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建设 | 游遍上海古镇 (郊游叙事)

 金鸽子文艺 2020-09-05



游遍上海古镇

文  /  王建设

        到上海没多久,我便有了游遍上海古镇的想法。据悉,上海的朱家角、七宝古镇与浙江的乌镇十分相似,景色优美,于是乎,它们便成了我游玩的首选。
         那天上午,几经周折,我乘大巴到达朱家角车站。朱家角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古老,遍地都是黑砖黛房的建筑,就连路边上候车的建筑都是古色古香的。站在铺就的石块小路上,向远处看去,古镇更显示出它的典雅韵味。路上铺就的石块就像臭豆腐一样,与家乡的路相比较起来显得坑洼不平。 

        站在古镇上,放眼望去,我摸不着北,不知走哪条道,看到一位货车司机,我便向他打听,朱家角哪儿最值得去?司机告诉我,往前走五分钟右拐,就是放生桥,他说:凡到朱家角的游客,不到放生桥,等于没来朱家角。 
         可想而知,朱家角的放生桥在当地百姓心目中有着多么重要的位置。这让我想起一句老话:外国人到中国,不到西安的话,等于没来中国。按照司机的指向,我径直往前走,往右拐,一条石板铺成的路展现在我的眼前,这样的路,拼着很讲究,带有各种图案的,不多见。 
         进了古镇,看到一块导游牌,上面画着朱家角游览路线,通过牌子上的介绍,我才知道,朱家角有着数百年的历史。不时地可以看到大小旅游团进进出出的,旅游团的人数不定,三五成群。只见导游举着绿色的旗子,走在最前面,不停地吹着口哨。随处可见外国人,身着各色的衣服,走在冰冷的石板路上。一老外不怕天冷,只穿一件衬衫和大裤衩,走在结冰的石板路上,吸引了游人的眼球。 
         我一边游览,一边拍摄。很多优美的景观,让我目不暇接。曾到过很多的地方,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的优美典雅的地方,也是我梦中的景致。按照导游的路线,每到一处,都能给人一种入画的感觉,美不胜收。 
         很快到了放生桥,这里聚集了很多游人。放生桥是一座石拱桥,两头低,中间鼓起。桥上,来来往往的游人络绎不绝,有的人买鱼放生,有的人在桥上留影,有的人品尝着臭豆腐,谈笑风声。石桥的两旁是古色古香的民居,民居都以木制而成,黑白相间,有的立在水边的两侧,二至三层楼高的样子,经过阳光照射,形成倒影,影子落在水里,相映成彰,妙趣横生,有的老屋则用来做生意,向游人出售特产。 
         石桥下,不时地有船只进进出出,船上坐着观光的游人,他们尽情地拍照。划船的人姿态十分优美,身子左右摇摆,时快时慢。 
          镇上的小吃,可谓丰富,游人尽情品尝着各色小吃,看到最多的便是臭豆腐,还有各种馅的粽子,大小不一,各类小吃,让路人看了垂涎三尺。 

        与朱家角十分相似的七宝镇离上海市区不远,坐车换乘地铁,五十分钟可以到达。七宝镇的石拱桥比较集中,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座桥梁,立在河的两边的古民居更是给古镇增添了奇观。不过,感觉上七宝古镇的面积略小于朱家角古镇,它们都有一条很长的老街,老街的石板路历史更长。 
        七宝镇上,有很多的民间艺人向游人出售工艺品,如竹子编制的龙、虾之类的东西,小巧玲珑,更是吸引了游客。我来的时候,正好赶上著名雕塑家张充仁先生举办个人作品展,从窗口领到一张免费的参观券,我怀着一颗仰慕之情,欣赏张老的作品。从展出的一百多件作品中,钦佩他的执著精神。张充仁出生于七宝古镇,我为七宝古镇出了这样一位名人而肃然起敬。 
        一段时间游览古镇,让我大开眼界,更为上海的古镇奇特风景深深陶醉。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到过朱家角、七宝古镇,因为天气原因,所到之处,天色昏暗,没有拍到像样的片子,即使拍了,也是昏暗的背景,效果不太好。我埋怨天气,真是不凑巧,每次外出,还要带着雨伞,一边打伞,一边拍照。那段时间,我没有因为天气的糟糕而放弃采风。 
        出人意料到是,持续一个月的雾雨天气后,上海天气放晴了,格外晴朗,使得原本不太乐意的心情,一下子开朗了起来,也给我外出采风带来了方便,我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快对上海周边的古镇游览。说游览,其实就是采风。一天,随手翻到一本内部刊物,上面介绍了上海周边的一些古镇,看后,新场古镇、召稼楼便成了我再次采风的首选之地。 

        新场古镇离上海市不远,与前面去过的几个古镇有所不同的是,这个镇上正在进行大力改造。我向行人打听,新场镇哪儿好看,也就是说最好玩的地方,或最热闹的地方。被告知,新场镇没什么好玩的。 
        按照镇上人的指向,我来到古镇老街,有点让我不可思议,镇上人烟稀少,几乎看不到人,人都上哪儿去了?再说,新场古镇,在宣传上也不是很差。 
         沿着老街,我竭力寻找值得拍摄的东西,没想到的是,这儿古建筑多,黑砖黛瓦到处尽是,有老的建筑,堪称一绝,非常少见,此引起了我的重视,每走一段路,我都要闯进弄子里,到人家的院子里看看,再上天空看,有没有好的建筑,如屋顶,古树等。 
        发现一个老屋里没有人,门洞开着,我摸着门进去,里面尽是灰层,这样的老屋,在镇上很多,看来,它们的命运不长了,因为,镇上正在进行改造,希望这样的老建筑能够保存下来。 
        进屋后,我沿着腐朽的木梯向上攀登,心里没底,如果,梯子榻了怎么办,这时,我没有想到那么多,小心翼翼地登上梯子。当我来到二楼时,站在楼板上,不敢往前移动脚步,生怕楼板掉下去。我扶着墙壁,来到阳台上,向远处眺望,原来还有更美丽的景致。 
        新场镇给我印象是,老的建筑别具一格,很有特色。在这里,我拍了为数不少的片子。稍作休息后,没几日,我又马不停蹄来到召稼楼。在去召稼楼的公交车上,遇到一位抱着孩子的妇女,我向她打听召稼楼到底怎么样,她说:不怎么样,只有老的房子。说者无心,听者有心。我此次来的目地就是寻找老屋,旧的风景,而不是来玩的。 
         很快,车在召稼楼对面停住,交通十分便利。没走几分钟,便进了召稼楼,前面不远处一座石桥看上去是刚建的。 

         召稼楼可以说是现代与古典建筑的相结合,老街上的建筑,放眼望去,都是新式的,仿古建筑,老街的两边的村落显示出徽派味道。再向老街周边的村落走去,不时地可以看到老的建筑。那些造型各异的建筑,让我留连忘返。 
         走出老街,到周边的村庄,我拍下了许多令人难忘的镜头。召稼楼古镇,它的规模大,建筑群多,加之镇上规划的好,吸引了不少游人。这里与新场古镇不同,它的人多,地面大,老的建筑房顶造型别具一格,是摄影爱好者的理想去处。 
         所到之处,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古镇一些地方正在进行改造,一些老的建筑正在拆除,站在一片废墟上,不由得心情沉重起来。 
         召稼楼,也是收获最多的地方之一。在这儿,我跑遍了不少的地方,最有名的便是一些老的建筑,历史悠久。如离古镇不远,当我来到这儿时,一位老人正好骑车过来,将车停在外面,他就是这屋里的主人。我打量了一下,屋前有一个院子,院子当中有一口老井,根据外面的一块铜牌上的介绍,才知,这间屋子是老祖宗留下来的。

(网络配图) 
        像这样的历史文物,镇上很多,每到一处都有。在上海周边古镇采风,并不是一帆风顺。也有麻烦的事儿,比如,要到某个地方去,我事先在网上搜索,将最佳交通路线记在本子上,按照路线,花上几个小时到目地时,结果,还是找不到地方。一次,看到有关介绍,上海老码头风景不错,我非常感兴趣。当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到达时,怎么也找不到老码头,却找到一家大的饭店,饭店的门上挂着烫金的三个大字“老码头”。我跑了冤枉路不说,累得我实在受不了。(已载2015年12日3日《南阳日报》旅游版)


——  精彩回读 —— 
王建设   ▏ 我在开发区写大字(随笔)
王建设   ▏ 探寻一条巷子(游记)
王建设  ▏嘉定行(游记)
王建设的钢笔画(作品欣赏)
王建设  ▏ 品味《良友》画报 (艺术品鉴)
王建设   ▏怪才 —— 周卫军 (人物侧记)
王建设   ▏ 把有趣戴在身上 (杂谈)
王建设   ▏ 当编辑的酸甜苦辣(随笔)
王建设   ▏ 张爱玲文学上成功的背后(读书笔记)
王建设  ▏我眼中的余多瑞老师 (散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