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贵州遵义程氏寻根修谱 --播州遵义府及仁怀县演变史

 程耀华图书馆 2020-06-21

贵州遵义程氏寻根修谱

--播州遵义府及仁怀县演变史

--程耀华

   唐乾符三年(876年),杨端率部在今市南10公里白锦堡建立世袭统治。北宋大观二年(1108年)杨氏家族内讧,杨光荣、杨文贵叔侄献地归顺北宋,宋廷令建播州与遵义军。宣和三年(1121年)废播州,置播州城隶于南平军;六处(1124年),改播州城为播川县。南宋淳熙三年(1176年),杨氏第十二代统治者杨轸将其治所从白锦堡迁穆家川(今遵义市老城)为遵义建城之始。南宋嘉熙三年(1239年),设播沿边安抚司,属夔州路,今市地驻安抚司治所。至元十四年(1277年)十月杨邦宪归顺元廷。至元十八年,播州安抚司升为播州宣慰司。播州宣慰司建立使“播州”概念得以强化。至元二十二年,改隶湖广行省顺元路宣抚司,同年降为播州军民安抚司。隶属湖广行省时间不短。至元二十九年中书省奏准,播州仍隶湖广行省,直至元末。元末,明玉珍农民起义军占据四川,建立大夏政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派窦英为参知政事,镇守播州。播州战略要冲地位得以体现。今市地元代驻播州安抚司、宣慰司治所。

    明洪武五年(1372年)播州归顺明廷,隶四川。隶属四川始!第二年由宣慰司升为宣慰使司,下辖安抚司、长官司。播州军事两次属贵州指挥:第一次,洪武十五年至二十六年(1382-1393年),属贵州都指挥使司。第二次,嘉靖元年至隆庆二处(1522-1568年),属思石兵备道。这是播州军队首参贵州军政。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播州改土归流,置遵义军民府,隶四川布政司,播州长官司改置遵义县。“遵义”由此始!万历三十九年置威远卫指挥使司,隶四川都指挥使司,但行政建制始终隶属四川。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清兵玫占遵义。终被外族占领清袭明制,遵义军民府仍属四川省。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裁去威远卫,改遵义军民府为遵义府。雍正六年(1728年),遵义府由四川省改隶贵州省。

仁怀,始建于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六月。《宋史》载:大观三年,土著首领杨光荣归附北宋王朝,朝廷“以泸夷地建滋州,置承流、仁怀两县,隶潼川府路”。仁怀之名自此始。

据历史学者考证:仁怀在殷商时属鬼方疆土;西周、春秋时为蜀国东西边境和巴国西边境地,境内有诸侯国名曰习国;战国时为大夜郎辖境;秦代分属蜀国东西边地和巴郡西南边地;汉代仁怀南部属牂牁郡平夷县,北部属犍为郡符县(东汉末至蜀汉为江阳郡符节县);晋代仁怀南部属宁州平夷郡平夷县,北部属江阳郡安乐县;南北朝(宋、齐、梁、陈到北周)仁怀南部隶属如晋,北部刘宋时属东江阳郡绵水县,齐改绵水县为安乐县,梁改安乐县为安乐戍为合江县,仁怀北部均为其属地。隋唐五代时期,仁怀南部属牂牁州牂牁县,北部为泸州泸川郡合江县;唐朝曾在习水境内设置乐源县隶珍州,后改属溱州,时仁怀南部为黔中道黔州都督府义州辖地,西南部属蔺州,北部属泸州合江县。由引可见,从夏商周到隋唐五代,仁怀没有形成统一的行政区划。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在乐源县西置仁怀、承流二县属滋州,仁怀县名自此始,迄今有900年了,比贵州建省还早300年。

  自北宋以降至清雍正年间,仁怀县域范围大体包括今天的仁、赤、习三县市地域;其间县名亦几经变更,县域被播州杨氏土司、水西安氏土司、永宁奢氏土司割占统治。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李化龙率军平定播州土司杨应龙叛乱后“改土归流”,复置仁怀县隶遵义府,县治在今赤水市境内。清雍正六年(1728年)仁怀随遵义府由四川划归贵州管辖,时仁怀辖地十里,南北长约四百余里。雍正八年(1730年)县治从仁怀里之留元坝迁李博里之生界宝峰寺,雍正十三年(1735年)县治再迁安罗里之亭子坝(今中枢镇)。雍正八年将原县治地改设仁怀厅由遵义府派通判驻节治理,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划仁怀、河西、土城三里地为仁怀厅属地。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改仁怀厅为赤水厅,民国三年(1914年)改赤水厅为赤水县,1990年9月撤县设赤水市。民国四年(1915年),分仁怀县赤水、吼滩、小溪、丁山四里建习鰼水县,1959年更名为习水县。1995年11月,仁怀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历史上的大仁怀、老仁怀,便演变为今日的仁怀、赤水、习水三县市。

 
仁怀军民府
 
明朝的军民府和宣慰司宣抚司的职能有何不同?还有安抚司招讨司、长官司,怎么区分?

 

  习水在周代至战国时期为鳛国。

  秦代隶巴郡、蜀郡。

  西汉属犍为郡符县(今合江);东汉属江阳郡符县(后改为符信县、符节县)。(三国)蜀汉时,隶江阳郡符节县。

  西晋(废符节县)仍属江阳郡;东晋(改置安乐县)属东江阳郡。

  南北朝时隶南朝的梁,属泸州郡的安乐戍;其后隶北朝的北周,564年(武帝保定四年)改安乐戍为合江县,属泸州郡合江县。

  隋代,隶泸川郡合江县。

  唐代(618)改泸川郡为泸州,今习水部分地域属泸州合江县,部分地域属溱州;806年(元和元年),今习水境内赤水河一带属剑南道泸州。

  五代十国时隶后唐,属剑南道泸州合江县。

  宋代,1109年(大观三年),在今土城镇建滋州,领仁怀、承流二县,仁怀县城设今赤水市复兴镇,习水县境皆属之。1121年(宣和三年)废滋州,设武都城(治所在今土城);撤仁怀、承流二县,设仁怀堡,辖原仁怀、承流二县地,包括今习水全境。

  元代,设仁怀、古滋两处,改属播州军民安抚司,隶湖广行省。1291年(元二十八年),改隶四川行省播州军民安抚司。习水县境属仁怀、古滋等处。元末,红巾军明玉珍在今重庆称帝(国号夏),其间改仁怀、古滋等处为怀阳县,习水县境属之。

  明代, 1371年(洪武四年),在马口崖(今儒维堡子头)设永宁长官司,4年后升为永宁宣抚司,同年迁普北市(今叙永县治),但仍划出其赤水河以东地段归当地袁氏土司领辖。1372年(洪武五年)正月,“改古滋城(今土城)千户之所,设唐朝坝(今同民镇)长官司”,属永宁宣抚司,隶四川行省,领辖今赤水市和习水县大部地域。1396年(洪武二十九年)10月,四川分三道,唐朝坝长官司属川东道(设今重庆)。1567年(隆庆元年)4月,唐朝坝长官司迁至渔溪(儒维堡子头),仍属永宁宣抚司。1572年(隆庆五年),杨应龙袭播州宣慰使职,将仁怀、古滋等地收归播州领属。1601年(万历二十九年),播乱平定后,“改土归流”,明廷始复旧地而置仁怀县,属地相当于今仁、赤、习三县市地;播州辖地分置平越、遵义两个军民府,前者隶贵州,后者属四川,仁怀县属遵义军民府所领,辖10个里,其中土城、吼滩、小溪、二郎、丁山5个里为今习水县地。因复兴场毁于战乱,仁怀县治所迁至留元坝(今赤水市区)。

  清代,1658年(顺治十五年)仁怀县所辖10里未变。1728年(雍正六年)7月,仁怀县随遵义府改隶贵州;除仁怀、河西、土城三里划归粮铺通判就近管辖外,其余7里(包括今习水县大部)仍归仁怀县管辖。1730年(雍正八年),仁怀县治地由留元坝移亭子坝(今仁怀市中枢镇)。原仁怀县治地(驻粮铺通判、遵义厅)设置仁怀直隶厅。1748年(乾隆十三年)7月,遵义府驻仁怀县粮铺通判改设遵义厅,归遵义府领属。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遵义厅改设仁怀直隶厅、隶贵州省粮储道。此时,今习水隶属的土城、隆兴、醒民、同民、民化、东皇等镇乡隶仁怀直隶厅;温水、双龙、官店、寨坝、良村、桑木、永安、回龙、大坡、坭坝、仙源、桃林、三岔河、程寨、二郎、二里、习酒等乡镇境地属仁怀县。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正月20日,遵义府经移驻温水,名为“温水府经”,是习水建置之始;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4月14日,撤销贵州粮储道,改仁怀直隶厅为“赤水厅”;至1911年(宣统三年),今习水辖地分别归赤水厅和仁怀县,均归遵义府统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