俗而庸常的我。我曾经对别的同学说过,小平,真是一个有人格魅力的人。

现在的枫林网,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同学,以越来越多的诗词、文章加入,但我们再也读不到小平新写的文章了,读不到他对教育理论的追寻、对语文教学的研讨……还有,一篇篇如怀念外婆、父亲、弟弟那样优美的怀人散文。多么希望那个曾经的小平,再发些文章给枫林网、给我,再给我有力的一顶。

顶我呀!小平。

(写于2012年1月19日。枫林七八网于2017年春节后停办;从2007年10月创办到此时停办,网站存活了将近10年时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