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灸医案】脾胃调理

 369蓝田书院 2020-09-04

症候

某男,50岁左右,人瘦小,脸青黄,自述容易拉肚子(腹泻)、食欲差,饭量少,吸收不好,年轻时喜欢冷饮,喝水喝酒都是喝冰的,有慢性胃炎,故前来调理。

注 :针灸调理各种脾胃虚弱、如腹泻、腹胀,腹水、不容易消化、便秘、胃疼、胃炎、烧心、肠梗、肠息肉等脾、胃、肠等疾病具有很好的效果。

针灸主要起调中气,健脾,理气,和血,升清,降浊,调理肠胃等作用。

取穴

 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天枢(对)、内关(对)、足三里(对侧)

1、三脘:上脘、中脘、下脘,统称为三脘。上脘穴,位于胃上口,属胃络脾,为足阳明、手太阳、任脉之会。能开胃腑受纳之门,饮食水谷得以入胃。下脘穴,当胃之下口,为足太阳、任脉之会,能温通胃肠,益气降逆。中脘正当胃脘中间,为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又为六腑之会。胃之募穴。所谓“会”是指精气聚会之处。所谓“募”是脏腑经气汇聚于胸腹的腧穴,而中脘是上述四经精气交会之处,因而可以通达四经,中脘的功能是助胃,消化水谷,温通腑气,升清降浊,调理中州之气机。

2、气海:又名丹田,顾名思义为气之海。生发元气,蒸动气化;以助运化之机,且能通调任脉,温固下元。它与中脘相配,能助益气、升阳之功。

3、天枢:为阳明胃经腧穴,为大肠之募穴,腹气之街。所谓街者,含有气血流通,频繁而宽阔的功能,又能分理水谷之糟粕,消导积滞,调益脾气。与中脘相配,能帮助润肠胃,利运化,与气海相配,能协同振奋下焦之阳气,以助胃肠腐熟水谷。

4、内关:为心包络穴,别走少阳三焦,调理三焦气机,宁神和胃,宽胸理气。配中脘、足三里,有助其升清降浊,调理气机之功。

5、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合”者是经气最后如百川汇合入海之义。足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因其功用较为广泛。特别对六腑之病,使用机会更多,因此,补足三里有健脾和胃、益气升清之功;泻三里则有降逆气化浊,通调肠腑之效。由于脾胃为后天之本。

注:以上针灸加灸法。

效果反馈

患者自针灸调理一个小疗程(10次),效果开始明显,原来的食欲差,饭量少,变饭量大,容易饿易消化。原来的容易拉肚子,一天十几次变次数减少为一天三四次。

患者结束一个大疗程(30次)的调理,以上症状全愈。

扫描下方二维码永久看回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