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线老师呐喊:别让过度辅导把学生害了!

 公众号_好教师 2020-09-04
又到一年开学季。校园周边又开始游动着各个辅导机构的人员,摆摊设点,频发传单,卖力讲解,不断鼓动从旁边走过的家长和学生。家长学生驻足流连,不断打听和询问。

这个现象着实是非常普遍的。而现象的背后却是一种隐忧:

学生们真的需要这么多的辅导吗?

看着那么多趋之若鹜的学生和家长,不由得怀疑,现代教育让学生学不好?这么大的学生量和辅导量,真的不过度?

其实,过度辅导已经大量地进入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在学校,为了让学生们学得更好,学校制定了各种辅导计划,也要求教师制定各种单独辅导、集体辅导计划,力求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辅导。

学校的辅导方式多样:个别辅导、分层辅导、偏科辅导、题型辅导、考前辅导等等。

辅导内容也不同:学习辅导(词汇、语法、作文、压轴题、计算题等)、心理辅导、应试技巧辅导等等。辅导时间分得特别细:早自习、午自习、课间、课后延时等。

学校搞这些辅导很累人,累老师,累学生,既累身体,也累了心。但,由于各种原因,不得不去做。


其实,学校辅导的目的很明确,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学质量就是学校的生命线。辅导只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课下方式。

学校辅导的影响是双向的,既有好的一面,又有让人吐槽的一面,利弊共存的。

对于想学习想学好但又缺乏方法和学习能力,需要老师的带动和帮助的学生来说,学校老师的辅导可以给他们一个进步的机会和空间

在多次的重复和讲解下,他们可能解决掉自己的很多学习难点。对于个别理解不了的知识,也可以通过单独辅导,达到掌握的目的。

而对于有学习能力但是又缺乏主动性的学生来说,过度的辅导会让他们不但不更加优秀,反而可能形成依赖懒惰的思想,不主动思考,不主动学习拔高,不探究,不懂超前学习,等着老师讲解和陪学。

还有一部分比较优秀的学生,由于学校安排的统一辅导占据了时间,没有时间来自我提升。

本来辅导的目的是让差生变好,优生更优,但这样过度的辅导适得其反,有可能惯坏学生。所以,学校辅导要适度。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除了学校,家庭教育中对待辅导培训更胜一筹,观点各异,做法各异。

家长们为了提升自己的阶层或者固化自己的优势阶层,不仅让自己的孩子在课堂学,还要在课后不断的辅导。这种现象遍地皆是。

学生小A上七年级时,在学校看上去听话,不调皮,上课也听讲,就是学不会老师讲的知识。上课看着他在听,在记笔记,一叫起来回答问题,一问三不知。

老师在自习课、辅导课,甚至课间也对他进行帮助,辅导。上节课学会,下节课就忘记。老师联系他的父母了解情况。原来,他的父母在刚上小学时,害怕他学习不好,他们作为家长也无能力无时间辅导孩子的功课。


从一年级开始,就让他放学后到辅导机构去做作业,让辅导机构的老师管理。由于有了这样的助手,有老师辅导做作业,甚至给答案,小A的小学成绩马马虎虎,父母也乐得自在,省心省力。

而小A的自我管理、自我学习、预习、复习、归纳等基本的能力和习惯都没有培养一丁点。他没有克服困难的恒心和毅力,对学习时时事事依赖学校老师和辅导老师。

所以,到了初中,学习困难加剧。他的父母还质疑:“我家孩子小学学习不算最差的,怎么上初中就不行了。”不懂教育的悲哀啊!以为花钱请人辅导,就能学习优秀,锦上添花,就能得个心安,殊不知,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结局也能猜到,小A没有像有的孩子那样经过辅导培训变得更优秀。在中考后,分数很低,未能考上普通高中,去读了一个职业高中。

可见,并不是人人通过辅导,都能提升自我,达到一个高度的过度辅导并不是历史上的可见的问题,而是这几年出现的。它是有它发展的原因的。

这几年,随着教育的升温,升学率成了衡量一个学校好坏的重要依据。甚嚣尘上的是,学校的声誉看升学率,学生选学校看升学率,教育部门考核看各种比率,学校考核老师看升学率,看成绩。

上面逼得紧,下面跳得快。不使劲去辅导,不使劲去挤压学生,如何来的成绩。

而家长们呢?那高高悬挂的期望值,犹如天上的明月,要怎么才能够得着?不停地给孩子辅导呗。

各种辅导,各个学科,有时间的就报。为了孩子的成绩,钱在家长们手里准备随时抛给辅导老师。

学生小谢,初中成绩不温不火,学习上比较懒惰,老师要求落实的也不落实,没有好的学习习惯,但他个人不自知,个人感觉良好。老师发现问题与家长沟通时,家长表示:“我已经给他报了辅导班”。

家长在家监督孩子、帮助孩子培养好的作业习惯、学习习惯成了辅导班的事。九年级时,小谢每周一打瞌睡。


老师一问,原来周末从早到晚全部在补习。两天都在辅导班,老师布置的作业只好晚上随便写几个字草草了事,周一打瞌睡,几乎持续到周三,然后又到周末了。

老师建议家长只补习下小谢的薄弱学科,家长没接受。如此恶性循环。

教育的现状是有经济实力的家长给自己的孩子搭建平台,让他们更上一层楼。有的孩子的确做到了。而有的孩子由于习惯差,盲目去补课培训,适得其反。而有的家庭没有那个经济实力,只能任其发展。

但是,真正的实力较量来自于自己的思想境界、自己的努力与坚持。
今年湖南省文科第一名何润琪,高考707分,家里条件不好,母亲去世,家里有高龄的奶奶,全靠父亲和哥哥打工。一家人挤在老旧的房子里。

何润琪和父亲挤在一间光线不好的房间,白天学习都要开灯。疫情期间,何润琪没有电脑,没有手机,上不了网课,交不了作业。这与那些既有电脑又有手机而不好好上网课的学生,该如何相比?

后来还是班主任发现他没上网课,没交作业,才得知他家的情况,不胜唏嘘的同时,把自己的电脑和手机借给他,以此来保证他上课和交作业。

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何润琪考出了全省第一的好成绩。而那些家境优越,有人辅导的孩子们该作何想。

可见,优渥的家庭固然可以给孩子提供好的环境,好的教育,好的资源,但最终谁能在中考、高考中胜出,还是要看孩子是否有一颗进取之心。

有的时候,父母在倾尽全力,而孩子在一旁优哉游哉。

从何润琪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努力可以弥补家境的不足。没有辅导班,没有电脑,没有手机,靠着自己的刻苦和自律,弥补了一部分学习条件的不足和与他人的鸿沟。

贫寒不能阻挡成功,优渥并不是一定能成功。

再来说到辅导,虽然社会环境和教育制度使得它欣欣向荣,但是作为家长,对待它的态度应该一分为二。

当孩子的确需要某方面的帮助和辅导的时候,可以适度地参与并好好地利用,而不是认为有了辅导,就万事大吉了。更不能一股脑地报很多的辅导,让孩子没有了自己的成长空间和时间,也没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对某些孩子来说,他们具备好的学习能力,好的学习习惯,具有爱思考的品质,具有创新的意识,只是在目前这个阶段,还没有把他的全部才华体现出来。

这时,不要着急,不要去拔苗助长,让他去参加各种辅导培训,让他丧失自我思考,丧失自己成长的机会。

家长要做的是,给予他时间和空间,让他去发展,去成长,去思考,从旁给予指导,扶正,鼓励,静待花开。

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培养好的习惯和自律品格比传授知识更有益。所以,就不要去肆意揉搓他们了,辅导适度即可,不可过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