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lyl陪你每天认识一个新物种 (总第1069篇) 好好学习 天天想上 ▲蓝灰扁尾海蛇的头部 界:动物界 Animalia 纲:爬虫纲 Reptilia
亚目:蛇亚目 Serpentes 科:眼镜蛇科 Elapidae 属:扁尾海蛇属 Laticauda 种:蓝灰扁尾海蛇 L. colubrina ▲蓝灰扁尾海蛇,摄于马来西亚 物种介绍 Introduction 中文名:蓝灰扁尾海蛇(拼音:lán huī biǎn wěi hǎi shé); 英文名:Yellow-lipped sea krait; 学名:Laticauda colubrina(Schneider, 1799)。 蓝灰扁尾海蛇,又名黃唇青斑海蛇,是蛇亚目眼镜蛇科扁尾海蛇属下的一种有毒海蛇,俗名灰海蛇、火烧蛇。主要分布于印度洋至太平洋一带的海域,孟加拉湾到马来半岛沿海、巴布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菲律宾、斐济、汤加、日本沿海以及台湾沿海等地。栖息于海洋之中,多于夜间出没沿岸沙滩、岩礁间。捕食方面以一般鱼类为主。拥有强烈的神经毒素。目前未有任何亚种被确认。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 ▲蓝灰扁尾海蛇绘像,Platurus colubrinus,Wagler, 1830是其同种异名 体长:87.5-142厘米 食性:主食鱼类 繁殖:每次产4-20枚卵 习性:有强烈的神经毒素 分布:印度洋至太平洋 ▲蓝灰扁尾海蛇,摄于印度尼西亚北苏拉威西省伦贝海峡 外形特征 Appearance feature 蓝灰扁尾海蛇的腹部扁平宽大,鼻端及吻部同样扁平,吻鳞为单片大鳞;身上有21至25排不规则分布的鳞片。其身体主要呈稍微被压扁的近管状的形状,吻部高翘,前额有一片大鳞片(亦有部分蛇类可能没有这块鳞片)。有一片眶前鳞及两片眶后鳞,7至8片上唇鳞,第三至四片上唇鳞贴近双眼;有五片下唇鳞,接触颏部。腹部有213至245片鳞片,雄蛇有37至47片尾鳞,雌蛇则有29至35片尾鳞。 蓝灰扁尾海蛇的雄性平均长度为87.5厘米,尾巴为13厘米,雌性较大,平均长度为142厘米,尾巴长度为14.5厘米。体色方面,它们的背部多以蓝色及灰色为主,腹部则以黄色为主,身上满布黑色的横向条纹。唇部呈黄色,头部则主要为黑色。 ▲蓝灰扁尾海蛇的桨状尾巴 生态习性 Life habit 蓝灰扁尾海蛇栖息于海洋之中,水深不超过10米,多于夜间出没沿岸沙滩、岩礁间。日间时候,它们多躲藏于海岸边的岩缝间休眠。以海蛇科而言,蓝灰扁尾海蛇拥有较强的陆行本领,即使离海有数十米之遥,仍有可能找到他们的踪影。捕食方面以一般鱼类为主。 ▲蓝灰扁尾海蛇特征性的黄色口鼻部 蓝灰扁尾海蛇拥有强烈的神经毒素,但由于它们的口部细小,攻击性较低,因此对人类的威胁并不特别严重。 蓝灰扁尾海蛇是半水生的。青年时期生活在水中和海岸附近,但成年后能够向内陆移动,且将一半的时间花在陆地上,一半的时间在海里。成年雄性在交配过程中在陆地上的活动更为活跃,并经常在浅水中狩猎,因此有较强的陆地行动能力。另一方面,成年雌性在交配过程中在陆地上活动较少,并且常在更深的水中狩猎,因此有较强的水中行动能力。且由于雄性体型较小,因此它们的爬行和游泳速度比雌性更快。 蓝灰扁尾海蛇身体的适应能力很强,尤其是那条桨状的尾巴可以帮助蓝灰扁尾海蛇在水中快速游泳。由于进化趋同,在海蛇亚科(Hydrophiinae)中也发现这些适应型。但是,由于爬行和游泳之间的运动差异,这些调整会阻碍蛇的地面运动。在干燥的陆地上,蓝灰扁尾海蛇仍然可以移动,但是平均其陆地移动速度仅比其游泳速度的五分之一多一点。狩猎时,蓝灰扁尾海蛇进入远离陆地的深水区,但为了消化、脱皮和繁殖它们最终还是会返回陆地。且有研究发现,各蓝灰扁尾海蛇个体出游后都会返回到其特定的本岛。他们把斐济群岛上的一些蓝灰扁尾海蛇转移到5.3公里以外的其他岛屿上后,所有被捕获的个体平均在30.7天之内,就在其被捕获的本岛上发现。 ▲蓝灰扁尾海蛇,摄于印度尼西亚北苏拉威西省伦贝海峡 扁尾海蛇属是众多海蛇中对海洋需求度最低的蛇类。此属蛇类有宽阔的腹鳞,可以活动于陆地上,相反其尾鳍结构发展不足,令它在水中的活跃程度不及一般海蛇。因此扁尾海蛇多生活于浅滩区域甚至近海陆地之上。 地理分布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蓝灰扁尾海蛇主要分布于印度洋至太平洋一带的海域,孟加拉湾到马来半岛沿海、巴布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菲律宾、斐济、汤加、中国南部、日本沿海以及台湾沿海等地。 生长繁殖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蓝灰扁尾海蛇属卵生蛇类,全年可繁殖,雌蛇每年均于海岸岩石间产卵。 每年的9月~12月的温暖月份,在涨潮时,雄性蓝灰扁尾海蛇聚集在陆地和水中,周围是缓坡的区域。雄性喜欢与较大的雌性交配,因为它们产生更大和更多的后代。当雄性发现雌性时,它将追逐雌性并开始求偶。雌性比雄性更大、活动更慢,所以会有多只雄性将围绕并缠在单个雌性周围。然后,雄性将其身体与雌性对齐,并有节奏地收缩,交配时的蛇群可以在几天内几乎保持静止。求爱成功后,蛇平均要交配两个小时。然后,雌性每次约能诞下4-20枚蛇卵。卵沉积在岩石缝隙中直到孵化。这些蛇卵很少在野外发现,在整个物种范围内,只有两个卵窝被明确报道过。 ▲蓝灰扁尾海蛇交配中 与人的关系 Interaction with humans 由于蓝灰扁尾海蛇的大部分时间都在陆地上度过,因此人类经常遇到它们。在船的进水和排气管中往往可以发现它们。蓝灰扁尾海蛇容易被光吸引,包括海岸上的旅馆和其他建筑物等人造光源也会分散其注意力。 ▲日本冲绳料理,用半环扁尾海蛇制作的海蛇汤 与其他有毒物种(例如眼镜蛇和蝰蛇)相比,该物种的咬人记录少的多。因为它的侵略性较小,并且倾向于避开人类。如果他们咬人,通常也是在被意外抓住时处于自卫状态下。所以,大多数被海蛇咬伤都发生在渔民试图将蛇从渔网上解开的时候。在菲律宾,扁尾海蛇们会因蛇皮和肉而被捕获,海蛇肉被熏制后出口制成日本料理。冲绳料理中使用的是其属Laticauda相关物种的熏制肉类,即半环扁尾海蛇(学名:Laticauda semifasciata),用于制作イラブー汁,即海蛇汤。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物种利用仅代表资料方学术记录,不代表我方立场。野生动物是大自然赐予的瑰宝,地球上濒临灭绝的生物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在神秘的大自然面前,我们无知的像个孩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