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以为他装了一衣服的鱼,原来是一衣服的快乐

 钓鱼精英堂 2020-09-04

两张孩童的抓鱼图在朋友圈火了,也同时勾起了我深深的回忆!

我以为他装了一衣服的鱼,原来是一衣服的快乐。

我小时候夏天天天这样,天天挨打,挨完打第二天继续。

那个贫苦动荡的年代,我的童年是怎么过来的呢?回忆起当时没有玩具却是快乐的,没有零用钱却很满足,没有彩笔生活也是多彩的,那是因为我有一个温暖并充满爱的家。但毕竟回忆就像咬了一口没有熟的柿子,抹不去那一丝丝的苦涩。

图片:神不说话

小时候是鱼多的时候。那时和鱼有关的“渔事”也多,比如用鱼竿钓鱼,用推网推鱼,用拉网拉鱼,用袖子网截鱼等。但是,老师和大人们常常告诫我们不能去摸鱼,否则,将会受到批评或皮肉之苦,然而,鱼的诱惑和钓上鱼的感觉,却往往让我们做出一些“越雷池”的事。 记得每次乐滋滋地把鱼拎回家时,母亲就说:“臭鱼烂虾,费饭的冤家。”在物质匮乏的年月,母亲关心的是粮食,而留在我记忆深处的是鱼香和鱼趣。

少年不知愁滋味,那时的一群小伙伴,整日三五成群,追狗撵兔,摸鱼捉虾。摸鱼的工具很简单,一把筲箕、一个脸盆就可以了。趁大人不注意,我们会把这两样东西拿出来,门前的那条小河自然是个好去处,寻一处深潭,堵了上游的来水,脱掉衣服、拖鞋和短裤,赤条条地就溜进了河。

河水有膝盖深,卟嗵卟嗵跳下去,将脸盆放在铁闸下的回水处,用手脚戽水,渐渐的便能见有鱼在乱窜,引发一阵惊叫,几个脑袋便撞在一起的乱摸,把簸箕沉入水中,双手端着它慢慢地靠近鱼群。当簸箕完全处于鱼群下时,用力把它端起来,里面的水沥干后就只剩下活蹦乱跳的蒙子鱼了。一次可捞几十条呢!把它们倒进脸盆里,再舀点水进去,它们就乖乖地不跳了。

胡乱做成的拦水大坝在逐渐增大的水压下,慢慢的散了,扯一枝竹鞭,依此的把收获串了,一身泥腥归家。这样的傍晚,各家各户传出来的就不仅仅是鱼的香气,更多的是被大人追打的哭泣,侥幸逃脱的便缩在阴暗处,惶惶。

那时上游的紧水滩镇和下游的石塘镇都还没有建发电站,所以,江里的水位都不像现在这样满,还露有溪滩的,好多的鹅卵石。也没人药鱼,炸鱼,电鱼和网鱼的也很少。后来,每到夜里,老远的就能看见瓯江的岸边有1~2盏灯在水中时亮时暗(电鱼的灯放入水里去捞鱼,看去就灯就暗。拿出水面,灯就看去很亮了)。

直到这几年鱼政部门管的严厉起来,夜里有人来巡查,抓住了没收电瓶还要罚款,于是就不在电鱼了。只是河里再也摸不到鱼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