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青龙汤——医案四条

 铁毛l 2020-09-04

唐易医;大青龙汤6外感风寒

祝某,男,52岁,2005年4月17日因外感全身不适,受邀诊视,主诉;前天晚上夜宵时,忽感头痛。继而昨日乡下办事,往返途中全身不适,腰背肩胛拘痛,心烦口渴,畏寒发热无汗,不欲饮食。昨日回来后曾煲服凉茶,今晨又服了“日夜百服宁”,仍不见好转,反而增加咳嗽,觉得病情加重。诊其六脉浮紧略数,舌胖苔厚微黄。此外感风寒,又喝凉茶,所以不好,又加咳嗽,患者言正是觉热,烦燥口渴,大便干硬,才喝的凉茶,以前遇到这种情况喝凉茶就好了,这回怎么不行呢?告知此内热,外感风寒,表闭不解,所以当解表清热,不只是清热。于是拟方;

麻黄12克,杏仁9克,桂枝10克,炙草6克,石膏40克,大枣12克,射干9克,生姜3片

1剂,服药20分钟后,头痛止,继而浑身拘痛解,烧退,唯腰仍觉重坠感,略还有点心烦,未汗,于是在进1剂,药后汗出而愈。

姜春华;大青龙汤7外感高热《经方发挥与应用》

陈某,男,26岁,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发热至38.9度,已两天,主诉;恶寒,头痛,浑身酸疼,不汗出,觉室内狭隘,烦躁,脉浮紧有力,舌红苔白。

麻黄12克,桂枝6克,杏仁6克,甘草6克,生姜3克,大枣7枚,生石膏30克

嘱病人一服若得汗,即莫再服。果一剂即得汗解。

论;脉浮紧有力,此是伤寒表实,麻黄的剂量还是偏小。从方剂的剂量,说是大青龙也行,说是桂二越一汤也行,把杏仁换成白芍,那就是桂二越一汤。

从这个医案感觉到,国内的西医,非常有必要学一点中医太阳病的理论知识,即使个人不善长治疗,也应该把这样的外感患者,推荐到中医门诊,别搞的高热就说感染。另一个是国人对中医治疗外感的专业知识,需要普及一下,秋冬季节一降温,医院里、诊所里就挤满了挂水的人。

刘渡舟;大青龙汤8双臂浮肿《经方临证指南》

某女,32岁,患者两手臂肿胀,沉重疼痛,难于抬举,经过询问得知,冬天用冷水洗衣服之后,自觉寒气刺骨,从此便发现手臂肿痛,沉重酸楚无力,诊脉时颇觉费力,但其人形体盛壮,脉来浮弦,舌质红绛,苔白。此乃水寒之邪郁遏阳气,以至津液不得流畅,形成气滞水凝的“溢饮”证。虽然经过多次治疗,但始终没有用发汗之法,所以缠绵不愈。处方;

麻黄10克,桂枝6克,杏仁10克,生姜10克,大枣10克,炙草6克

服药1剂,得汗出而解

论;本条双臂浮肿,感觉不是溢饮,溢饮是在四肢,属于内伤土湿,此是典型的伤寒病。此应该是伤寒痹着,人腰以上为气,伤寒气郁,则见浮肿。肿胀者,经气内郁而不外达也。寒气痹着,筋脉不通,则沉重酸痛。寒气痹着,木气内郁,则见脉弦。此有浮肿,故言浮弦。麻黄发寒,以泻气郁,桂枝通经解肌,以遂寒痹。

李秉法;大青龙汤9汗腺闭塞症《长沙方歌括白话解》

赵某,男,50岁,自述1961年夏季大汗出时,用冷水冲浴,此后再未汗出,在盛夏或剧烈活动后仍无汗出,伴心中烦燥,头昏身热,汗孔突起,西医诊断为“汗腺闭塞症”,服用中西药无效。近日因天气炎热,诸症加重,诊见舌质红,苔薄白,脉浮紧,方;

麻黄15克,杏仁15克,桂枝15克,桂枝15克,生石膏30克(先煎30分钟),党参10克,甘草10克,生姜15克,大枣4枚,

水煎20分钟后取汁分2次服,避风寒。服药1剂未汗,但感身热灼手,烦燥益甚,过3小时又服余药,药后20分钟后开始出汗,逐渐加多,全身皆汗,自觉异常舒适,惟觉乏力。改用桂枝汤加味,服2剂,汗出较多。停药观察,随访月余,汗出正常,病告痊愈。

论;前面桂麻各半汤与桂二越一汤,皆有无汗症医案。本条所谓“汗腺闭塞症”是西医的病名,就是无汗症。大汗出而用冷水冲浴,典型的伤寒病。卫气不出而冲突,所以汗孔突起。卫气内郁,所以烦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