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年手作匠人的文创与商圈:砣矶砚,又称金星雪浪砚​

 尚书大白 2020-09-05

青年手作匠人的文创与商圈:砣矶砚,又称金星雪浪砚

【编者按】大家好!我是鲁之揅文房的设计师,为了宣传文房文化、推进文房艺术发展,我们近期会分享相关人物专访、专栏文章和视频、音频以及图片以飨读者和同好,许多内容来自网络,无法联系到原创作者,如果您觉得分享行为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做出恰当处理,联系方式请见最下方。同时也欢迎喜欢这期节目的朋友们评论、转载,有好的文章也可以投稿!

砣矶砚,又称金星雪浪砚。始于北宋,盛于明清,是著名的鲁砚之一,用长岛砣矶岛特产的金星雪浪石加工而成。以砣矶石制砚始于北宋熙宁年间,兴盛于明、清两代。砣矶砚在北宋时与歙砚齐名,有金星雪浪纹的更是砚中极品,是文人墨客的爱物。清代,砣矶砚为宫廷贡品。故宫博物院收藏有砣矶砚一方,为乾隆年间所制。《文房四宝———纸砚》记载:清乾隆皇帝所得砣矶砚为长方形,石色青间碧,受墨处宽平,墨池深广,中刻一蟠,边刻四螭绕之。砚盒刻有乾隆手书的七言诗一首:“驼基石刻五螭蟠,受墨何须夸马肝,设以诗中例小品,谓同岛瘦与郊寒。”

砣矶砚的石料出于长岛县砣矶岛西部临海的断崖峭壁下,主要成分有绢云母、绿泥石和少量的石英、白钛矿、电气石等,质地油润细腻,细中有锋,柔中带刚;雕刻成砚后,色泽如漆、金星闪烁、雪浪腾涌,研不起沫、涩不滞笔、油润不吃墨,因此又称“金星雪浪砚”,为砚中珍品。

砣矶砚 采用长岛县所产砣矶石制成。色青黑,略呈绀青、灰绿,布有金星,有明显的雪浪纹,

  故又称“金星雪浪砚”。此砚始制于北宋,兴盛于明清,清朝时成为贡品。砣矶石出于砣矶岛西部一

  断崖峭壁上,采石异常艰难,传世之品不多。清时进奉给乾隆皇帝的长方形贡砚,受墨处宽平,墨池

  深广,中刻一蟠(无角龙),边刻四螭绕之,砚底有乾隆皇帝御题的绝句:“驼基(砣矶)石刻五螭

  蟠,受墨何需夸马肝。设以诗中例小品,谓同岛瘦与郊寒。”此砚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1979年长岛

  县砣矶公社建工艺美术厂生产砣矶砚,产品出口日本等地。

鼍矶砚始于北宋,盛于明清,抗战时期停产。佚名《砚品》:"宋时即以鼍矶石琢以为砚,色青黑,质坚细,下墨甚利,其有金星雪浪纹者最佳,极不易得。"明徐渭:"鼍石可与歙石乱真。"清高凤翰《砚史》:"北方砚材青州红丝,登州鼍矶而己。"清时,鼍矶砚为宫廷贡品。故宫博物院收藏有鼍矶砚一方,为乾隆年间所制,色青间碧,中凝白,发墨佳,周围刻蟠螭五,覆手镌乾隆手书七言诗一首":"驼基石刻五螭蟠,受墨何须夸马肝。设以诗中例小品,谓同岛瘦与郊寒"。鼍矶石含有微量自然铜,如金屑撒石上,闪耀发光,即所谓金星。色青黑,略呈绀青、灰绿色,有明度不同雪浪纹,小如秋水微波,大如雪浪滚滚,着水似欲浮动,映日泛贝光,故名金星雪浪。

在山东长岛群岛中有一个小岛叫砣矶岛,岛上盛产一种奇石,这种石头为青黑,质地坚硬,含有金星,纹如雪浪,故谓之“金星雪浪石”,也叫“砣矶石”。奇石主要用来制作砚台、盆景,所制砣矶砚,被称为“金星雪浪砚”,为鲁砚名品,是历代地方官吏敬献皇帝的贡品。清代,乾隆皇帝曾赋诗:“砣矶石刻五蟠螭,受墨何须夸马肝。设以诗中例小品,谓同岛瘦与郊寒。” 2013.7,《中国国家地理》七月刊即将发表一篇题为《斑斓砣矶岛,把海浪“画”到石头上》的专题,本人为此专程去那里拍摄,欢迎关注。

山东烟台的庙岛群岛在2005年10月的《中国国家地理》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海岛”之一。庙岛群岛也叫长岛群岛,在蓬莱对面。从蓬莱出发,看到那些仙阁了。

       砣矶石主要分布在砣矶岛西南角磨石嘴村一带,在海滩上遍布这样有漂亮花纹的石头。同行的孙编辑随手拣起这个带环条的球状石头,很像土星哦。可惜不能随便带走的。看到大批“画”着海浪的“金星雪浪石”啦。非常壮观、漂亮。石头横七竖八,恣意纵横,任由风吹日晒海浪拍打。各种漂亮的纹理,天然的奇石博物馆啊!叹为观止。

       采石的画面。石头带来了景色,也带来了灾难。最初,外界发现砣矶石后,许多人涌入岛上,对砚石进行了滥采滥伐。现在当地政府已经进行了控制,进入了有序的开发。

烟台非遗:长岛砣矶砚 

2017-04-03 08:08

长岛砣矶砚,亦称金星雪浪砚,是著名的鲁砚之一,用砣矶岛特产的金星雪浪石加工而成。以砣矶石制砚始于北宋熙宁年间,兴盛于明、清两代,迄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砣矶砚在北宋时与歙砚齐名,有金星雪浪纹的更是砚中极品,是文人墨客的爱物。

砣矶砚,之所以获“金星雪浪砚”的美名,实乃奇特的地质运动所赐。原为古陆地的渤海历经几亿年的沧桑巨变,形成了砣矶西隅的一小块独一无二的地质构造。砣矶砚石颜色为黑中略呈绀青、灰绿色,因其含有微量自然铜,如金屑撒在上面,闪耀发光,石上还有明显的雪浪纹,小的如秋水微波,大的如雪浪滚滚,故名金星雪浪砚。砣矶砚制作过程较为复杂,工序繁多,主要分采料、构思、雕刻、打磨(即磨光)等工艺流程。

首先是采料。砣矶石是页岩结构,有暗线,采料时必须看准石料的纹理,找准暗线和石纹,下钻才能成功。

其次是构思。这是雕刻砚台最难也是最关键的一步。特别是有特色的石料决不能轻易动刀,有的要经过几个月的构思才能达到最佳创意。

第三步是雕刻。在石料上设计好图案,因材施艺。用切割锯把多余的面积大约部分割掉。用砂轮机打出一个大体的轮廓。再用雕刻刀作细部加工。要充分利用石材天然纹理、石皮、石纹、俏色、金星、金线等,宁简勿繁,尽量少动刀,这样雕出的砚台才精美,有品位。

第四步是打磨。先用300-400号水砂纸,再用800-1000号水砂纸细细打磨。

砣矶砚雕工细腻精美,意境开阔,设计巧妙;图案稳中有变,纹理层次分明,气势雄浑古朴;其构思、格调、造型、工艺等都达到了很高水平。作为著名的鲁砚之一,其砚雕技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地域特色以及特定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在历史的记载中,文人墨客们对砣矶砚赞誉有加。据《鲁砚》记载:“以鼍矶石制砚,始于北宋。”佚名《砚品》谓:“宋时即已鼍矶石琢以为砚,色青黑,质坚细,下墨甚利,其有金星雪浪纹者最佳,极不易得……”《文房四宝—紙砚》记载:清乾隆皇帝为砣矶砚手书的赞誉七言绝句:“駝基(磯)石刻五螭蟠,受墨何须誇馬肝,設以诗中例小品,謂同島瘦與郊寒。”此砚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砣矶砚雕刻技艺以其独有特色与中国砚雕艺术共冶一炉,流芳于世,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珍品,承载了长岛深厚的文化底蕴。

砣砚石砚(鼍矶石砚、驼基石砚、砣矶砚)

     砣矶岛,位于山东省长岛县境中部北长岛与大钦岛之间的渤海中部,是长岛县居民最多的一个岛。

     砣矶岛磨石嘴村西北部悬崖下的山泉水眼处产砚石,所制之砚称砣砚石砚。因其色泽苍黑油润,有白色水浪纹理,于石理间密布如芝麻大小、间有如绿豆大小的金色光泽的“金星”,所以也被誉称为“金星雪浪砚”。

    砣矶石砚主要成分有绢云母、绿泥石和少量的石英、白钛矿、电气石及非晶质的碳质物。摩氏硬度为3—4级之间。其质地刚中带柔,理粗而质细,富含金属颗粒,发黑性能良好。明徐渭《鼉矶研》诗:“向者宝端、歙 ,近复珍鼉矶。”《西清砚谱?卷二十三附录》:“考高似孙《砚笺》称驼基石出登州驼基岛,色黑,罗纹,金星,发墨类端歙。是砚虽系新制,而锋颖佳处,不减龙尾,可备砚林别品。”清钮琇《觚賸?石言》:“彼洮河与鼉矶,迥莫敢与抗衡者也。”清代董寄庐评砣矶:“砣矶石似歙而益墨殊胜,有枯润二种,得之润水中者尤佳,石家藏此砚而宝之。”

    宋代高似孙《砚笺》记唐询《砚录》:“登石砚。登州驼基岛石,色黑,罗纹,金星,发墨类端歙。”故知宋时已有砣矶石砚。清代雍正年间,砣矶砚已为贡品,清内府造办处档案记载:“雍正七年十月二十五日,太监张玉桂、王常桂交来花玉木匣鼍矶砚九方,传旨养心殿造办处着。”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西清砚谱》所载清代乾隆年间鼍矶石五螭砚一方,色青间碧,中凝白,受墨处宽平,墨池深广,中刻蟠螭一,边刻作四螭绕之,覆手镌乾隆御题诗一首:“驼基石刻五螭蟠,受墨何须夸马肝。设以诗中例小品,谓同岛瘦与郊寒。乾隆戊戌御题。”

砚台与笔、墨、纸合称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经过千年的发展历史,砚无论在选料、加工等方面都融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珍贵的收藏品。其中,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洮州的洮河砚、山西绛县的澄泥砚被称为中国“四大名砚”,而被人们广泛了解。

    其实,烟台长岛也出产一种罕为人知的砚台,据记载乾隆皇帝还曾专门题诗“砣矶石刻五螭蟠,受墨何须夸马肝,设以诗中例小品,谓同岛瘦与郊寒”以示赞叹,这就是砣矶砚。顾名思义,砣矶砚取材于美丽长岛中砣矶岛上的砣矶石,只有那里的石头可以做出绝世砚台。

    与很多的民间工艺品一样,近几十年砣矶砚经历了摸索起步、出口热销、行业停滞等几次大起大落后,随着如今国内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而重新被人们所关注。昨日,记者采访了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砣矶砚雕刻技艺传承人乔旭玲,听她讲述“刻石成金”的故事。

    传承千年 乾隆盛赞“何须夸马肝”

    “这是烟台长岛出产的砣矶砚,清朝时为宫廷贡品。现在故宫博物院中就收藏了一方砣矶砚,色青间碧,周围刻着五条蟠螭,反面有乾隆手书的七言诗一首……”正在进行的2014中国(烟台)民间工艺品博览会上,乔旭玲积极推广着自己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砣矶砚。其实,早在四年前的博览会上,她亲手制作的砣矶砚《海上仙山砚》,以其磅礴气势和精美造型获得了金奖。此后,乔旭玲便带着她的作品参加全国大大小小的民间工艺展览,《鹤鹿同寿》荣获第八届山东省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银奖、《红梅赞》荣获山东省首届民族民俗民间博览会金奖……面多获得的众多荣誉,乔旭玲坦言其中更多是赔本赚吆喝,“我从不考虑成本,就是想让砣矶砚走出去,让国内更多的人知道它的历史,了解它的珍贵,体验它的优势。”

    “砣矶砚有很多特别之处,比如冬天哈口气就能研墨。”乔旭玲解释说,这是因为海岛出产的砣矶石寒气重,属浪蚀多带绢云母千枚岩,内含云母、石英、绿泥石和多种矿物成分。早在北宋熙宁年间,人们就利用砣矶石制砚,距今已有近1000年历史。宋代唐彦猷《砚录》记载:“登州海中砣砚石,发墨类歙,文理皆不逮也”。

    “砣矶砚又叫‘金星雪浪砚’,‘金星’是它又一个珍贵的特点。”乔旭玲指着砣矶砚上闪闪发光的金色亮点告诉记者,这是黄铁矿晶体,在上面研墨,写出的字也能闪耀出点点金光。“砣矶砚是鲁砚中的一枝奇葩,其中的精品为历代地方官吏敬献皇帝的贡品。”乔旭玲告诉记者,清代乾隆年间上贡的砣矶砚,现仍有一方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内。砚底刻有乾隆皇帝手书的七绝:“砣矶石刻五螭蟠,受墨何须夸马肝。设以诗中例小品,谓同岛瘦与郊寒。”

    诗中所说的马肝,是指中国传统的四大名砚之首、产于广东省肇庆市的端砚,该砚呈马肝色。“岛瘦”、“郊寒”是指唐代著名诗人贾岛和孟郊诗的风格“清真僻苦”。从诗咏可以看出,在乾隆皇帝眼里,砣砚和端砚如同贾岛和孟郊诗的风格一样,各具千秋,互有特长。1984年,原全国书法协会主席舒同偶得此砚,连连称奇,赞不绝口。欣然泼墨挥毫,谓砣矶砚为:“金星闪烁雪浪翻,为文泼墨赛马肝”的“砚林珍品”。

    跌宕前行 砣矶砚完成华丽转身

    对砣矶砚的几十年不变的执着,源自乔旭玲对家乡的情感以及家族的荣耀。1963年,乔旭玲出生在砣矶岛上的砣矶镇,由于特殊的历史时期,砣矶砚这门始于北宋、盛于明清的民间技艺,在当时几乎已经看不到踪影。但乔旭玲听长辈提起过,自己祖上曾经有一门手艺,那就是砣矶砚雕刻。所以,当1979年当地政府成立长岛县砣矶工艺美术厂时,乔旭玲毫不犹豫选择在这里就业。

    就在那一年,沉寂已久的砣矶砚迎来了曙光。故宫博物院里珍藏的一方清朝雍正皇帝御用金星雪浪砚,引起了一位日本客商的浓厚兴趣。他随即向有关部门申请,从我国进口这一珍贵的砚台。加工任务从北京到山东,一级一级落实下来,可到了长岛,面对这笔来自海外的订单,却没人敢接。

    “当时在长岛,几乎已经没有人掌握制砚这门手艺了。当时的长岛县砣矶人民公社革委会在全岛寻找能工巧匠,寻找收集民间资料。经过将近1年的学习试验,一点点将失传半个多世纪的制砚手艺找了回来,制出了解放后岛上出产的第一方金星雪浪砚。”当时,乔旭玲的大伯参与了这一文化抢救的过程,乔旭玲就这样跟着学习制作砣矶砚。“现在回忆起来,那时候日本客商看中的是砣矶石的品质,只要求制作成简单的四方砚台,一个人三四天就能刻制完成。至于雕刻花纹修饰,厂子根本不允许。”

    也许是家族遗传的天赋,乔旭玲开始悄悄研究其砚台雕刻,一次她尝试用废料完成了一个飞马图案的砣矶砚,“当时的成就感让我至今难忘”。随着砣矶砚对国内市场的开发,厂子逐渐开始重视砣矶砚雕刻,天资聪颖的乔旭玲成为创作组的主力,试着把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龙、凤、山、水刻上砚台,让原本朴实无华的砚台,变成了一块块精美的艺术收藏品。

    然而进入90年代,砣矶砚市场突然陷入了低谷,国外客商不再进口,国内市场大量滞销,让原本50人的大厂裁员到了不足10人,很多人开始下海搞起了更加赚钱的海水养殖。乔旭玲也离开了厂子,到长岛县开了一家电器修理店。“现在近千元也买不到的砣矶砚,当时跌到了十几块钱。我原本打算放弃,但没想到经常有人找到我,希望购买质量好的砣矶砚。”

    没多久,乔旭玲手里几方当时厂子顶替工资的砣矶砚就销售一空,这也让乔旭玲意识到,是从业人员的良莠不齐导致市场的萧条,于是乔旭玲重新捡起了老本行,开始雕刻砣矶砚。“但当时基本还是靠电器维修店糊口,雕刻砣矶砚只是副业,手工完成一方砚台少则半个月,多则几个月,周期很长,也很遭罪。”

书画家口中广为称赞的砚台叫做砣矶砚,也叫金星雪浪砚。在烟台市长岛县南长山街道,记者见到了砣矶砚的雕刻技艺传承人——王守双。

  王守双介绍,砣矶砚之所以好用,是因为它的构造和别的砚台构造不一样,它有绢云母百分之三十五,绿泥石百分之四十,还有百分之二十的石英,这决定了它软硬适中,所以研墨时间短,而且研出的墨比较细。

  据山东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真相力量》报道,砣矶砚独特的属性取决于它的原材料,鼍石。而这种石材只有在大海当中的一座孤岛上才能找到,这座岛便叫做砣矶岛,是王守双老人的家乡。

  王守双是土生土长的砣矶人,现在住在长岛,这个砣矶岛这个岛在整个渤海湾当中地里位置非常特殊,它的南边和北边的岛都是成双成对的,南边有南长山岛北长山岛,有大黑山岛小黑山岛,北边有大钦岛小钦岛,有南皇北皇,都是成双成对的,就砣矶岛是它一个独苗。这么些岛,长岛十八个岛,唯独砣矶岛出这个石头。

  在长岛生活了74年,王守双对于家乡砣矶岛有着深沉的情感。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会坐船两个小时回到大海深处的家乡看一看,同时也不会忘记到砣矶砚的石材开采处进行探望。

  王守双说,几十年来,人们遍寻了整个砣矶岛,在地表能够找到的鼍石开采点只有一个,那就是位于海岛西侧悬崖下面的一片区域。这里距离岛民居住的村子比较远,人迹罕至。而当王守双再次来到这里却发现,采石的陆路通道已经没有了。

  下船之后,王守双找到了以前他曾经开采鼍石的地点,他说这里曾经有一个三角形的洞穴,鼍石开采都在那个洞里进行。

  王守双与一种名叫鼍石的石料打了一辈子交道。在悬崖下面这个一百平米不到的石滩上,他手中的锤子曾经无数次的落下。对于如何取得一块上乘的砚台原石,他有着最丰富的经验。他介绍,石头首先看色泽,深青色密度大的比较好,原石的色泽、质地和尺寸非常重要,可以直接决定一块砚台的质量,而砣矶砚的特别之处正是在于良好的使用性。

  “选材是非常重要的,你要是一块好石头,你哪怕是挖一个窝,那也是一块好砚台。它不是石雕,它是砚台,所以作为砚台来讲第一个首先得实用。”王守双说。

  也正是砣矶砚的出众实用性,使它在二百多年前由海岛百姓的日常书写用具一跃成为宫廷藏品。据记载,乾隆皇帝曾在一次泼墨书写时偶然间使用了砣矶砚,并立刻对其赞叹有加,随后为其赋诗一首:“驼基石刻五螭蟠,受墨何须夸马肝。设以诗中例小品,谓同岛瘦与郊寒”。大意为,砣矶砚和端砚如同贾岛和孟郊两位诗人的诗作风格一样,各具千秋,互有特长。而这首诗也正是片头那首词句的典故出处。乾隆皇帝御用的那方砣矶砚一直被受藏在故宫博物院当中,而王守双与砣矶砚的正式结缘也是因为这方砚台。

  王守双介绍,1978年,刚刚改革开放,有一位外国客商到故宫参观,看到那方托矶砚,就说能不能大量购买这种砚台。后来工作人员就打听,这个砚台哪来的,最后知道是山东有个砣矶岛,是这里产的。就把这个事安排岛上办,可是那会儿没有雕刻人员,镇长就问自己能不能成立个厂子生产砣矶砚。其实自己那会儿是木工,是造船的,领导木工的手艺总比别人什么不会强,就从那开始,就开始弄砣矶砚。

  从那时开始,王守双的人生与砣矶砚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从最初的简单雕刻到深入研究,王守双对于每一块所得到的石料都会有着深刻的揣摩,他认为雕刻的过程几乎是在赋予石材另一种生命。

  在王守双看来,如何最大程度的发挥石料原始的形态,通过雕刻激发石料本身的灵性,是他一直所追求的。雕刻的工艺蕴含着创作者阅历的积累和对于文化的理解。

  如今,七十四岁的王守双最为关心的是砣矶砚雕刻技艺的传承,他认为综合性人才的匮乏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父亲的熏陶下,王守双的女儿如今已经投身到砣矶砚雕刻技艺的传承上,绘画、写作、书法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是她每天都要做的事情,而王守双也希望几百年来传承至今的砣矶砚能够不断延续它的生命和价值。(视频来源:山东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真相力量》 原标题:海中奇石 砣矶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