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读李清照(二)就凭这首词,她轻而易举地钓到金龟婿

 林樰熳 2020-09-05

青春是一场繁华,更是一场落寞。绽放的时候满目旖旎,凋零的时候,有谁能听见那一声轻轻的叹息。
落花无声,听见的便是有心人。


1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代: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又是雨季,呼啦啦的大风夹着疏落落的重雨,淅淅沥沥下了一夜。
无聊中又把自己喝醉,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梦醒,睁开惺忪的睡眼。似乎还沉醉在昨夜的残酒里,窗外却已经是一个新的早晨。
丫头们正在勤快地卷起帘幕。
懒懒地从罗帐里探出身子,试探着问:
“院子里的海棠花还好吗?”
“没怎么啊,还是老样子!”
“唉,知道吗,应该是绿的长得更肥,红的萎得更瘦了!”

2
十七岁的花季,十八岁的雨季。青葱的女孩渐渐感受到了暮春的气息。
她的心里有了一些属于自己的小秘密,想告诉人,却又无从提起。不知谁能倾听,不知谁能听懂它的含义。
所以,她只好把淡淡的闲愁溶进酒里,把小小的心思寄在花里。
可是啊,春将归去,花将凋零,青春是手心里一把握不住的细沙,终究要慢慢漏去。
就像这满园的海棠,绿的越来越茂盛,红的越来越稀少,最后,韶华不再,光阴荏苒。


3
写这首词的时候,李清照已经回到汴京的父母家,过起了大家闺秀的生活,再也不是撒欢疯跑的明水乡下小丫头了。
父母也像祖父母一样,给予了李清照别样的宠爱和自由。她可以在家里无所顾忌地喝酒,可以在后花园散步,可以有贴身的丫头陪她聊天解闷……
但是,这一切都没能真正走进这个青春少女的寂寞心田,她总有挥之不去的淡淡闲愁。
歌德说,哪个少男不钟情,那个少女不怀春?
她的闲愁越是朦胧,她的文字就越是旖旎。那种淡淡的情愫懵懂如春水,无邪如呢喃,轻轻浅浅,却又波光粼粼,微澜起伏。


4
在大宋这样一个文赋风雅的国度,一首美妙的词作,其声名的传播速度绝不亚于一项庞大的政治工程。
《如梦令》一出,便如长了翅膀一般,飞遍了歌台酒肆,风靡了朝堂市井。
李格非家的小才女的词名越来越大,汴京城的王宫贵胄、公子哥儿们无不想结识她,一睹她神采斐然的闺阁风采。
读了这首词后,宰相赵挺之的小儿子赵明诚坐不住了。他每天徘徊于酒楼,只为了听歌女们启开樱唇,吟哦这支《如梦令》。
一个听雨听风的女孩,带着薄薄的清愁。她不沾红尘,却专心关注着海棠的肥瘦,那该是怎样一个超凡脱俗不沾沉滓的闺中人啊!
管弦和丝竹在空气中流动,两个遥远的心飞上高墙大院,在云端之上,山海之间相遇了。
赵明诚回到家里后,给父亲说了自己做的一个梦。
伊世珍《琅嬛记》卷中引《外传》记载说:
明诚昼寝,梦诵一书,觉来维忆三句云:“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以告其父,其父为解曰:“汝待得能文词妇也。言与司合,是词也;安上已脱,是女也;芝芙草拔,是之夫二字,非谓汝为词女之夫乎?”
就这样,聪明的赵明诚耍了一个小心机,同样聪明的赵挺之就明白了儿子的心里。
名门大户,门当户对,于是,三媒六聘,二人毫无悬念地结成了连理,成就了一对为世人称道的美满婚姻。
5
这首《如梦令》是李清照十六七岁时期的作品,虽然稚气未脱,但是清纯灵秀的气格,别出心裁的架构,尤其是这出神入化的用词,已经奠定了它在宋词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纵观这首三十三字的小令,有两个与众不同的特点:
“对话”描写带来的戏剧效果。“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虽然问什么没有写出来,但是从答中已经可以推及了。生动的是“试问”,试探着,怯生生的。既希望听说海棠完整无缺的好消息,又担心会听到反面的坏消息,这种矛盾的心理一个“试”字就准确地表达出来了。
“肥瘦”带来的修辞效果。对于这两个字带来的神奇效果,历朝历代都有人予以极高的评价:胡仔说“此语甚新”,王世祯说“人工天巧,可称绝唱”。都是同样的道理。
 
花开花谢,不过是平常的一场春事。而惜花之人却为之醉,为之伤,为之欣然,为之垂泪,一言以蔽之,就是一个“痴”字罢了。


 (我是林樰熳,喜欢按照自己的思路阅读古诗词,拒绝集注,喜欢就关注我,一起走进词人的性灵世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