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安门广场改造前旧照:面积很小,布局错落有致,很多禁区你绝没见过

 江山携手 2020-09-05

天安门,作为北京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很多游客到京旅游的必去打卡点。但其实在民国以前,天安门并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样子,在明清时代,天安门是明清两朝的皇宫正大门,普通百姓不能随意进入,而它的占地面积也比现在要小上10倍左右。

1368年,明朝攻下北京城,将当时还叫元大都的北京改名为北平;1403年,朱棣将北平改名为北京,然后开始计划着将明朝首都从南京搬到北京。1417年,明朝的永乐皇帝(朱棣)在全国范围内征集能工巧匠,打算大规模的重建北京城。1420年,承天门建成,而承天门仿照的是南京的承天门,所以沿用了这个名字。

承天门建成之后,永乐皇帝还特意让人写了一副牌匾,上书“承天之门”4个大字,悬挂在承天门的正中央。1421年,朱棣正式颁布诏书,宣告天下将首都搬到北京。1456年。承天门被雷电击中,接着起了大火,火灭之后才又重新修缮。1644年,李自成率兵攻入北京城,承天门在战火中再次受到损害。1651年,经过一番修缮之后,清世祖福临将承天门更名为“天安门”。

明清时候,天安门对外封闭,仅仅作为皇家的私有广场。内部呈现的是T字型,正南面是大清门,大清门有三个门洞,这三个门洞常年都是关闭的状态,只有皇帝、皇后和太后才能走大清门的中间门洞,只不过皇后一生也就大婚当晚才能走一次。民国时,大清门又被改名为中华门,但是中华门现在已经被拆除了。

天安门的北面就是天安门城楼,天安门城楼共有三层,其前方还有金水桥以及一条长安街。在天安门的东西两侧有两道门,分别是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长安左门位于天安门广场的东端,长安右门则位于广场的西端。

广场上还有一条千步廊,之所以称之为步廊,是因为它的东西两侧建有通脊联檐的朝房,每边的朝房数量达144间,一般的场内活动都会在那儿举行。而广场的东西两侧使用规范分明。东侧是文职机关所在地,设有宗人府、鸿胪寺、太医院、六部等部门;而西侧则是武职机构所在地,主要有御林军、通政司等,可以说是朝廷的核心地段。

所以明清时候的天安门虽然占地面积比较小,但是它的布局错落有致,区域分明。1914年5月,时任北洋交通总长的朱启玲对旧城进行拆除改造,在那一次改造中,千步廊被拆,开放了南北长街,还打通了长安街的东西两侧,同时铺建沥青路,也是从那个时候起,普通老百姓才可以随意进入天安门参观。

建国之后,新中国曾经对天安门进行3次修建。其中,1958年那次的扩建规模是最大的,当时为了迎接10年国庆,扩展面积让万民同欢,所以拆除了长安左、右两门等一些衙署,而中华门就是在那个时候拆除的。几百年来,天安门经过无数次的修建完善,才成了如今我们看到的模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