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绕几个圈子,效果会更好

 斯文人者 2020-09-05

绕几个圈子,效果会更好。

天真的人“心口如一”,想什么马上就要表达出来。
让人一碗水看到底之后,你的能力和智慧就会受到怀疑。
不要让人把你看得太透彻,你为人处世越低调,就越能自如地行走于社会。

适时地保留意见才是不败的绝招。

01

生活中不少人是“直肠子”“一根筋”,为人处世“碰到南墙仍不回头”,几头公牛也拉不回来。

这样的人最该学点迂回术,让自己的大脑多几个沟回,肠子多几个弯弯绕,神经多长些末梢。一言以蔽之:绕几个圈子。

一马平川的坦途是人们所希望和企求的。

然而世上又哪有那么多省时、省力的阳关大道任我们驰骋?

在遇到暂时无法逾越的障碍时,我们要巧妙地选择走“之”字型,在换方向前,松口气,等力气稍恢复后再往上走,有时反而能更快到达。

18世纪初,俄国和瑞典为争夺波罗的海制海权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

瑞典在第一次进攻失利以后,经过认真的准备,纠集强大的海军和陆军,又向俄国发动第二次进攻。

瑞典的这次进攻来势凶猛,军队很快就在俄国沿海登陆。

当时俄国沿海地区兵力薄弱,俄军被瑞典人逼得一再后退。

俄国军民人心浮动,国内一片混乱。

在俄国面临危急之际,彼得大帝异常冷静。

他知道瑞典国王查理十二和瑞典军队的将领们一向做事小心谨慎,优柔寡断,缺乏勇敢的精神和坚定的意志。

如果充分利用瑞典人的这一弱点,俄国就会转危为安。

于是,彼得大帝派遣一大批紧急信使携带着他的亲笔命令奔赴各地。他的这些命令要求各地的指挥官立刻派援军支援沿海地区。

当然,彼得大帝所提到的这些援军有的是根本不存在,有的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负责传送命令的信使故意糊里糊涂地乱走,粗心大意地暴露身份,结果被瑞典人俘获,身上的密信也被瑞典人搜出。

瑞典将领对彼得大帝的绝密命令十分在意,认为俄国人隐瞒了军事实力,俄国军队之所以不加以顽强的抵抗而退出沿海地区,是因为他们有着更深远的计谋。

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瑞典军队放弃了已占领的俄国沿海地区,迅速后撤回国。

彼得大帝以一纸假书信吓退了敌人,不费一枪一弹就解除了瑞典军队对沿海地区的围困,保住了圣彼得堡和战略设施工程,使俄国顺利渡过了难关。

俄军一再溃退,国内人心惶惶;瑞典海陆军勇猛强大,节节进逼,俄国似乎只有败退这一条路了。

但瑞典虽形势旺盛,其领导层却多疑而优柔寡断。

彼得大帝深知这一点,故使出无中生有之计,成功地左右了瑞典军队的行动,使其迅速撤退回国,从而保存了俄国的领土与军队。

对于非常强大的敌人或障碍,如果我们没有必要的条件和充足的力量去打垮它,而一味地直线前进,盲目蛮干,那是一勇之夫所为,轻则徒劳无功,重则头破血流,丢盔卸甲,招致惨败。

实现自我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多一点韧性,能够在必要的时候弯一弯,转一转,因为太坚硬容易折断。

唯有那些不只是坚硬且更多一些柔韧和弹性的人,才能克服更多的困难,战胜更多的挫折。

02

经验告诉我们:

一个人在为人处世中,若斤斤计较、处处与人发生摩擦,即便他本领高强,聪明过人,也往往会使自己壮志难酬,事业无成。

年轻人未经社会的打磨,总会呈现出棱棱角角,容易碰壁。

为了减少前进中的阻力,为了集中精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必要时,我们应该做出某种让步或妥协,即用“圆”的方法去取代“方”的精神,

当然也不能把“方”全丢了。

人们活在复杂的社会当中,像舟行于江河,处处有“风浪”,有阻力,而一个人如果时时事事以“方”处之,以硬碰硬,竭尽全力与阻力相较量、相抵抗。

甚至拼个你死我活,这样做的结果,一来精力难以承受,二来树敌太多,更不好过。

与其如此,何不适当地用些“圆”的方法,积极地去设法排除一些困难或减少部分阻力,这样不就使通向成功的路上少几块绊脚石了吗?

明代海虞人严养斋,曾经当过主管考察官员的吏部尚书,后来又当了宰相。

他准备在城里盖一座大宅子。

地基已经测量好了,唯独有一间民房正好建在地基之内,这样使得整个建筑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房主是卖酒和豆腐的,房子是他的祖辈传下来的基业。

工地的负责人想高价买下他的房子,但是这家人坚决不同意。

负责人便很生气地报告给了严养斋,严养斋平静地说:“没关系,可以先营建其他三面嘛!”

就这样,工程破土动工了,严养斋下令工地的人每天所需的酒和豆腐都到那户人家去购买,并且先付给他们定钱。

那家的夫妻因店小而工地上的人所需的酒和豆腐数量又很大,人手一时忙不过来,供给不上,就又招募工人来帮忙。

不久,招募的工人越来越多,他们所获得的利润也越来越丰厚,所贮存的粮食大豆都堆积在家里,酿酒的缸及各种器具都增加了好几倍,小屋子里实在是装不下了。

再加上他们感激严相公的恩德,自愧当初抗拒不搬的行为,于是,就主动地把房契送给严养斋,表示愿意让出房来。

严养斋就用附近一处更宽绰一点的住房和他们调换,这家人非常高兴,没过几天就搬走了。

一般情况下,“直接式”处理问题,能快捷、迅速、及时地把问题搞定,是处理一般性问题的很好的方式。

对于那些非常困难的问题,我们就要动动脑筋,变换一下思路,不去向敌对者直接挑战,不去触动和攻击障碍本身,而选择避实击虚、避重击轻的迂回方式,先去解决与它发生密切作用的其他因素,最后使它不攻自破或不堪一击,这样比起硬碰硬的真打实敲,岂不更加得意?

解决问题的时候,不要迷信一种方法,有些看似非常规的手段,绕一点圈子,却极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