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避招风雨,该放手时要放手

 斯文人者 2020-09-05

有故事的丫头。点击标题下蓝字“缄默人”免费关注,我们一起前行!

点 击 查 看

避招风雨,该放手时要放手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01

人生在世,一定要懂得取舍。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有些时候,适当放手才能得到更多。 

三国时期曹操的著名谋士荀攸智慧超群,谋略过人,他辅佐曹操征张绣、擒吕布、战袁绍、定乌桓,为曹氏集团统一北方、建立功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在朝二十余年,能够从容自如地处理政治旋涡中上下左右的复杂关系,在极其残酷的人事倾轧中,地位始终稳定,立于不败之地,就在于他能淡泊缄默。 

曹操有一段话形象而又精辟地反映了荀攸这一特别的谋略:“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

可见荀攸平时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对内对外,对敌对己,迥然不同。 

参与军机,他智慧过人,连出妙策;迎战敌军,他奋勇当先,不屈不挠。

但对曹操、对同僚却不争高下,表现得总是很谦卑、文弱、愚钝、怯懦。 

02

有一次,荀攸的姑表兄弟辛韬曾问及他当年为曹操谋取袁绍冀州的情况,他却极力否认自己的谋略贡献,说自己什么也没有做。

他为曹操“前后凡画奇策十二”,史家称赞他是“张良、陈平第二”,但他本人对自己的卓著功勋却是守口如瓶,讳莫如深,从不对他人说起。

他与曹操相处二十年,关系融洽,深受宠信,从来不见有人到曹操处以谗言加害于他,也没有一处得罪过曹操,使曹操不悦。 

建安十九年,荀攸在从征途中善终而死,曹操知道后痛哭流涕,说:“孤与荀公达周游二十余年,无毫毛可非者。”

并赞誉他为谦虚的君子和完美的贤人。

这都是荀攸避招风雨,精于应变的结果。 

避招风雨的应变策略,初看起来好像比较消极。

其实,它并不是委曲求全、窝窝囊囊做人,而是通过少惹是非、少生麻烦的方式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特长。

同时,对于一些谋士来说,运用避招风雨的策略,不仅可以保命安身,还可以求得一个好的终结。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千古良辅张良,在功成名就时,汉高祖让其择齐地3万户为封邑。 

那时,连年战争,人口锐减,粮食奇缺。齐地素以富饶著称,对于立国不久、困难重重的汉朝来说,齐地的3万户是个极为丰厚的食禄。

然而,张良却婉然谢绝了刘邦的厚赐,只选了个万户左右的留县,受封为“留侯”。

张良置荣利而淡之,行“避招风雨”术,其明哲保身的用心可谓良苦。 

其实,一个有内涵、有实力的人也不一定永远站在最高峰。

忘记曾经的成功、曾经的辉煌,正视现实,这样的人即使退居幕后,人们给予他们的仍然是掌声和鲜花。 

温馨提示



你我相遇在美好的春天
A BEAUTIFUL SPRING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

  在看,看更多精彩的故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