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西老太80元卖掉一个喂鸡碗,专家鉴定后:全球仅3个,至少值1亿

 小天使_ag 2020-09-04

古语有云:“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在这个世界上,从来就不缺人才,缺的是发现人才的那双眼睛,于人如此,于物也是如此,今儿要说的这个物件,在老太太眼里,它是用来喂鸡的破碗,但在专家眼里,却是价值上亿,独一无二的瑰宝。

打开WiFi万能钥匙,查看更多图片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家住江西景德镇的李老太,带着一个蓝色的破布包,神神秘秘地来到了一家文物商店,刚进门,老太太就被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古董给迷了眼,顿时局促不安,工作人员立马上前招呼她,老太太才回过了神。

她小心翼翼地放下布包,从里面拿出了一个瓷碗,说要卖掉它换点钱,说实话,刚看到这个碗的工作人员有点失望,因为这碗实在太脏了,老太太立马解释道,这是她用来喂鸡的碗,所以有点脏。

除去脏,这个碗倒是不错,保存很完好,口径约25.3公分,碗内施白釉,外施蓝釉,由于常年用来当喂鸡碗,所以内里还有些划痕,看样子确实是个老物件。工作人员判断它出自清朝乾隆年间,于是给出了80元的价格收购它。老太太一听,高兴极了,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大数字,于是立马拿着钱乐呵呵地走了。

工作人员也抽空,对这个蓝碗进行了清洗,没想到这一洗,洗出了一个国宝——只见它的底部写着这样6个大字:大明宣德年制。略懂瓷器的朋友看到这几个字,一定瞬间明白它的价值,工作人员当场大惊,立马联系上级部门,经过多位专家联合鉴定,确认此碗为宣德年制真品。

这里简单说说,为何大明宣德瓷器如此贵重。其一,明代宣德年间,乃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巅峰时期,被称为“开一代未有之奇”,所产之品,皆属于上乘;其二,宣德瓷器存世量少,自然是无比贵重。

而李老太太的这个“喂鸡碗”,更是不一般,它乃稀有中的稀有,因为它采用了一种名为“洒蓝釉”的工艺。所谓“洒蓝釉”,就是先在器物上施白釉入火烧制;然后用竹管蘸青釉,工匠用口吹竹管的另一端,使釉附在瓷胎上,形成深浅不一的斑点;接着第2次烧制,要进行3~4次薄吹,7~8次厚吹。如此,便能制作出釉面仿佛蒙上一层雪花,下面又隐隐显出蓝釉的瓷器。

由于第2次烧制失败率极高,并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故而存世的洒蓝釉极其稀少,如今存世的洒蓝釉,仅有3件,一件是老太太的“喂鸡碗”,一件藏于天津艺术博物馆,另外一件被仇焱之老先生收藏。1980年11月25日,仇老先生的洒蓝釉钵进行拍卖,拍出了370万港币的高价,时至今日,此碗的价格已经翻了几十番,价值过亿。

不由得再次令人感慨,“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若是老太太没有将自己的“喂鸡碗”拿去鉴定,也许它就永远蒙尘于泥土中,失去光芒,如今,此碗被收藏于首都博物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亲自去看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