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孩子受益终生的教育:心中有他人,不给别人添麻烦

 莫源秋论幼教 2020-09-06

在《健康时报》上看了田伟院士《戴口罩这件事,真得向日本学学!希望我们能痛定思痛!》很受感触,日本人真的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

  • 日本民族一个习惯,遇到事儿,总是先自省自己的错误,哪怕没错误,比如走路被踩到脚,往往是第一时间双方都说对不起,之后才是被踩的一方说没关系。要是我们的习惯,肯定大声呵斥:“嘿,哥们儿,你的脚往哪儿踩呢!”

  • 遇到一个戴口罩的日本朋友,田院士问人家为什么要戴口罩,那日本人说:“我好像忽略了你是外国人。我的原因很简单,我今天感冒了啊,我就要赶紧戴上口罩”。田院士有些意外:“我们国家感冒的人多了去了,从没见人戴口罩啊?好像也没什么事儿吧(我没敢说我们那里还随地吐痰呢)”。这回那日本人有些恼怒了:“田君!你怎么能这么说啊,得了感冒就有可能传给别人,这是多么不礼貌的行为啊,必须要戴口罩,咳嗽还要尽量小一点声,见到别人说话时,也要先声明一下自己感冒了,让别人有个防备。你以后可一定也要这样做啊!”

  • 如果我们也像日本人那样有利他之心,如果我们那些早期有症状的人都早早戴起口罩,我们还会这样传播得一塌糊涂吗?我们有不少人得知自己得了病,还故意隐瞒,到处乱逛传染给别人。那意思:反正我得了,你们也别想好。我们和日本就这么鲜明的反逻辑思维吗?

这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件有关日本人的事。经北京电视台的一档叫做“我是演讲家”节目里,有一位来自中国香港的大学生在演讲时说到:有一次,她到日本旅游,在一个乡间厕所里碰到一对日本母女俩在上完厕所后,在洗手池上洗手,洗完手后的最后一个动作是,母女俩洗手池上一面摔手,一面大声地异口同声地数数:“1,2,3,……,20!”——总共在洗手池上摔了20下手才高高兴兴地离开。这位来自中国香港的大学生大惑不解,然后追上去问人家,你们为什么那样摔手?令这位来自中国香港的大学感到意料的是人家母女俩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把手上的水珠全部摔在水池里,不让它们撒落在地板上,以免给后面来的人添麻烦!”

这就是日本人根深蒂固的德性“不给他人添麻烦”。

日本人就是这样,做什么事都以“心中有他人,不给他人添麻烦”作为行事的原则。他们从最基础的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开始就很重视“心中有他人,不给他人添麻烦”的教育。

日本国民的素养,日本的教育确实值得我们敬仰,学习,借鉴!

我时常在感叹,对于幼儿园教育而言,什么才是最重要的?知识?技能?特长?珠心算?舞蹈?英语……

我想表达的是,这些知识技能都不重要!如果只能选择一项,幼儿教育,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让孩子们从小就“心中有他人,不给他人添麻烦!”

想想,我们平时的幼儿教育,家庭教育,许多教育者都十分的自私功利了,缺乏对孩子人生的持之以恒的人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比如,孩子在公共场合吵了,闹了,教育者也仅仅是对孩子说:“别吵了!等下会被别人骂!”——教育者分明是在提醒孩子:停止吵闹,是为了自己不被别人骂——让孩子“心中只有自己”——当吵闹不被别人骂时,我就可以随便吵闹——不用考虑别人的感受——孩子会认为,我的吵闹行为本身不是问题,你数落我,你骂我,这才是问题发生的根源。

我们的教育比别人的教育低一个档次,人家日本人教育孩子文明是为了他人着想,我们教育孩子文明是为了不被别人骂,不被别人惩罚——是为了自己!!

◎“别在公园里摘花,要不然被发现后就会被罚款的。”——其言外之意是:如果不被发现,如果不被罚款,就可以摘公园里的花。

◎“不要用劲拖椅子;要不然,楼下的人会骂你的。”——其言外之意是:如果楼下的人不骂你,你就可以给人家制造噪音——好像不给邻里制造噪音,仅仅是为了避免被人家骂,这种教育太自私,太自我中心了。如果你家楼下住的是一家很有涵养的人家,人家一直在忍着你们给人家制造噪音而不骂,难道我们就可以给人家制造的噪音吗?

……

当幼儿在公共场合被他人指责时,教育者的引导很重要。

我们应该这样教育孩子:“别吵了!像你们这样做,这样吵会影响别人的休息和思考的。”——教育者在提醒孩子:停止吵闹,是因为你的吵闹影响了别人的正常生活和学习——让幼儿“心中有他人”——当你吵闹或做其它事时,一定要思考自己所作所为是否影响到了别人——你是原因,你自己吵闹了,然后才会被别人说,从而有个自省的过程。

梁实秋说,一个人大声说话,是本能;小声说话,是文明。小声说话当然是一种文明,因为这样做代表着你说话时“心中有他人,不给他人添麻烦。”

这个时候外出戴口罩,是不想给别人添麻烦!

咳嗽打喷涕时用纸巾、毛巾或肘部遮掩口鼻,防止飞沫传播病毒给别人!

使用后的口罩剪烂后用塑料袋密封后扔进指定垃圾桶——为环卫工作着想,为防止坏人再次将其弄到市场上——为他人着想。

不串门,是不想给别人添麻烦!

主动宅在家里,也是关心别人,关心社会!

每个人都多一点利他思想,社会就会更加和谐美好。

小感动

有一天坐地铁到南宁东站赶火车,我一出地铁车厢就随拥挤的人流往电梯处赶。在拥挤的人群中,看见一母亲急速拉着随人流往前冲的儿子,然后说:“儿子不用急,我们还有时间,让那些赶车的叔叔阿姨们先走,我们后面走。”

后来,我也停下了追赶的脚步,因为我也还有不少的时间才到登车时间。

最后,所有的人走完了,我随那对母子俩走进电梯……

对那母亲我一直投以感谢的目光!!

向有涵养的母亲致敬

一个6岁的女孩问妈妈:“为什么在屋里走动时,总像怕踩地雷似的。”妈妈笑了,说:“楼下不是也住着一户人家吗。”

女孩虽然明白妈妈的意思,但她还是觉得在自己的家里该轻松地生活。妈妈挺认真,她接着说:“咱们家的地板是楼下张爷爷家的天棚,走路声音大了,爷爷奶奶受不了。”

女孩噘着小嘴:“那为什么咱家楼上那家不这样想,他们总是把声音弄得很响?”

妈妈说:“楼上有一个3岁的小弟弟,他要长大,蹦呀跳呀的需要运动。”

女孩的小嘴噘得更高了:“那委屈的该就是咱家了?”

妈妈更认真了,她说:“能为别人着想,是天下第一等学问。”

相信上述案例中的妈妈的善意一定会转化为女儿的善心善行。

让孩子从小:做任何事都想一想,自己的行为如何尽可能不给他人,不给社会添麻烦!如此,我们的孩子就会成为一个善良的人,不会伤害别人的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

精彩回放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