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rlyl物种说】今日--阴影绒毛鲨(Blotchy swellshark)

 rlyl的自然世界 2020-09-04

rlyl陪你每天认识一个新物种

(总第1048篇)

好好学习 天天想上

界:动物界 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软骨鱼纲 Chondrichthyes

亚纲:板鳃亚纲 Elasmobranchii

目:真鲨目 Carcharhiniformes

科:猫鲨科 Scyliorhinidae

属:绒毛鲨属 Cephaloscyllium

种:阴影绒毛鲨 C. umbratile

▲在海底的岩石中可以发现阴影绒毛鲨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阴影绒毛鲨(拼音:bān shā)

英文名:Blotchy swellshark

学名:Cephaloscyllium umbratile (Jordan & Fowler, 1903)

阴影绒毛鲨(学名:Cephaloscyllium umbratile)又名头鲛,为猫鲨科绒毛鲨属的一种鱼类。从日本到台湾,在西北太平洋的90~200米深度常会发现阴影绒毛鲨。它本质上是一种底栖鲨鱼,常出没于岩石礁。本鱼体延长,粗壮,往尾部渐细长。头宽扁,前端钝圆。齿细小而多,盾鳞细如绒毛,体黄褐色,在成长过程中体侧斑变化大,一般体背具多条鞍状暗斑,体侧散布许多黑心白缘的圆斑,或暗色斑点或深褐色斑块。体长可达120公分。在科学文献中,该种类经常与真阴影绒毛鲨(C. isabellum)和沙劳越头鲨C. sarawakensis混淆 。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IUCN)列为:未与评估(NE)

▲阴影绒毛鲨线描图,作者:李文亮 吕少屏 路安民

命名者:Jordan & Fowler, 1903

栖息深度:90- 200公尺

有毒鱼类:否

科中文名:猫鲨科

▲美国鱼类学家大卫·斯塔尔·乔丹(David Starr Jordan亨利·韦德·福勒Henry Weed Fowler在1903年的《美国国家博物馆学报》中描述阴影绒毛鲨插图

经济性:是

科号科名:F023 Scyliorhinidae

食用鱼类:是

最大体长:120 cm

▲阴影绒毛鲨,郑义郎,2007-03-31,绘制手绘图 

观赏鱼类:是

其他中文名:头鲛、沙条、污斑头鲨、污斑头鲛、沙鲦(台东)

世界分布:西太平洋

我国台湾分布:东部、西南部、东北部

栖息环境:砂泥底、近海沿岸

模式种产地:日本长崎

同种异名:Cephaloscyllium formosanum, Cephaloscyllium isabellum。

▲阴影绒毛鲨,标本号ASIZP0064915

外形特征 Description

阴影绒毛鲨体延长,粗状有如纺锤形,往尾端而渐细长。体长可达120公分。头宽扁,前端钝圆。吻短,平扁而钝圆。眼端位,狭长而两头尖,下眼睑上部分化成瞬褶。鼻孔斜列,近口部;前鼻瓣具三角形突出,往前延伸至口裂附近,无触鬚。口宽大,弧形,唇褶褪化或消失;齿细小而多,多齿尖头型。喷水孔狭小,椭圆形,位于眼后角下方。盾鳞细小如绒毛,盾鳞具3棘突3脊突。背鳍2个,第一背鳍较大,位于体腔后部,起点位于腹鳍基底中部上方;第二背鳍较小,起点稍后于臀鳍起点;胸鳍宽大,呈圆钝形;臀鳍略小于第一背鳍,距尾鳍比距腹鳍近;尾鳍狭长,上叶发达;尾鳍下叶前部圆形突出,中部与后部间有一缺刻,后部三角形突出而与上叶相连。体黄褐色,在成长过程中体侧斑纹变化大,一般体背具多条(约为7条)暗色鞍状斑,体侧散佈许多黑心白缘圆斑,或暗色斑点,或深褐色之斑块,随著成长而更加明显。虽然成鱼或许有一个暗色侧斑,但是年轻的鱼在偶鳍之间是没有一个暗色侧斑的,可作为其分类特徵。 

阴影绒毛鲨游动

阴影绒毛鲨正视

栖所生态 Ecology

绒毛栖息在日本北海道至西北太平洋,包括黄海、台湾海域均有分布,它的活动范围可能还扩展到了新几内亚。这种丰富的物种是一种底栖动物,栖息于近海砂泥底区大陆架礁石上,水深度为90~200米。阴绒毛主要以硬骨鱼类为食,偶亦捕食其它小型鲨鱼或乌贼。

生态习性 Ecological Habit

绒毛有记录的一只最大长度为140厘米,它的身体坚固结实,腹部柔软可扩张,头部短而宽而扁平。像其属的其他成员一样,绒毛鲨在受到威胁时,能够迅速吸水或空气使胃膨胀。这样可以将自己楔入岩石缝隙中,变得极其难以捕捉。有时也会以此方式上游翻身浮在水面,诱捕鱼类。

该物种是一种机会主义的捕食者,一位有记录下来体长1米的雌鱼,在其胃中发现有10条长约20厘米的鱼和15条长约15厘米的鱿鱼

该物种主要为食肉性鱼类,以捕食鳗鱼和至少50种带骨鱼类为食,其中也包括居住在开阔水域快速活动类型的鱼。对于这么小的鲨鱼而言,它通常还以至少10种软骨鱼类为食,其中包括灯笼鲨、猫鲨,尤其是虎纹猫鲨(Scyliorhinus torazame)和它的卵,鳐鱼类和它们的卵,它也吃同类型较小的鲨鱼,还有头足类动物,主要是鱿鱼和乌贼等,而蟹、虾等甲壳类动物则偶尔食用,幼年绒毛鲨的饮食组成会因地而异。

绒毛鲨面部

生长繁殖 Growth and Breed

绒毛鲨的卵生鲨鱼,全年可繁殖,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循环。成年雌性右侧有一个功能性卵巢,两个功能性输卵管。该种被认为是比较多产鲨鱼,因为卵巢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往往包含许多个卵子。据记录,即使多年没有再和雄性接触的情况下,雌性绒毛也会产卵,这表明它们可能能够储存精子。

绒毛的卵荚

包状的卵囊相对较大较厚,长约12厘米,宽约7厘米。胶囊表面光滑,有纵向条纹,颜色不透明,乳白色,边缘有黄色。长而卷曲的卷须从卵囊的四个角延伸当胚胎长11厘米时,外部腮消失,表皮肤开始发育,并会有浅棕色的马鞍状斑纹。

绒毛的卵大约需要一年才能孵化,新生鲨鱼体长16-22厘米,通过一系列圈养实验,Sho Tanaka报告说,孵出的鲨鱼的生长速度多达每天0.77毫米。成年鲨鱼雄性和雌性分别能达到86-96厘米和92-104厘米的大小,成熟后的生长速度就非常缓慢了

▲新孵化的绒毛鲨©克里斯·阿维拉(Chris Avila),多伦多加拿大海洋水产养殖

地理分布 Distribution

绒毛分布于西太平洋区,由日本至南海,可能至新几内亚。台湾分布于北部海域。 

渔业利用 Fishing

主要以一支钓、沉底刺网及延绳钓捕获。可生炒、加工成各种肉制品、制成鱼粉或鱼肝油。常被展示于大型水族馆。 

阴影绒毛鲨的眼睛特写

保护 Protection

绒毛对人类无害,很容易适应人工圈养环境,并已在公共水族馆繁殖成功。该物种被日本和台湾底拖网渔偶然捕获并带入市场。其范围内的密集商业捕鱼似乎尚未影响其数量,但在获得更多数据之前,国际自然保护联盟 (IUCN)将其列为“ 数据不足” 。

(物种利用仅代表资料方学术记录,不代表我方立场。野生动物是大自然赐予的瑰宝,地球上濒临灭绝的生物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保护鲨鱼,请拒绝鲨鱼制品,给鲨鱼种群多一份保护,给自己也多一份保护。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在神秘的大自然面前,我们无知的像个孩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