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着李哥游南京:十族殉忠天遗六氏,一抔埋血地接孝陵

 建安视觉 2020-09-04

  

  

  

  

明代大儒方孝孺墓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雨花台烈士陵园内,2018年被列入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方孝孺(公元1357—公元1402),浙江宁海人,精通文史,学识渊博,是辅佐朱元璋孙子建文帝的重臣,也是建文帝(朱允炆)的老师。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起兵抢夺皇位后,要方孝孺写即位诏书。方孝孺坚拒不从,气急败坏的朱棣于是下令在午门腰斩方孝孺,三次抄捕,诛及十族(九族加门生),共被害873人。后世称方孝孺是唯一被灭十族的人。

明朝万历年间,著名戏剧家汤显祖为方孝孺修墓立碑建祠,后毁于战火。1999年,雨花台风景区重修方孝孺墓。墓园最北侧一座石牌坊,上刻对联十族殉忠天遗六氏,一抔埋血地接孝陵 横批天地正气。神道南侧为墓冢,墓冢下部呈圆形,上部为半球形的顶,墓前立有明方正学先生之墓神道碑。

“九族”一说的出现,与封建社会的刑法制度有很大关系。封建社会实行残酷的株连法,一人犯法,尤其是犯大法,往往要被灭“九族”,即“株连九族”。而明朝皇帝朱棣对待方孝孺的刑罚却更残酷,不但腰斩方孝孺,还对其灭十族。许多网友对此有疑问,有的认为“族”是几代人的说法,古代的人活到七十岁就称“古来稀”,一般情况下,四世同堂的家庭都很少,古代人是怎么凑够一个家庭“九代人”?还有网友依据《三字经》的说法,认为古代确有“灭九族”的刑罚。

     据商务印书馆发行的《新华字典》(1979年修订重排本)解释:族(),①民族:汉族、回族。②聚居而有血统关系的人群的统称:宗族、家族。③事物有共同属性的一大类:水族、芳香族。④灭族,封建时代的一种残酷刑法,一人有罪把全家或包括母家、妻家的人都杀死。

关于“九族”的确切概念,史志文献及汉语工具书等均无明确记载。对于九族,历来说法不一,据我古代童蒙读物《三字经》对九族的说法“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即“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己身、子、孙、曾孙、玄孙”。这个说法所谓的“九族”,从自身查起,上查四代人,下查四代人,加上自身共九代人。另有说法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儿之子(外孙)、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姐妹、儿女);母族三是指母之父(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从母子(娘舅);妻族二是指岳父、岳母。

也有学者认为,依据汉朝郑玄注解周礼的说法,父子孙三代为“三族”,考察历朝刑律,均无“九族”的界定。九族只是个虚词,古人认为“九”是最大的阳数,有“极多”的意思,比如北方的老建筑“九门照”之说,并不是实指九进院的九个门,而是三进、四进院落的前后九个门相照。有关方孝孺被灭十族的记载,在《明史·方孝孺列传》中只是说他被凌迟磔杀( zhé shā),并未记载被灭十族。但明崇祯年间的《宁海县志·方孝孺传》等文献记载他被灭了十族。不管三族、九族有什么样的说法,古人大义凛然、宁死不屈的气节,永远值得我们敬仰、学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