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凡例

 秋雨书轩 2020-09-05

龙榆生


  1. 本编依韵脚分类,计分平韵、仄韵、平仄韵转换、平仄韵通叶、平仄韵错叶等五格。

  2. 本编所收诸格,以适宜表达各种不同情感而又为多数人所采用者为主,间亦兼采不甚习见之调,但一般涩体概从省略。

  3. 本篇所收诸格,以所采标准作品之字数多寡为排列先后。

  4. 每一格除标句、豆、韵外,每字逐一标明平仄,以“—”表平,“|”表仄,“+”表可平可仄。其有须兼顾特殊情况,如某字定要去声之类,并见附注。按:电子版为方便阅读,以中文字“平”、“仄”代替原书之符号,以“中”字表示可平可仄,详见电子书编辑说明。

  5. 每一词牌,皆说明来历及所属宫调,间或指出适宜表达何种情感。其无从查考或可泛用者从略。

  6. 每一词牌,以诸家所最习用者为定格。其或句豆小有出入者,别为第一、第二等格,或加附注。又习用平韵改作仄韵、或习用仄韵改作平韵者为变格。

  7. 每一词牌,原有平仄两体者,视其应用范围之广狭以定隶属,而以使用较少者附见于后。

  8. 词有从七言绝句或单调小令增演为引、近、慢者,间亦依万树《词律》旧例,依次排列,以明发展因由。

  9. 每一格视传世名作之多寡,举一阕至若干阕以示例,供比较参考。按:电子版将原书示例与《唐宋名家词选》的同词牌词作一并列出。

  10. 每一格下所举词,以“、”表豆(在句中),“·”表句,“◎”表平韵,“△”表仄韵(均在句下),以便查核。唯少数按格中应作豆者,因文意而或有改标作句者。按:电子版以红色粗体字表平韵,蓝色粗体字表仄韵,不标颜色以逗号“,”结尾者为句,详见电子书编辑说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