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知识?人是如何认识世界的。

 HNYZL 2020-09-04

《纯粹理性批判》讲的是:什么是知识?人是如何认识世界的。

在康德之前,关于人是如何获得知识的,有两个主要的流派,一个叫理性主义,代表人物是笛卡尔、斯宾诺沙和莱布尼茨;另一个叫经验主义,代表人物是洛克、贝克莱和休谟。

什么是知识?人是如何认识世界的。

理性主义认为,知识来自先天的观念,是人与生俱来的。要获得知识,只需要自我反思就够了。最能代表理性主义观点的是现代哲学之父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

我思故我在,是哲学的第一公理。它点明真理不是由权威决定的,而是自我思考的结果。它让人完成人格的独立,就是不要按别人的思考而活,让自我完成自觉自律。所以它是启蒙的开始,让人敢于实践自己的思想。

经验主义者认为,人的所有知识都是后天经验的结果。最能代表经验主义观点的是大卫.休谟的名言“理性只是激情的奴隶”。

什么是知识?人是如何认识世界的。

休谟对理性提出两点质疑,一是理性只能决定事实判断,不能决定价值判断。二是理性逻辑是因果关系,那么因果之间一定是必然的吗?什么是事实判断,简单说找杀人凶手就是要讲人证,物证;越客观越理性越好。什么是价值判断,豆腐脑是甜的还是咸的好吃,玫瑰花美还是牡丹花美这些就是价值判断,它只是主观的感性的偏好选择。为什么因果关系没有必然性?简单说太阳的东升西落,不是从来如此,就会永远如此。如果某天地球不自转或反转或太阳消失了都是有可能的。所以说今晚躺下的你,永远不能确定还能看见明天的太阳。就像一个笑话,在火鸡眼里,主人每天都是给自己送吃的,直到感恩节那天。因此人的理性是建立在向来如此的非理性的信仰之上,所以理性只是工具。

康德融合原来水火不容的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说人认识世界既要有先天的观念,又要有后天的经验。人的知识是来自理性思维对感性经验的总结。所以康德说了一句概括感性和理性关系的话:“思想无内容则空,感观无思想则盲。”

思想无内容则空,简单理解是先天盲人的世界不是黑暗的,因为他从未输入过颜色内容,对颜色概念是空无的。感观无思想则盲,就像先天盲人生活多年后,通过手术能看见了,但是他的大脑暂时还是没有处理视觉信息的功能,还是相当于盲人。

什么是知识?人是如何认识世界的。

《纯粹理性批判》的核心内容就是:思想无内容则空,感观无思想则盲。理解这句话就理解大脑的输入系统和处理系统的关系。它们的关键词就人的感性和思想。

康德所说的“感性”,是人的感观系统,也就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也就是人的输入系统,就是人的思想内容来源。人输入的内容都只是人脑处理各种信号的结果,所以人的后天经验烙印有先天观念,因为我们看到、听到、闻到等接受到的各种感性经验信息,都是要放到时间和空间这个坐标系里思考和想象才能认识的,否则这些信息就是混乱无序的。康德认为时间和空间是人先天具有的认识世界的方式,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这是人的“主体时空观”。因此人永远都是带着一副有色眼镜看世界,所以人永远无法认识到“物自体”,就是人永远认识不到事物的本质,也就是事物本来的样子,人只能认识到世界的表象。

什么是知识?人是如何认识世界的。

康德所说的“思想”,是思考和想象,是人的处理系统。思想就是用概念,去整理感性提供给我们的经验内容,然后形成判断。就是理性就是对经验的总结,人类就是靠着思想对经验的加工能力获得知识。把经验抽象为概念,形成人类的共识。这就是康德思想的核心,也就是康德所说的:“人为自然立法”。世界上并不存在各种各样的概念和公理定律,只是它们符合人的经验和认知,并通过人的思考和想象形成共识,创造出一个想象世界来指导真实的生活,所以说是人为自然立法。

人为自然立法就是康德思想的革命性,在于它反转了我们和世界的关系,被称为康德的哥白尼革命。哥白尼前是太阳绕地球转,哥白尼后是地球绕太阳转。康德前是主观要符合客观,康德后是客观要符合主观,就是说人对世界的认识只是人脑对世界表象的主观解读。所以不是事物在影响人,而是人的思维在影响人对事物的看法。是我们在思维中构造了一个自己认为的“现实世界”。

正是人自己的思想与需求决定人看到了什么:男人更注意周围的美女,小偷更注意周围的钱包。药师进山看见的是药材,猎人进山看见的是猎物。因此人看见的不是真实的世界,而是真实的自己。人感受的不是真实的世界,而是真实的自己。所以是思想决定了你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什么,这就是思想的魅力。因为思想决定感受,只有孕妇才能发现这个世界怎么这么多孕妇。所以认识世界就是要返回认识你自己。

什么是知识?人是如何认识世界的。

哲学,最讲知行合一。因为哲学就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所以学习哲学就是为了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纯粹理性批判》讲的是什么是知识,人是如何认识世界的。点赞关注,下期再用五分钟讲透《实践理性批判》,什么是道德,人是如何改造世界的。也非常简单就是让自己的行为符合选择性、目的性和普适性而已。

人总是想要去了解存在的本质是什么?但康德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有天然的局限,我们只能认识表象范围之内的东西。但人是不满足于此的,总想要跨越表象划定的边界,这就是人的思想冲动。康德提出了三个人类无法回答的问题。第一个,宇宙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第二个,宇宙里有没有不可分割的东西?第三个,宇宙里的事物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这三个问题,都很难回答,因为思想“越界”,就会导致了自相矛盾。这些矛盾就是康德说另一个很有名的概念,叫“二律背反”,意思就是矛盾双方都有同样有强有力的理由,人的认知能力无法判定谁对谁错。例如,宇宙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大爆炸理论证明了宇宙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有限的,时间是有起点的。但好像还是可以继续追问大爆炸之前的宇宙是什么样子?纯粹理性批判的意思就是,康德想要彻底地考察人到底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为人的认知能力划定界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