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妙艳文谭|《揭阳旧志闻见录》|作者:彭妙艳

 风吟楼 2020-09-05

揭阳旧志闻见录

作者:彭妙艳

 

标题的“揭阳旧志”,指今揭阳市所辖明清属潮州府揭阳县、惠来县和普宁县三地的区域所修的县志,根据考证统计,包括刻本、稿本等共有16部。其中揭阳县7部、惠来县5部、普宁县4部。分县考述如下:

揭阳县志

揭阳县修志自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清光绪十四年(1888)止,先后修志7次,成果有:一、嘉靖王志。嘉靖二十四年(1545)知县王凤修,举人郑大仑纂,此志已佚。二、崇祯冯志。崇祯三年(1630)知县冯元飚修,县进士郭之奇纂辑。仅剩艺文部分百余页抄本残本,藏于北京图书馆。三、康熙郑志。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知县郑濂修,举人佘元起、罗国珍汇辑,已佚。四、雍正陈志。雍正九年(1737)知县陈树芝纂修,蔡祖坤、卓荦、傅伟才参修。存。五、乾隆黄志。知县黄大鹤乾隆二十七年(1762)纂修。已佚。六、乾隆刘志。知县刘业勤乾隆四十四年(1779)修,凌鱼纂。是县志质量较高的一部。七、光绪王志。也称续志。知县王崧光绪十三年(1887)始修。存。

今人潮州黄继澍、黄楚芬曾作《揭阳旧志考》(收入《旧志探幽》),相关评价的结语颇为中肯,录之以为读者参考:“揭阳县自明嘉靖乙巳(1545)王凤创修邑志,至清光绪庚寅(1890),共二百四十五年间,志有七修,惜因种种原因,现仅存崇祯冯志艺文残卷、雍正陈志、乾隆乙亥刘志和光绪王志。冯志遂散佚,但从主纂者郭之奇的《修志副指》中可知大略。陈志虽体例欠佳,但有很强的资料性和存史价值。刘志吸取前人五次修志的资料和经验,体例完善,内容丰富,很有特色。王志以典型的续修体例,有明确的前后时间断限,既不重复前人劳动,又留下一定时间内的丰富史料,对当代续修志书很有参考价值。而民国期间将刘志与王志以正续两志合二而一,重新用铅字排印。形式虽似简单,作用却是巨大。《揭阳县正续志》是一部较具使用价值的好志书。”


惠来县志

惠来县于明嘉靖三年(1524)建立,修志开始于嘉靖三十五年(1556),雍正九年(1731)纂修后,直至清亡,再也没有启动这一文史工程。

前后修志五次,均有成果,但传世只有两个版本,而且还残缺严重。

其成果是:一、嘉靖林志。明嘉靖知县林春秀修,已佚。二、万历游志。万历三十二年(1604)知县游之光修,县中举人、贡生詹一惠、林正干、方子说、吴汝云、吴大器等参与搜集资料或执笔。此志已佚。三、康熙张志。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知县张秉政修,邑进士张经纂。此志尚存,残损严重。四、康熙查志。康熙四十四年知县查曾荣修,教谕萧英汉、训导谭永泰,邑绅陈琳、林昂、唐宽、张钟等参与编纂。相关方志目录有载,但今之学者均表示尚未寓目。五、雍正张志。雍正九年(1731)知县张玿美修。存。

惠来旧志,今可得者为康熙张志,雍正张志二个版本。因为大抵为后志为前志的补板,在编修方法上没有大的变化,故从某种意义上说,雍正张志已可代表全部的惠来旧志。


普宁县志

普宁置县于嘉靖四十二年(1563),万历三十八年(1610)开始修志。清康熙、乾隆、光绪三朝皆有动作,成果有四。

一、《普宁县志略》,万历三十八年(1610)知县阮以临修,教谕黄秉中纂。北京图书馆有旧抄本(残)。

二、康熙汪志。康熙二十六年(1687)知县汪溶日修,邑绅林隽胄纂。已佚。

三、乾隆萧志。乾隆十年(1745)知县萧麟趾修,邑绅陈元德纂。存,是普宁质量最好的旧志。

四、普宁志稿。清光绪十五年(1899)知县卢师识修,赖焕辰纂。知县崔增瑞补成。现存谷堂抄本,多缺。

2019年,彭妙艳对以上所存普宁旧志,并辑康熙潮州府志普宁资料汇为普宁旧志一书,并加以校点,尚待正式出版。

普宁置县较晚,但尚存有修志四次。只是前两志都较苟略,又严重残损与散佚,光绪续志,则仅存稿,而且还未完整,故普宁旧志,只有萧志较为完整,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创造条件,对现存旧志中质量较高者予以整理,借之保存文献,以供后人的研究历史之用,意义不在浅鲜。


(广东省 揭阳市 榕城区 锦绣二期南面81号粤东文化工程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