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释道经典15句,熟读牢记,处处受益

 京博国学 2020-09-05

南怀瑾先生曾说:“佛学像百货店,有钱有闲,可去逛逛,逛了买东西也可,根本不逛也可,但社会需要它;道家像药店,它包括了兵家、纵横家的思想,乃至天文、地理、医药,一个国家、民族生病,非去这个药店不可;儒家的孔孟思想是粮店,是天天要吃的,要深切了解中国文化历史的演变、将来怎么办,就要研究四书。

今日,我们摘选15句儒释道经典,若能背诵下来,必定会受益无穷。
 
“粮店”儒家
经典名言5句
 
1、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

【白话】做事不要图快,不要只见眼前小利。如果只图快,结果反而到达不到目的;只图小利,就办不成大事。

【评析】生活就像扫地,你若急躁,便尘土飞扬;你若平心定气,则万事通透。

做事如果不先加以周密的思考而只贪图快速,反而会更慢,甚至可能失败。

做人也不能只贪图小利、小恩小惠,只有真正胸怀宽广、心怀大志的人,才会离成功更进一步。如果只为了贪图眼前的小利而放松警惕性,那么就很难做成你所期待的大事业了。
 
2、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孟子》

【白话】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难,或者人际关系处得不好,就要自我反省,一切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评析】遇到了不顺心的事情时,我们应该好好想想,这其中有哪些问题是自己造成的,自己应该负哪些责任。发现自身的问题与弱点,再尽最大努力去改变它,那么,自己就能越变越好,越变越强!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才能实现真正的自我成长。
 
3、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

【白话】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评析】中国文化的根本,就是“中和”二字;中国人几千年来的最高追求,就是入中和之境。中正做人、中庸处世、圆融调和、低调谦和,是人生最美妙的境界。
 
4、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

【白话】使自己的意念诚实,就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会谨慎。

【评析】一个人在没有人监督,自发自愿保持个人高尚的道德品质,在能做各种坏事可能性的情况下,不做坏事,在不能做各种好事可能性的情况下,仍然做好事,这就是慎独。慎独的人,敬畏的是自己的内心。
 
5、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周易》

【白话】处在尊贵的位置上不要骄傲,处在低下的位置上不要忧虑。

【评析】成大事者,不会因为自己身处的环境而改变自己的态度和志向;不因外物改变自己的性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管环境、地位如何变化,初衷不会改变,依然义无反故的朝着自己的目标方向前进。


“药店”道家
道家经典名言5句
 
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经》

【注解】合抱的粗木,是从细如针毫时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一筐土一筐土筑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一步又一步迈出来的。

【评析】万事积于忽微,量变引起质变。要成就大的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都做好就最不简单。每天登高一点点,不久后,就可以被别人仰望。
 
2、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庄子》

【注解】全社会的人都称赞他,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奋勉;全社会的人都责难他,他也并不因此而更为沮丧。

【评析】外界对自己的评判总是变动不居的。一个内心强大的人,能时时保留着自己的独特想法,不为外界干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自我。
 
3、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之敝。——《淮南子》

【注解】逞强军队一定会遭灭亡,如同坚硬的木材容易折断,坚固的皮革容易开裂一样,坚实的牙齿就比柔软的舌头先坏落。

【评析】道家认为,万事万物没有绝对性:弱,能胜强;柔,可克刚;静;能制动。水是天下最柔软的东西,但是却能够击穿最坚硬的岩石,这就是柔弱可以战胜刚强。大风来的时候,坚硬的树干会被刮断,而柔弱的小草却能幸免。我们身边那些飞扬跋扈,一味刚强的人,一般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4、天有所短,地有所长;圣有所否,物有所通。——《列子》

【注解】天有他的短处,地有她的长处,圣人有犯错误的时候,万物也有不安分的时候。

【评析】这句话是提醒我们,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不一味迷信权威。我们常常会因为某个权威人物的结论就放弃了思考,放弃了思辨,造成我们总是在一个思维的牢笼里跳不出来。独立思考,才更容易打破牢笼,实现心灵和智慧的升华。
 
5、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道德经》

【注解】想关掉,就得先打开;想削弱,首先要强化;想要废除,就要先兴旺,想要夺取,就得先给予。

【评析】事物总是在两极来回循环,给予不一定是好事,剥夺也未必是坏事,好的会变成坏的,坏的会变成好的。与“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是同样的道理。


“百货店”佛家
经典名言5句
 
1、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心经》

【注解】不对一法有所执着,心中一丝不挂。如此,便不会有得失的痛苦,对一切万有的真相了了分明,所有的事物都是不增不减的,所以不会产生恐怖。

【评析】宋代无门慧开禅师有一首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春花秋月本无情,夏风冬雪亦无义,倒是人心偏有意。

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一切烦恼都不过是心的挂碍而已。
 
2、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六祖坛经》

【注解】佛,不在远处,就在你我的心中。顿悟之时,觉醒之时,便是见佛之时。迷悟、凡圣,只在一念之间。

【评析】由此可知,一切万法尽在自心,我们要从自心中去顿见真如本性。
 
3、无有定法,如来可说。——《金刚经》

【注解】佛法在哪里?不一定在佛经上啊!世间法皆是佛法。

【评析】南怀瑾曾说:“并不一定说脱离人世间,脱离家庭,跑到深山冷庙里专修,才是佛法。治生产业就是大家谋生。或做生意等,各种生活的方式,皆与实相不相违背,同那个基本的形而上道,并没有违背,并没有两样。

只有不执著相,我们的烦恼也随之而去。重要的是,要把佛法的经义理解清楚,把佛法应用到生活中,所谓在“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
 
4、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华严经》

【注解】人之一世所做的恶念恶事有意无意所做的,都是由于贪心痴迷心嗔恨心,都是一件件恶事,一句句恶语,一个个恶念所聚集,只要发诚意以弃往日所有之过,便可重新为人,回头是岸。

【评析】佛教各宗行忏悔仪式时,必唱诵此忏悔偈文。佛家认为,贪嗔痴,就是人痛苦、烦恼的原因。不管生活富裕,还是贫穷;不管是工作顺利,还是不如意;不管是身体健康,还是身患绝症;不管是老板,还是打工者;不管是独身者,还是已婚者,每个人内心都有各自的痛苦烦恼。摆脱烦恼,消除恶业最好的办法是忏悔。忏悔的重点是发心改过自新,后不复造。止恶向善才是真忏悔,才能真正减轻乃至消除恶业。如佛所说:“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
 
5、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楞严经》

【注解】虽然知道的东西很多,可是假如只是知道而不修行,还和不知道是一样的。就好比听人讲菜单,说这个菜怎么样,那个菜怎么样,自己一口也没有吃,到底是不会饱的。

【评析】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感觉:道理自己都明白,但是经常是左耳进右耳出,道理明白,不去落实,道理明白,没有工夫,道理明白,不能实证,那自己就还是凡夫一个,烦恼重重,其实这又怪得了谁呢?

做好任何事情的关键,不在于贪多,在于精、在于努力、在于实践。在实践中,修言、修身、修心、修德,不仅决定你前行的道路是否顺畅,还决定你未来生活的层次和高度。

※ 本文系京博国学原创,作者耕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