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0年代的香港,最红的电影明星,除了李小龙,就是来自生活最底层的他

 DJ雅清 2020-09-04


说起70年代的香港电影,在各位的记忆中,最难忘的明星是谁?

我想百分之九十的朋友,都会回答:李小龙。

是的,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李小龙的电影,可以说像一股飓风,给香港影坛带来了巨大震撼。

1971年,李小龙主演的首部电影《唐山大兄》在香港一上映,就收获了300多万的票房收入。将排在第二位的电影《拳击》(170万票房收入)远远甩在了后面。

1972年,李小龙有两部电影分别排在票房排行榜的第一和第二位,那就是《猛龙过江》和《精武门》。

而到了1973年,李小龙主演的最后一部电影《龙争虎斗》在香港获得了330多万的收入。但在这年的7月,这位世界武打巨星就不幸殒命了,令所有观众为之唏嘘。

可是在李小龙之后,又有另外一位明星迅速崛起,撑起了香港电影的半壁江山。

这位明星,在广大观众的心中,他没有李小龙那么帅气那么功夫好,但他却十分搞笑接地气。所以很快,他就成为继李小龙之后,70年代的香港影坛最红的电影明星。连带着他的兄弟,也迅速成名。

他,就是许冠文。而他的兄弟,名叫许冠杰

现在很多观众都已经忘记许冠文这个名字了。

但在老一辈香港市民的记忆里,他却是比古天乐更具影响力的存在。他当年在香港影坛的号召力,丝毫不逊色如今的星爷周星驰。

1942年,许冠文出生于广东番禺。大学读的是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他的下面,还有几个弟弟,分别是许冠武、许冠英和许冠杰。

许冠文并没有出生在一个富贵之家,而是一个穷苦的家庭。那时候,他们一家人,住在连水电也没有的钻石山木屋区。

来自底层又不肯服输的人,没有太多选择,为了有饭吃,他几乎干遍了所有能挣到钱的活计。

而这,恰好为他日后的电影创作,积累了大量素材。

许冠文在大学毕业之后,先是当过中学老师,然后不安现状的他又从事过广告方面的工作。时间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他涉足影视圈,和自己的弟弟许冠杰一起,成为了TVB《双星报喜》的主持人。

通过《双星报喜》这档节目,许冠文将自己打造成了一个“冷面笑匠”。

他的身上,有一种天然引人发笑的东西,哪怕他总是一张苦大仇深的严肃脸,也都能让大家开心一乐。

1972年,导演李翰祥筹拍喜剧片《大军阀》,就看中了许冠文身上特有的气质,邀请他出演其中的男主角大军阀。

许冠文因此剃了光头,操着地方方言,扮演了一个十分滑稽搞笑的军阀角色。结果电影一上映,就大受好评。票房收入300多万,排在了李小龙的《猛龙过江》和《精武门》之后,位列第三。

这之后,李翰祥和许冠文一起,又拍了很多类似的电影,但影响力并没有超过《大军阀》。

不过,李翰祥的出现,却为许冠文眼前的世界打开了一扇窗。他透过这扇窗户,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未来之路,那就是拍出属于自己独特风格的电影来。

1974年,许冠文创作了电影剧本《鬼马双星》。他最先找的是邵逸夫,但给邵逸夫提了一个条件,那就是电影上映后,所有票房收入要与邵氏进行分红。这让邵逸夫很吃惊。因为在这之前,并无这种先例。所以邵逸夫直接就拒绝了他。

遭到拒绝的许冠文,转身就将剧本给了嘉禾,然后和嘉禾说好,许氏兄弟负责拍摄,嘉禾负责发行,所产生的利润,双方按比例分红。

结果,《鬼马双星》上映后,票房突破600万,竟然比李小龙的电影票房收入还要高,比邵氏当年出品的电影更是多高出三倍还不止。

许冠文和嘉禾当然都笑了,而邵逸夫也只好假装看不见。

《鬼马双星》为什么那么受欢迎呢?除了许冠文认真的创作态度之外,我觉得他的电影,充分展现了香港本土特色,并且把香港市民“爱拼才会赢”的心理把握得很到位。

他在电影中加入了许多只有香港市民才听得懂的俗语,而这种贴近生活的语言使香港市民有了一种心照不宣的参与感。所以大家都自觉地去捧他的场。

另外他把香港底层民众苦苦打拼一心想寻找翻身机会的状况,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许冠文一下就红了,而且成了最红的电影明星。包括他的弟弟许冠杰、许冠英也都红了。紧接着他又乘胜追击,联合自己的兄弟拍出了《天才与白痴》、《半斤八两》、《卖身契》等,并且连续好几年,票房收入都稳居榜首。

有人说,70年代初期的香港电影属于李小龙,而70年代中期和后期的香港电影,属于许冠文。这话不无道理。

在这些电影中,我个人印象最深的是《半斤八两》。我觉得在这部电影中,许冠文将那种“许氏”幽默发挥到了极致。

《半斤八两》可以说是延续了《鬼马双星》的总体风格,同样表现的是在社会底层打拼的小人物对未来的憧憬和渴望。不过这部电影的笑点更加密集,大家都爱看他“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窘态,以及他总是弄巧成拙的无奈样。

许冠文在影片中扮演了一位私家侦探,很抠门但又特别喜欢充老大。自以为很聪明却又常让自己陷入很尴尬的境地。他的弟弟许冠杰扮演英俊的下属总是被老板压迫,但最后又总能够反败为胜。还有他的另外一个弟弟许冠英,则扮演了一个墙头草似的人物,夹在许冠文和许冠杰之间,起到令人意外的喜剧效果。

《半斤八两》中还有一个惊喜,那就是女神赵雅芝,在其中扮演了女主角。

有人说许冠文的电影太俗,只是迎合观众胃口而已。

但我觉得这有什么不好呢?一部电影能够得到观众捧场,已经说明它所具备的市场价值。在许冠文的电影中,的确有非常市井的一面(这也是他的电影受欢迎的最大原因),但他仍然没忘记励志和教化功能,比如告诉大家,一个人如果贪得无厌,就总是没有好下场。

话说香港的许多明星,其实都是从底层一步一步打拼出来的,许冠文等几位兄弟,也是一样。

他们一直都很努力,同时,知道机会的重要性。

1981年,香港首次举办金像奖颁奖礼,而影帝获得者是谁呢?他就是许冠文,凭借在《摩登保镖》中的精彩表演,而拿下首座奖杯。

时间进入80年代之后,许氏兄弟各自单飞,但到了90年代又重新组合在一起,拍出了《新半斤八两》、《花田喜事》、《水浒笑传》等电影,给我们留下非常难忘的记忆。

2016年,许冠文74岁,但宝刀未老,仍然出现在电影《一路顺风》中,并有出色表现。

如今再提许冠文,可能很多年轻人,已忘记他。但他在上世纪的香港影坛所创造的电影,却给一代又一代的观众带来过太多欢笑。

他相貌平平,但却是香港金像奖提名最多的演员之一,他气质儒雅,却又能在电影中展现最浓郁的市井气。作为一位在大雅和大俗之间自由转换的大师,他为七八十年代的香港电影,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若问周星驰之前,香港最优秀的喜剧电影人是谁,我的回答一定是许冠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