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桃花源记》中描绘的是人间仙境?其实当中三个细节令人后怕

 思明居士 2020-09-04

在现在这样一个“钢铁森林”的社会,很多人都向往着朴实的田园生活。李子柒、华农兄弟等“网络大V”的走红印证了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其实我们所认为的田园生活,并不是实际上的田园生活。

在我们的想象当中美好的田园生活应该有山有水,里面的人们应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其实这种美好的生活不只是现代人在羡慕,古人也是很羡慕这种生活的,在封建社会人们虽然可以做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是往往要饱受天灾人祸的威胁。

《桃花源记》中描绘的是人间仙境?其实当中三个细节令人后怕

陶渊明曾经在自己的作品当中创造过一个理想的世界,那个世界里的人们安稳而又平和,在那个世界里百姓们生活和乐,没有战争的破坏,没有自然灾害的危险。他将这个世界称之为“桃花源”。后世有很多人前去寻找“桃花源”,但都不了了之。在后人看来,“桃花源”是陶渊明所创造的人间仙境,但其实并非如此。

“桃花源”的谎言

在现代社会,很多人都认为“桃花源”并不是真实存在的,是陶渊明想象出来的。但是就算是想象也一定会有相关依据,毕竟人不可能凭空捏造出并不存在的东西。因此想要探究“桃花源”的真相,就必须要了解陶渊明。

陶渊明自小饱读诗书,在他20岁那年就开始入朝为官了,可惜魏晋是整个封建社会最为黑暗的时期之一,在那样一个黑暗的时代当中,朝堂被世家大族所把控,他很难有所作为,所以在他29岁那年就辞职回家了。

《桃花源记》中描绘的是人间仙境?其实当中三个细节令人后怕

后来他又一次入朝成了彭泽令,同年11月份,他同父异母的妹妹因病去世,陶渊明极其伤心,或许是感悟到人生的短暂,也可能是对于官场黑暗的痛心,陶渊明正式解印辞官,因为自小就向往自然,所以他开始过起了自己的隐居生活。在这一时期,他对于自然颇有感悟,写下了一系列关于隐居生活的作品,《桃花源记》就是他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之一。

在很多人看来,《桃花源记》只是描写了陶渊明所塑造的那个理想的世界,是他所期望的现实当中存在的世界,其实并非如此,桃花源其实是一个“阴间”的世界。

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伴随着历史的演进神鬼思想也在不断的发展,中国有着完整的神鬼体系。关于“阴阳两界”的概念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当时的人们认为人死后,灵魂归于天,精魄归于地。汉朝时期佛教传入中原,渐渐的中原地区形成了十八层地狱为主的阴间体系。

《桃花源记》中描绘的是人间仙境?其实当中三个细节令人后怕

魏晋时期,关于鬼神思想又有了进一步发展,两晋时期,奇异怪志小说发展迅速。我们现在贴门神避邪的习俗,就是在那个时候兴起的。《桃花源记》就诞生于这一时期,因此文章中的很多内容都与当时的神鬼习俗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

真实的“桃花源”

真实的“桃花源”,并不是文章表面写的那样简单,陶渊明所塑造的一草一木与当时的时代相连,都有其背后的意义。根据课文,捕鱼人进入“桃花源”所经过的路径其实就是一个山洞,他看到洞的那边仿佛有光亮,所以才进去的,据他形容“初级狭,才通人”。走过一会儿之后才宽敞的进入。

表面来看,这句话并没有什么,其实这要与古代的丧葬传统所联系,根据《大汉原陵秘葬经》记载,其实从秦朝到魏晋时期古人在修建墓穴时,墓道的修建就是这样的,前面窄后面宽,目的是为了防止盗贼进入。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讲究阴阳伦理的国家,由于墓穴修建成这样了,所以在民间人们在修建村庄或者是修建房屋时是绝对不会把过道修建成这种前窄后宽的形状的。

《桃花源记》中描绘的是人间仙境?其实当中三个细节令人后怕

之后,捕鱼人“忽逢桃花林”,以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桃树是很美好的,桃花林的景象也是美丽的,但其实在中国古代并不会随意栽种桃树。

《葬经》中记载,古人认为门前栽种桃树和桑树是为大凶,因为桃树和桑树是容易聚集阴气的,在门前种植的话,往往会给家庭带来灾祸。而原著中所写的“落英缤纷”,可以推测出当时应该是在清明前后,一般来讲,桃树就是在此时开花的,落花就像是人们给过去的亲人挥洒的纸钱。

最后,就是服饰了,据原著中所讲,村中人的祖先是从秦朝时期逃过来的,之后村子里就再也没有与外界有所联系。

但是他们身上的服饰却和外面社会的人没有什么区别,自秦末到东晋已经时隔500多年了,在此期间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入侵,汉人所穿的汉服已经明显受到了北方民族的影响啊,“桃花源”中的人与世隔绝但却穿着与外面人一样的衣服,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些衣服其实是后人在祭奠他们时烧给他们的。

《桃花源记》中描绘的是人间仙境?其实当中三个细节令人后怕

最为诡异的是,这个捕鱼人在回到家乡前明明做了记号,但是带人前去的时候却怎么也找不到了,如果是真实存在的这个美丽的村庄,怎么会平白无故的就消失了呢?只有阴阳两隔的世界才有可能会找不到。

综合来说,桃花源其实是一个已经逝去的阴间世界,陶渊明所描写的根本不是所谓的美好社会,他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也并非是为了凸显田园生活的美好,而是为了告诉世人,当时社会的黑暗,为了抨击当时的世家大族所垄断的朝堂被黑暗所笼罩的社会。他之所以描写桃花源,也是为了凸显和“鬼”相比“人”才是最可怕的。

其实无论“桃花源”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我们对于美好社会的向往是不会变的。相比于魏晋时期来说,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其实就是生活在“桃花源”当中,我们应该把握当下生活的美好,追求属于自己的“桃花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