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末江湖——躬身入局者才能享用胜利果实

 扫地僧一一 2020-09-04

弄潮儿在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这两句词来自宋代潘阆的《酒泉子》,今上曾经多次引用。潘阆一生行事张狂,干的都是涛头弄潮,惊天动地的大事。

宋太祖赵光胤死的时候,烛光斧影,弟弟太宗赵光义继位。这件事在当时就一团迷雾,政治投机客都觉得这里面有文章可做。

公元982年,潘阆参与了当时宰相卢多逊图谋拥立赵光胤和赵光义的四弟赵延美当皇帝事件,事情败露后,假扮成僧人,逃进中条山,后来辗转到了杭州、会稽等地以卖药为生。

过了几年,事情渐渐平息,潘阆又回到帝国中央。看着赵光义垂垂老矣,他又觉得有机会干点什么,赵光胤的儿子们没有在世的,还有孙子呀。如果能拥立赵光胤的孙子继位,这可是天大的功劳。

很快,潘阆和宦官王继恩、参知政事李昌龄、枢密赵镕、知制诰胡旦等密谋拥立赵光胤之孙赵惟吉为帝,事情又败露。到真宗继位,把主谋几个全部诛杀,他又逃往舒州潜山寺当和尚去了。

潘阆有敢立涛头的勇气,假如不算逃命功夫的话,明显没有手把红旗旗不湿的水平,这和时代背景也有很大关系,宋初的太平盛世能诺腾的余地很小。

而乱世就不一样,往前推约一千两百年,秦末,在巨鹿城下,西楚霸王项羽是真正“弄潮儿在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作壁上观”的各路诸侯则是“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本期我们先关注巨鹿之战前的秦末江湖,关注项羽怎样一战成名,走上人生巅峰。

01

十多年前互联网流行一个段子,作为解释各种社会问题的万能公式。

这件事的根源其实还是体制问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没有用的,现在就差两个人了,一个陈胜,一个吴广。

让我们回到两千多年前,那两个人的时代。

 

秦始皇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胡亥元年,秦始皇刚刚去世一年,胡亥还在咸阳为了巩固皇位对同胞大开杀戒,大秦帝国的疆域内就不太平起来。

旧楚地蕲县大泽乡一伙九百人的戍卒起义了。巧合的是,十五年前,王翦灭楚决定性的一战也是在蕲县,大败楚军,斩杀楚将项燕。

起义军首领陈胜、吴广宣称秦公子扶苏和楚将项燕还没有死,假借他们的名头造反。

扶苏和项燕,看着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人出现在这里,实则体现了很高的政治智慧。

扶苏作为秦始皇的太子,被赵高和胡亥陷害。胡亥越是倒行逆施,人们越是怀念胡苏。假借扶苏,可以安抚招揽秦政府委派的官员,最起码给他们投降的理由,这也是胡亥得位不正的弊病所在。

王翦出山之前,项燕曾经大败秦将李信和蒙恬统帅的秦军,取得了战国后期六国少有的大胜,用项燕的名声,可以增加人们对起义军的信任。

陈胜、吴广的起义没有先例可循,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和以后历次农民起义的共同之处,都是当事人走投无路,横竖是一死,不如去搏一把。

这也是强横者的宿命所在,强横的本质是不对称的胆小鬼博弈,一旦用强,必须层层加码,然而当加到对方不管怎么选择都得要付出生命代价的时候就会失灵。

陈胜和吴广起义军顺利挺进,从蕲县到陈县(今河南省淮阳县),势如破竹。这完全得益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把六国境内的城墙拆掉,兵器收走,虽然起义军只能揭竿而起,随便找些些棍棒,就去造反,遇到的抵抗也很有限。

起义军来到陈县,陈胜自立为楚王,号张楚国。起义军的到来,扰动了蛰伏在此的两个魏国名士,陈馀和张耳。两人都是不安分的人,很快加入起义军的队伍,出谋划策,并将在未来几年里出演足够多的戏份。

这是真正乱世出英雄的时候。

后世形容科举考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而在秦末二世胡亥继位这两年,在旧楚地,上演着则是:早上还在田间轮锄头,下午就统帅兵马去跑马圈地了。

在起义之前,陈胜和吴广所属的这支戍边小分队是“闾左”,“闾左”就是贫民,秦时二十五家为一闾,贫者居闾左,富者居闾右。

就是这样一个贫民组织,我们大致统计,起义几个月,就派出了这么几批亲友团队,去争夺天下。

派出老朋友陈县人武臣,在陈馀和张耳的辅佐下,率领三千人向北收复赵国的旧地。

派汝阴(安徽省阜阳市)人邓宗,向九江郡(安徽省寿县)夺取土地。

派出东征军,统帅为葛婴。

派出周福,率军进入魏国旧地,攻城略地。

派出周章,西征,直接进攻秦国本土。

按照资治通鉴的记载,这个时候张楚国的军队,以数千人为一个单位的,不可胜数。革命的火种洒向全国,星星之火,燃起燎原之势。

02

张楚国的军队到处跑马圈地,其他人也坐不住了。革命这种事,主动参与的是同志,等着别人来革命,大概率是用自己的好头颅来祭奠时代的辉煌。

轮到另外两个人出场了。

在距离大泽乡最远不过一百五十公里的沛县和宿迁,分别是汉高祖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的老家。两个人虽然出身不同,起义的经历倒也有不少相似之处。

公元前209年,刘邦47岁,项羽24岁,接近是两代人的差距。

这一年,陈胜和吴广在大泽乡抡起武装反抗秦帝国暴政的第一根棍子时,刘邦私自放跑了去骊山服役的人,躲在芒砀山游荡;项羽则因为叔父项梁杀人,躲避仇家跑到了江东吴中。

沛县县长准备响应起义,县里面的主吏萧何和曹参建议把外面逃亡的人召回来,以壮声势。县长派樊哙去找刘邦,当刘邦领着一伙亡命之徒回来时,县令又反悔了,结果是城里的人杀了县长,拥立刘邦为“沛公”。刘邦召集沛县子弟三千人,起兵反秦。

读这段历史,每每感慨,俗语说:“十步之内,必有芳草。”人才也是如此,沛县一个小县城,同时涌现这么多汉初的将相之才。诚如陈胜、吴广喊出来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对于个人来说,机遇比先天的禀赋更重要。

会稽郡守殷通也想要起兵反秦,造反这种事,首先想到的也是召集亡命徒。因为杀人逃到吴中的项梁算一个,还有一个桓楚此时还在荒泽中流亡。

项梁假借项羽知道桓楚流亡的地方,让项羽趁进见殷通时将他斩杀,然后夺取了会稽郡革命的领导权。项梁项羽叔侄二人招募了八千精兵,向周围扩张。这就是后来项羽临死前念念不忘,江东父老托付的八千子弟兵。

到此,大秦帝国从六国抢来的土地已经失去了有效的管理。陈胜、吴广的张楚政权之外,有陈馀、张耳辅佐武臣重建的赵国政权,齐国旧贵族田儋重建的齐国政权,周福扶持魏咎建立的魏国政权,以及刘邦、项梁这些旧楚地的独立起义团体。

各路义军攻城略地,如入无人之境。咸阳的秦二世胡亥还没感觉到事情会糟糕到这个地步,直到张楚政权派出的西征军周章,穿过函谷关,出现在戏邑(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北戏水西岸)。

周章的关中一游,给山东义军领来一个煞星,一度让东方的革命形势一片暗淡,也直接推进了革命领导权的新旧交替。

03

周章的部队从陈县出发,一路滚雪球一样成长,到达秦国的根据地——关中平原时,已经有上千辆战车,几十万部队。

胡亥大吃一惊,问群臣该怎么办?少府章邯提议赦免骊山的刑徒和人奴之子,集合起来组成军队去抵抗周章。章邯就率领着这一支乌合之众,大败周章。

周章退出函谷关,在曹阳(河南省灵宝市东北)稳住阵脚。两个月后,章邯追来,周章打不过,再退守绳池,又被章邯追上打个落花流水。有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周章气不过,自杀了事。

周章自杀的时候,吴广正率军攻打荥阳,荥阳的守将正是李斯的儿子,三川郡守李由。荥阳久攻不下,担心章邯杀过来不好应对,起义军发生了内讧。

吴广的部下田臧自信心爆棚,觉得军事不利都是吴广瞎指挥,于是杀了吴广,率兵迎击章邯,结果明显不是章邯对手,兵败身死。

章邯解了荥阳之围,对付张楚政权这些草根将领就像砍瓜切菜一样,一路冲杀,直扑陈胜的根据地,在陈县西面攻击张贺的军队。陈胜亲自出城督战,结果张贺兵败阵亡,陈胜吓得离开陈县。

这年冬天,陈胜的车夫庄贾对革命失去信心,砍了陈胜的脑袋做投名状,投靠秦军。

陈胜、吴广死亡带来的权力真空很快被从江东来的项梁替代。项梁接受范增的意见,寻访楚怀王熊槐在放羊的孙子熊心,仍旧为楚怀王。

章邯打败陈胜后,挥师北上,围住了刚刚复国的魏国都城临济(河南封丘东),魏国向齐国和楚国求救。齐王田儋亲自率军救援,结果在临济城下被章邯夜袭得手,田儋和周福阵亡,魏咎自焚。而田儋阵亡引发的连锁反应又引起了齐国内乱,章邯一路攻向齐国。

项梁率军前来救援,先攻击亢父(山东济宁南),接着在东阿大败秦军,又攻下阳城(山东郢城东南),再在濮阳大败秦军。章邯感受到了东来的第一次压力,只能引水绕城,固守濮阳。

项梁咬不动章邯,派项羽、刘邦乘胜追击,在定陶大败秦军,又在雍丘(河南杞县)斩杀了李斯的儿子三川郡守李由。

章邯得到胡亥派来的援军,军势大振,再反攻定陶,结果大败楚军,项梁也战死在军中。这一波革命小高潮就这样随着项梁的死告一段落。

章邯解决了项梁,觉得楚军不足为患,再次挥师北上,瞄准这一段来偷偷发展的赵国,一路没遇到有效的抵抗就拿下赵国的都城邯郸,将邯郸的居民迁到河内陆区,并彻底摧毁了城郭。

张耳保着赵王赵歇逃到了巨鹿城,陈馀在北面的常山(河北定州)收集了几万人马,驻扎在城北,章邯的军队驻扎在巨鹿城南。

赵国危在旦夕,向楚怀王求救,一场划时代的战役即将拉开帷幕。

战国到秦末,救赵总是上演精彩的剧本,围魏救赵,信陵君窃符救赵,包括即将上演的巨鹿之战。

04

项梁死后,一年前还是放牛娃的熊心,表现出了一定领导才能,他派遣楚军朝两个发展。

主力去救援被章邯围困的赵国,由前令尹宋义为上将军,统领全局,号“卿子冠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另一路由刘邦率领去向西进攻秦国。熊心还约定,先入关中的称王,这样分工明显有逐渐摆脱项氏家族控制的意味。

此时在东方征战的秦军正处于全盛时期,前面章邯率领临时拼凑的军队已经让各路义军吃够苦头。到打败项梁的时候,已经加入了王离率领的守长城的正规军。

宋义率领的楚国援军,到了安阳(山东曹县)就滞留不前,一直待了四十六天,想着是坐山观虎斗,等秦国和赵国分出胜负再下山摘桃子。为长远计,先搞国际关系,送自己的儿子去齐国当宰相。

项羽看不惯,找宋义理论,宋义用很经典的句式来答对:“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运筹策,公不如义。”就是说,你个武夫,只管打仗就行,战略决策的事不要多管。

此时楚军的班底是项梁、项羽从江东带过来的,楚怀王也是项梁拥立的,宋义实际控制力很有限。身处乱世,项羽有更直接的方式来处理这种困境。

这年秦历十一月,项羽早晨去朝拜宋义的时候,就在帐中砍下宋义的头,诈称宋义里通齐国,受楚怀王之命将他诛杀,并派人在去齐国的路上追杀了宋义的儿子。

项羽派桓楚将事情上报熊心,熊心没有多少决策余地,只能任命项羽代替宋义为上将军。

我们回过头来再看一下巨鹿城下的形势。

此时,巨鹿城外,有陈馀在常山收集的几万人马,张耳的儿子张敖在代地召集的一万人马,还有齐国、燕国以及各路诸侯派来的援军,大大小小十余支。可是大家都畏惧秦军,没人敢主动进攻。

城里张耳和赵王歇坐不住,派了张黡和陈泽去责备陈馀。陈馀无奈,给张黡和陈泽五千人去试试秦国的军力,结果一接触就全军覆没,其他人更不敢轻举妄动。

项羽取得军队控制权,立刻行动起来,派人度过黄河(当时黄河在华北走向和现在不一样)进攻秦军,摧毁了章邯修筑的连接补给和攻城部队直接的甬道。

接着,项羽率军北上,渡过漳河后,凿沉船只,砸破炊具,烧了营舍,只带三天的口粮,以示有去无回,这就是“破釜沉舟”成语的出处。

项羽率领的楚军和王离率领的秦军在巨鹿城下短兵相接,经过九次激烈的斗争,把秦军打的大败,章邯率领外围的秦军撤退。

这一段历史,太史公的原文读来更有韵味。

· 及楚击秦,诸侯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当十,呼声动天地,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经此一战,26岁的项羽击垮了秦军的精锐部队,彻底震慑各路诸侯,奠定了西楚霸王的基业。

非常的成就得有非常的手段。

从前209年跟随叔父项梁从会稽郡起兵反秦,到前207年在巨鹿之战,短短两年时间,吴中侠义少年变成了千古豪杰。

起兵之初,在官邸中击杀殷通,格杀从属上百人,夺取了江东义军的领导权。此后,叔父项梁战死,革命陷入低谷,在革命队伍内部,受楚怀王熊心的猜忌,又被顶头上司宋义打压。

在这样的局势上,他奋起一击,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在军帐中砍下宋义人头,率领楚军孤军深入,大败秦军精锐,一战定天下,成为天下共主。

项羽在秦末诸侯中脱颖而出,除了军事才能和格杀技艺外,决定性的因素就是有着超强的执行力,躬身入局、直面困境。

镜鉴时刻:

就像宋义在统帅楚军救赵时秉持的态度一样,总有人把韬光养晦,置身冲突之外,坐收渔翁之利当做第一流的智慧。

然而纵观历史,从来没有人靠埋头发展,等待时机摘桃子,取得过真正成功。无数边缘割据政权曾经践行这样的理念,埋头发展,苦心经营,到头来只不过是一只只肥羊。待到亡国之时,经年积累财富和女眷,被别人一车车拉走,譬如后蜀、南唐。

逐鹿中原,问鼎天下,饮马黄河,躬身入局。从古至今,这才是强大的不二法门。斗争不只是战争,商业、科技、文化莫不如此,只有在竞争、冲突、碰撞中成长起来的,才是有生命力的。

回到当下,面对几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没有退路,路在脚下,路在前方!

本期就到这里,巨鹿一战,秦国很快灭亡,项羽主导了分封天下,并做起了世界警察,下一期我们继续关注项羽,关注他如何一步步走向败亡,同时探讨项羽这个世界警察和冷战后美国这个世界警察有什么异同? 

读史明智,资治通鉴系列第十三期。

计划用两年时间,以资治通鉴为底本,将影响历史走向各个重要节点人物故事梳理。

一是了解三千年文明史的历史脉络,以史为镜,理解治乱兴衰;

二是建立大历史观,将今日所困所扰投射到历史进程中,从而有更大的胸襟去包容狭隘,去忍耐苦难,明辨是非。

打赏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