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徽最有文化的山,摩崖石刻多达483块,堪称书法博物馆

 海曲上人 2020-09-04

安徽枞阳县浮山以摩崖石刻著名,现已发现483块,历史跨度上起东晋,下至民国,各体皆备,气象万千,可谓大自然中石刻书法博物馆。虽经千年风雨的侵蚀,很多石刻已漫漶不清,但清晰可辨的典型石刻仍有350余块。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字体清晰,刻工精良,是研究历史名人、宗教以及书法的宝贵资料。

安徽最有文化的山,摩崖石刻多达483块,堪称书法博物馆
安徽最有文化的山,摩崖石刻多达483块,堪称书法博物馆

盘谷关

安徽最有文化的山,摩崖石刻多达483块,堪称书法博物馆

金谷禅寺

在浮山陆子岩处,陆游之父陆宰所书“陆子岩”三字,就是“意造本无法”的有力明证。“陆子岩”三字在用笔的提按上,虽尚未完全脱出唐楷的束缚,但在结字上已作大胆的变革和尝试,并且取得了让人耳目一新的艺术效果。“陆”字的边旁飞白及结字的挪让,“子”字的重心下沉,以及“岩”字的惊艳撇出,的确有“神驰意造起雷雨,坐觉乾坤真一洗”的士大夫气息,有着强烈的艺术美感。

安徽最有文化的山,摩崖石刻多达483块,堪称书法博物馆

陆游致富陆元钧题

浮山的摩崖石刻,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佛教。佛教,对于浮山的文化及历史,以及大多数的摩崖石刻,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关键作用。无论欧阳修与法远禅师的“因棋说法”,还是袁宗道的“棋声历耳”,以及陆宰题记的“胜集岩”盛况,无不折射着佛教与禅理的光芒。禅宗,从唐宋间的流行,到后来明清的延续,对后人思想、行为、文学创作,特别是对书法艺术的影响,极为深远。世人虔诚体味,参禅笃佛,主张随缘任运就是解脱,钟情于山水之间,作自我的心理调节,从而忘却烦恼。因此,文人墨客和高僧们,利用佛教作为纽带,以浮山作为载体,通过石刻的形式,悬肘题壁,共叙幽情,使得他们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并一代代流传至今,不得不说这是佛教的力量和浮山的魅力糅合成的文化结晶。

安徽最有文化的山,摩崖石刻多达483块,堪称书法博物馆
安徽最有文化的山,摩崖石刻多达483块,堪称书法博物馆
安徽最有文化的山,摩崖石刻多达483块,堪称书法博物馆

山随人意懒,石似我心空

在很多的石刻当中,还有高僧们驻留的足迹,一块块塔碑,记录着浮山一代代高僧薪火相传的脉络,也映衬出高僧们超尘出世的从容和淡定;在书法的情趣上,尚情重趣,遣兴畅怀,不计工拙,天真浪漫。这种雅逸恬淡、枯寂孤清的书法风格,也是精神至上、重心轻物的禅宗思想的体现,也使禅理得到了高度的升华。

安徽最有文化的山,摩崖石刻多达483块,堪称书法博物馆

欧阳修与远禄禅师“因棋说法”

安徽最有文化的山,摩崖石刻多达483块,堪称书法博物馆

远禄禅师著《九带集》

安徽最有文化的山,摩崖石刻多达483块,堪称书法博物馆

远禄祖师塔

安徽最有文化的山,摩崖石刻多达483块,堪称书法博物馆

在浮山石刻中,记载着的不仅是不同时期文人墨客的遭遇、性格和气质,还反映着他们人生态度和审美追求,以及高僧们对佛的虔诚。诸如“华严佛刹”“别有天地”“极乐岩”“选佛岩”“指月石”等石刻,大量记载着墨客、僧侣们的顿悟和遐想。而“洗心处”“进一步”“印纹池”“枕流岩”等摩崖石刻,与“桐城派”的“言有物、言有序”的义法不谋而合,更与佛门的文化思想相映成趣。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佛教成就了浮山,是历代文人墨客弘扬了浮山的文化。同时,也是文人墨客们继承了佛理,传播着佛的种子。

安徽最有文化的山,摩崖石刻多达483块,堪称书法博物馆

枕流岩

安徽最有文化的山,摩崖石刻多达483块,堪称书法博物馆

讲学洞

安徽最有文化的山,摩崖石刻多达483块,堪称书法博物馆

三侯继美

安徽最有文化的山,摩崖石刻多达483块,堪称书法博物馆
安徽最有文化的山,摩崖石刻多达483块,堪称书法博物馆
安徽最有文化的山,摩崖石刻多达483块,堪称书法博物馆
安徽最有文化的山,摩崖石刻多达483块,堪称书法博物馆
安徽最有文化的山,摩崖石刻多达483块,堪称书法博物馆
安徽最有文化的山,摩崖石刻多达483块,堪称书法博物馆

这些石刻,是历代文人的人生态度,是一种精神。一杯茶,一首诗,一个足迹,也透着淡淡的禅味和清幽的墨香。浮山,离不开佛教,乃至成为“佛山”;浮山,离不开文人,乃至成为“文山”。

安徽最有文化的山,摩崖石刻多达483块,堪称书法博物馆

少年方以智所题“行窝”

安徽最有文化的山,摩崖石刻多达483块,堪称书法博物馆
安徽最有文化的山,摩崖石刻多达483块,堪称书法博物馆
安徽最有文化的山,摩崖石刻多达483块,堪称书法博物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