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丁香结》课后作业 (教师版)

 北方的山丹 2020-09-05

《丁香结》课后作业      编辑:陈之川

一、给下面红色字体的字加注拼音

蕉(bā) 花(lěi)  糊(mó)

(jīn)参差 (cēn cī) 满(zhuì)

二、读拼音,写词语。

fù àn  (伏案)    zhuì  mǎn(缀满)  jiàn  xì(  )

  yōu  yǎ(优雅)    bèn zhuō (笨拙) 

三、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院里的月季花开得格外茂盛。( 稀疏 )

2.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他变得不那么浑浊笨拙了。( 清澈 )

3这小小的稻花却不显得单薄。( 厚实  )

4.雨中的定向线条虽然模糊了,但它们是那样的妩媚。( 清晰)

四、选词填空。

幽雅     优雅

1.她的衣着是那样得体,彰显出高贵( 优雅)。

2.这个小山村环境( 幽雅 ),民淳朴,是个好地方。

分辨    分辩

3.虽然在夜色中但也能(分辨)出这是月季花。

4.小明(分辩)说:“这不是我偷的。”

五、在下面是比喻句后面的括号里画“√”。

1.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   (  )

2.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 √ )

3.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     (   )

4.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

的莹白渗过来。                    ( √ )

5.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  √ )

六、课内语段精读。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

然,果然是丁香结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

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

1.作者为什么把丁香喻为丁香结?

(1)丁花的花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2)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仇愁怨。

2.“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这句话中的“丁香结”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中的丁香花,又指生活中不顺心的事

3.结合课文,理解画线句子的意思。

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又来一件,正因为如此人生多姿多彩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竹子竹子是极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青青翠竹,全身是宝。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皮可编织竹器竹沥和竹茹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

我赞美竹子的无私奉献精神,更欣赏竹子那种顽强不屈的品格,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时,新笋就悄悄地在地下舒展身子。春雨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石,刺破土层,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暑尽冬来,迎风斗寒,经霜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

自古以来,它和松、梅被人们誉为寒三友”历来竞相为诗人所题咏,为画家所描绘,为艺术家所雕刻,为游人所向往

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我们每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

1作者从竹杆、竹皮、竹汤竹茹、竹笋的用途出发,表现了“青青翠竹,全身是宝

2.请你用“     ”画出表现竹子生命力顽强的语句。

3.短文在写法上同《白杨》一课相似,都是借物的文章

4.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这段文字写了竹子的用途和品格。( √  )

(2)“岁寒三友”指的是竹、松、菊。( ×)

(3)短文把翠竹比作“绿色的宝矿”,用来说明竹子全身都是宝,用途非常广泛。( √ )

八、想一想下列植物都用来比喻哪类人,试着连一连。

小草      品行高洁、有君子风范的人

兰花      不同流合污的人

绿叶      平凡普通、生命力强的人

       无私奉献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